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上学路上》有感

观《上学路上》有感 今天最后两节课,七年级全体同学去音乐厅看电影。大家开心的不得了!

在郝老师的嘶喊下,大家渐渐安静下来,开始安静地欣赏《上学路上》这部电影,不过就算家长在,大家还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夹杂着自己的吵闹。但在电影的吸引下,大家慢慢停息下来。

这位部电影要讲的是主人公瓦娃与她姐姐娜香的故事,姐姐娜香每天上学都要溜索到大江对面去。这种有生命的上学方式在我们现代的小孩面前都只是觉得好玩。我的妈妈也去观看了电影,我回到家时,她跟我说:“有个家长说就算给我们看了这部电影有什么用,大家都只是觉得好玩罢了,根本什么都不懂。”难道新世纪的学生们就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和良心吗?在电影的高潮,姐姐娜香为了帮弟弟的鞋捡好放进包里,不料两手松开时掉进了大江里。瓦娃因姐姐的死每天都不说话,他的心理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每天都在回想自己与姐姐的美好回忆,本不让瓦娃上学的妈妈决定让瓦娃上学,六个月后,通往江对面桥修好了,同学们和聂老师一起在桥上迎接瓦娃,在瓦娃将风车松开时他幻想自己与姐姐娜香在桥上奔跑的快乐情景,那笑容是多么的纯真啊!他们姐弟俩的感情是多好啊!

最让我感动的情节就是娜香跌进大江的时候,他们山里穷,在寒冷的大冬天只能拖鞋,聂老师十分关心他们就给每人买了一双雨靴,但娜香他们家瓦娃没有,可瓦娃是多么喜欢那双雨靴,他从来没有那么喜欢过一样东西,所以娜香将雨靴送给了瓦娃,瓦娃也保证不在过

溜索。晚上,瓦娃抱着雨靴睡觉,早上在送姐姐上学时,看到同学们都穿新鞋,他将雨靴还给了姐姐。娜香放学时在小店里,一双十六块五的鞋只能让她画梅止渴。这一幕给聂老师看见了,他将些买了下来,让娜香送给瓦娃,娜香高兴的不得了。在溜索回家时,她将即将掉下去的鞋子捡起来,两手都去抓鞋子,不料,绳索断裂,整个人掉进江里,那一幕让我心惊胆战。一朵正在盛开时期的花朵就这样凋谢、结束了。我的心不禁一颤。

瓦娃对姐姐的死倍感深痛,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姐弟俩的感情是多么的好。现在的兄弟姐们们不是吵吵闹闹就是打打杀杀,在生活中很少有感情那么好的姐弟。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第二篇:观上学路上有感

学校教育心理学作业

观《上学路上》有感

姓名:张旭栋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号:1212408077

观《上学路上》有感

电影《上学路上》以西北高原的黄土坡上一所学校放暑假要大家到下学期交学杂费为背景展开。它讲述了王燕为交学杂费,自己暑假赚钱的辛路历程。影片观完后,我不禁为王燕身上那种对学习的热情所感染,为他身上那种坚毅的品质所折服。但透过影片,我更为那里的教育现状感到担忧。

故事开始时,王燕和三花两个人物角色展现在我们面前,她们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花家境比较困难,在学习上,成绩不是那么突出,她选择了过早的辍学嫁人。而王燕呢,得知她母亲为了让两个弟弟上学,就对王燕说,不让她上学了,除非自己赚钱。她没有要放弃,她没选择走三花姐选择的那条路,她决定利用暑假时间,自己挣学杂费。在那时,大人们想挣点钱都难,才上小学五年级的王燕又能干什么呢?她走在路上思索着。王燕想到了家里的鸡蛋,她背着父母,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卖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钢笔,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想尽办法,吃了不少苦头,终于挣了一些钱。她得知去枸杞园帮人采枸杞挣钱能比较迅速的挣到钱,她选择去了,终于在开学那天挣到了学费。从她的坎坷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智慧,更看出她的那份执著,勇敢。影片中,也无意识的流露出她乐于学习,想去学习的愿望,这可能也是她坚持下来的动机。看三花,她在辍学后也想留一支笔作为纪念,可见她仍有学习的欲望,她仍想去学习,但时代已不允许她那么做。

我们不妨将视角转向那群放羊的孩子。他们似乎在做着不合他们年龄的事情。他们年纪不大却辍学为家里赚钱。放羊可能成为了他们一生的职业。记得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记者到西部去采访一个放羊的孩子。记者问:“你现在放羊,为了什么?”答:“为了赚钱。”记者问:“那赚了钱呢?”答:“娶媳妇生娃。”记者问:“生娃干吗?”答:“为了赚钱”。记者重复着问着一个这样的问题,男孩子也是给出同样的答案。这似乎令人吃惊。这样一个可怕的循环在他们脑海中产生了。在他们眼里,放羊也许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我们同时也为他们难过。可能就这样一个思维,他们几代人都被禁锢在这片土地上。因为他们不懂得思考,不去发展,这也许是教育失败的一个缩影。试想,他们的后代还在他们的教育观点下想走,能摆脱现状吗?

透过影片,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孩子是比较聪明的,其中有这么一段,王燕为赚学杂费,买羔羊。有一位老大也做了中间商,他们对这一个一学就会,知道怎么处理了。如果他们不接受教育,那对他们的损失就不可估量了。

我们可以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做一比较。城里的孩子衣食无忧,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享受着优质的教学资源。而在影片中那些地方,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对孩子而言可有可无,他们想只要会简单计数就行了。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不公平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国家在20xx年出台了免费师范生政策,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培

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终身从教,确保教育公平。首批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将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教育事业。这或许能从教育上减小地域差异,为更多孩子提供给好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师范生,一名准教师,我们的人生价值在哪里?面对就业我们何去何从?或许我们心中都会有所衡量。我想我们应该向优秀校友冯志远、马宪华那样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让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偏远的方的孩子。

《上学路上》,它没有炫丽的场面,没华丽的辞藻,它拥有的只是朴实、简单,但其中揭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尤其是我们免费师范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