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下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改进前后及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改进前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64——65

教学目标:

1、结合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分数。

12、复习1个西瓜的。 4

课件出示:一只西瓜

师:把一只西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生答)

每人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请学生代表发言。

1课件演示: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4

1反问: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个西瓜,平均4

分成4份,取了期中的1份。)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准备今天给小猴子们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

(课件演示)猴王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1

⑴谈话:小朋友们,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课件演示)。你能帮小猴们分一分吗?

⑵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结果。

⑶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⑷师生归纳: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4。

2、学习“想一想”

⑴谈话: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只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⑵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

⑶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⑷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⑸师生归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填写,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

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来表示其中一份的份数也不同。

3、想想做做3

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平均分一分。

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集体评析。

4、想想做做4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拿出相应根数的小棒。

5、想想做做5

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改进后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材分析

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不那么容易了。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猴,每只猴分得其中的一份,例题从情境图到集合图,始终把4个桃显示成一个整体,其中的一份是这盘桃的1/4。“想一想”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猴,在集合图的帮助下,让学生说出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通过例题和“想一想”的教学,学生能初步体会到这一盘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在教学例题的时候,语言要准确、精炼、富有节奏,让学生结合图听明白这些话。要讲清“这盘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分得这样的一份”,“一份是这盘桃的1/4”。“想想做做”围绕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设计,内容分成两部分。第1、2题是一部分,看图写出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有层次的,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是一次发展,从一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到若干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又是一次发展。第3、4题是另一部分,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如8个萝卜的1/2是把这8个萝卜平均分成2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又如12根小棒的1/3应该把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在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时,都要让学生认真地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涂、这样拿。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本课以“分西瓜”这一生活情景导入,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动手摆教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

三、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结束时,让全班学生做

一个分数游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课堂所得。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2. 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 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分数。

12、复习1个西瓜的。 4

课件出示:一只西瓜

师:把一只西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生答)

每人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请学生代表发言。

课件演示: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反问:这里的1。 41表示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个西瓜,平均4

分成4份,取了期中的1份。)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听说,在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们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出示一盘桃盖上布)猴王要把盘中的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一盘桃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1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4

12. 教学例题:4个桃的。 4

师:(课件出示第64页的例题图)猴王可是喜欢动脑子的小猴子,他提了一个问题,想听一听吗?

课件播放问题:猴王要把盘中的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讨论: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每份是这盘桃的。 4

1追问:这里的是怎样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

反思:分母上的4表示什么?分子1呢?

14. 深化:8个桃的 4

师:今年的桃子获得了大丰收,猴王决定增加桃子,它想把8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请问每只小猴分着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出示8个桃子,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把8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盘桃的1/4。)

反思:分母上的4表示什么?分子1呢?

15、12个桃的。 4

16.、4个桃子、8个桃子、16个桃的 4

师:同学们很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今天的知识。那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1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

1(课件出示4个桃子、8个桃子、16个桃的) 4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得出结论:

1分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来表4

示。

7、课本“想一想”

另外一只猴王想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思考、回答、并说理由。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谈话:同学们,小猴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分得了属于自己的桃,你们想经过自己的努力摘得智慧桃吗?下面我们来进行闯关游戏,好不好?

1. “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分步出示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问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再填一填。

反思:填这些分数的时候,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个“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

2.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后,独立完成。

思考: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

拓展:你还能把这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怎样的分数来表示?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

3. “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分一分,然后把每份涂上颜色,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 谈话总结,沟通联系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根据学生回答,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一个

平均分 1/4 1/8 ……

一些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开篇课,试教之后,顿感教材简单而寓意精深,立足生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一、激情导趣,诱发学习欲望

本节课我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二、动手实践,训练学习思维

在分西瓜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四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巩固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实践中学习,我安排了分小棒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升华,达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完成了游戏,也理解了教学内容,真正认识了几分之一。

三、创设情境,支持理解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认识”。我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创设好问题情境,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认识几分之一时,例题设计的是根据4只猴平均分4个桃,

提出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每份1个桃的情况,让学生从分数的角度来研究和认识每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接着安排“想一想”:把4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通过图形直观地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这样的一份上,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 。教材这样编排,为学生理解分数提供了背景支持。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思考如何创设情境,设计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先前的经验,引发认知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不是要求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而是我们回答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办?首先要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画圈的办法表示,然后想想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应该用什么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当前的问题与学过的把一个图形平均分建立了联系,学生才可能说出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教学第64页“想一想”时,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学具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上述情景的呈现过程。继而,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小猴分桃的实际情景反思今天学习的分数与以前学习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突出今天得到的分数平均分的不是一个物体,而是几个物体的整体。

四、注重操作,促进理解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外显的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三年级的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是与具体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比如第64页“想一想”,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2个桃是这盘桃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份(2个桃)应该是这些桃(4个桃)的几分之几。

五、加强比较,强化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对数学教材的比较,理解新知的本质意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对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重在同中辨异。如第64页第1题,第65页第2题,在比较中让学生认识到分的份数不同结果是不一样的,体会分数对应于不同的“整体”,它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分数具有相对性。促使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层。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尽可能地找到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继而组织交流,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时要把握好比较的“度”,做到到位,重在让学生感悟、体会有什么不同,但不越位,不要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分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小学生数概念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

学生通过学习分数,使他们头脑中的数,不再仅仅表示一个一个的物体,而且开始表示物体(既包括一个物体,也包括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数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变化,过程是比较慢的。在三年级下册学习“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教学的着眼点与着力点。

总之,我想我要在正确理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数学经验,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二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概念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分数初步认识》单元的开篇课。日前,我教学了这一课,颇有感触,现将我教学这堂课之前之后的得与失整理如下:

一.在课前,我认真分析了一下教材和学生的情况。

分析教材,我感到这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教材考虑到学生对分数含义理解的困难,在本教学内容的前面安排了“整体与部分”的学习,为认识几分之一作了铺垫。而这部分教材又是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打下了基础。 分析学生状况,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一些量,但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等概念,这就决定了学生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他们的年龄决定了其认识事物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他们好奇心强,渴望认识新事物,喜欢尝试。

二.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几项活动:

1.力求把数学课堂变成活动的课堂。

课的一开始,我安排让学生先动手分一分苹果,一方面激发兴趣,另一方面巩固平均分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再让学生说一说半个的表示方法,体验学习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折一折,再次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想一想,感悟分数的含义;让学生找一找,体验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等,力求体现出数学课堂活动化。

2、强调学生对概念建立的理解、感悟过程。本节课学生对几分之一概念的建立过程,我重点安排了让他们经历:“分——说——折——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物初步描述出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这些是他们自己通过操作、实践得来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加深了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感悟。

3、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还采用了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讨等形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如:在分学具时,我采取同桌协商的办法,折纸采用独立操作的办法,讨论分数的意义时用小组合作等,这样逐步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在教学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着诸多不足:

1、没有准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如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平均分苹果,引出一半可以用“1/2”表示,原来预计学生5分钟时间能完成,但实际进程花了9分钟时间。一般来说,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其学习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习的逻辑起点。在该课中,从逻辑起点的角度来看,教材第一次编排分数,学生也是第一次正规学习,但从现实起点的角度来看,学生在1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已或多或少见过或听说过分数,课堂教学究竟该选择哪一个学习起点进行教学呢?课前我犹豫了再三,采用了该种导入方法,先让学生感知,再让其自主引出“1/2”,但实际教学出乎我意料,首先是无法顺利平均分苹果;再而是学生又是躲躲闪闪,犹犹豫豫,才引出了0.5、1/2等分数。直接导致整节课的练习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预设时,只有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起点,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课堂教学中,时时关注学生的这些起点,教师才能自始至终维护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对概念的引入过急。对概念的教学学生应经历“具体形象——抽象——具体化”这一认识过程,而低年级更应侧重于第一环节。理解1/2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给予了他们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分一分——说一说——折一折”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再而让其在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多争辩一下,进行完善概念。但在该环节中大部分小组学生均一反常态,坐在那边无语。而在反馈时,一学生直接提出了:“1/2”是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就是它的1/2。听此结果后,我很高兴,即刻“采纳”该同学的说法,草草收场,进而进行“推广”。而此时我还并未注意到学生已脱离了实际的半个圆片、半个长方形纸片等实物,进行了一次更高层次的抽象概括。直接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在后半段的学习中不能够很好的把其它各个分数的含义说完整。所

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学习规律、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的组织利用好学习材料,不随意拔高知识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不应该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以个别学生的思维结果代替整体,必要时,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引导力度,促进整体提高。

总之,反思自己的得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一个有思想、重学习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