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教学反思 肖龙

附件4

  在学习中发展

         —— 每周教学反思模板 

姓名:肖龙

单位:长阳秀峰桥小学

日期:20##、10、11

*******************************

 结合本周学习的内容,您认为收获了什么?您得到的反思和启示是什么?

备注:此篇为“在学习中发展---教学反思”模板,电子版已经传至qq群(236662057)群共享,请自行下载后撰写教学反思,将

本周学习过程中如听课、上课、学习等相关图片资料插入到教学反思

文本中后按时上传到指定邮箱。(前三周每周一篇。共计3篇,上交时间为当周星期五下午5:30之前)。

温馨提示:请大家不要删除或者更改公共邮箱中的任何文件,谢谢合作!

 昨天听了指导老师刘老师三年级的数学课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是在第一课时认识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第二次将在第二学段出现,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刘老师把本课时定位为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本课时的内容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通过推拉门和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第二层次,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根据教材特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2、.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3、.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4、.通过多种活动 ,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听了这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我谈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1、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首先提供给学生许多不同的工具,让学生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或者剪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有观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机会,提供给学生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2、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探索中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产生一种直觉而又朦胧的感性认识时,老师又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提问引导“拉一拉、看一看,这个长方形框架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发现了长方形框架的形状、角、名称都有了变化。这些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操作、独立观察、测量、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新发现”,这就是他们的创造。

3、困惑之处:对像本节课这样的知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的,即使教师让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探索,也难以解决这样的难题,特别是中差生。所以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想像能力,一直都在困扰着我。

 

第二篇:肖何教学反思09年11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教师:肖何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是一篇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 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本文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课文。

这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课文伊始,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大年夜”你们是怎么过的说起,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先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小组合作中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相符合。

(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能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4)质疑能力。为了更能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我在最后环节引导学生略学了第三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小女孩面带微笑冻死了,同时起到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效果。

通过课堂写话,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理解,还进行了一次爱的教育与洗礼,懂得只有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懂得爱并珍重爱,学生能明白这一点实属不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