我的责任教学反思

课 题:

《我的责任》教学设计

课 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的责任》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材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促进道德实践。

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成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3、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有责任的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教学思路:

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的情况,教学中侧重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在教材呈现上,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并注意针对学生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道德辨析,提高道德认识,同时适当地进行行为指导,注意道德教育的激励作用和榜样作用,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参加学习活动,愿意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鼓励,互相学习的同时,给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前一课我们学习了“我是谁”大家已经知道了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他的角色是不同的,那么怎样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我的责任”。

板书:第二课 我的责任

师: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道德谁都懂。下面

我们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些事情该谁做。

板书:一、这些事情该谁做

师:课件展示(房间该谁收拾?书包该谁收拾?家务该谁来做?教室

该谁打扫?)四幅图片。

师:这些事情该谁做?

生:涌跃发言,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收拾 ..........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都很会做事情。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观察一天的

生活中家里人为自己做了哪些事,并记录下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记录,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并一起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会做的。说一说,对于会做的事,自己是否做了。 生:做饭、洗碗、洗衣、送自己上学、买米、买衣等。

会做的:洗碗、洗菜、整理房间等。

不会做的:买菜、看医生等。

师:同学们很勤劳,都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分担一

些家务。请同学们归纳、思考一下,在不同的场合,哪些事情是我们

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参与做的?

课件出示:

我该做什么?1、在家里:

2、在学校班级里:

3、在社会上:

生:在答题卡上认真地写。

师:同学们很会做事情,都是个能干的好孩子。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事

的道理,就应该积极地去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

些具体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呢?

课件展示三幅图片。

板书:我们的好主意。

生: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我告诉妈妈,认真一点,多洗几次就干净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办法。请大家谈一谈有没有和图中同学类

似的情况,同桌互相讨论,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生:我洗自己的衣服,妈妈担心洗不干净。我学着大人洗衣的方法,

洗干净了再让妈妈检查??

课件:先拿了拿自己的意见,然后再与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商量一

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既做好了事,又锻炼了自己。在家里,在学

校里,我们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们都来给自己找个合适的岗位,做

个有责任心的人。

板书:给自己找岗位。

课件展示找到岗位的四幅图片。

师:还有其他岗位吗?下面我们在班里找一找自己的岗位。找到后,

要制订你的计划,并宣布一下。

生:擦讲台,擦门窗等。

师:同学们都很热爱劳动,热心为同学服务,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

回家与家长商量一下,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一做(例如扫地,

饭后收拾碗筷)。

板书:要适合自己,力所能及。

总结: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在不同的生活场所当好自己

的角色,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第二课 我的责任

这些事情该谁做

我们的好主意

我给自己找岗位

要适合自己,力所能及。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收集了许多图片,为本课增加了相关的内容,

同时删除了一些内容。在讨论特殊情况时,我添加了一种情况,“对

于只说不做的同学应该怎么办”,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很

多人对于这种情况,表现的都很漠然,似乎都麻木了,这对于孩子来

说,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特意加进了这部分内容。令我高兴的

是学生的回答各显神通,尽展自己的才能!学生的回答,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他们的良知还没有泯灭,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 “为自己找岗位”进行完以后,学生叽叽喳喳兴奋不已,我又适时的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了几个特殊的岗位——医生、交警、军人。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他们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观看军人们北上抗击SARS宣誓图片时,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一个高潮,我相信,他们的这种情感和认识不会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就消失,也不会在三五天后就遗忘,而是真正的印刻在他们生命的轨迹和成长的道路中。这样的“请进来”和“走出去”增进了课程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涵,使课程与教师、课程与教材、课程与学生有机的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得到发展。

 

第二篇:《共同的责任》教学反思3

《共同的责任》教学反思

越秀区吉祥小学 林瑜

如何让品社课真正走进生活?一是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道理。

在看到《共同的责任》这课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责任的涵义。然而“责任”的定义、内涵,对我们的学生比较抽象,也难以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引导学生捕捉了自己的“生活现象”:

我提出:“责任常常被我们挂在口边,责任是什么呢?谁能举例说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是学习委员,有做好记录同学交作业的情况,帮助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的责任”。“我是一名小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爸爸妈妈生活很辛苦,我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老师,这也算责任吗?”“同学们觉得呢?”“当然,我们都是家里的小主人。”“我们还是六

(1)班的小主人呢,我们也对班负责!”??

听着他们的讨论、发言,我相应板书:“为自己 为家庭” ,接着版出: “为社会”,就顺势引出:作为公民,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这大家庭里,我们都应该为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每一个人——共同的责任??

以学生的生活例子为切入点,学生便易于理解“责任”、“共同的责任”这样抽象的概念,也为下面“为社会负责的意义”、“怎样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的探究作好铺垫。

二是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的既定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品社课上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以学生情,以情促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走近身边,实现共同的心愿”的教学环节:“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有责任心的同学,下面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我们的生活(出示班中皮大王小袁某次好人好事照片”。然后老师作为吉祥公益报的记者,访问该生,然后指导同学们互相访问??通过这样的“采访”启示学生们,生活中许多人都会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这些爱”的信息,我们都应该关注并加入这样的行列。

三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天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行为。《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同学们理解了“怎样履行自己的小公民责任”,于是我又提出了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思考、计划“心愿行动”,(课后落实行动)??这便是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天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把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

资料收集:

? 中国青年自愿行动

这是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有组织地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自愿行动,其成员以招募的方式,由个条战线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的,有一定技能的优秀青年资源组成,并广泛吸收各界青年参加。其活动的内容是面向社会进步公益活动,抢救救灾,美化环境,社会服务,青少年帮教等服务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倡议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新风气。

在国外也有许多人参与,大都是一些慈善服务。 ? 中国青年自愿者标志

整体构图为中心造型,同时也是英语“青年”的第1个字母Y;图案中央即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标志寓意中国青年自愿者想社会上所需要帮助的人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奔向未来,表现青年自愿者“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