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观后感

《犯罪现场调查》观后感

上周五(11年11月4日)看了CSI第一季的一、二集。

第一集:

一个男人自杀在浴缸,但调查得知是他杀。

一个男人杀了一流浪汉并把现场伪装成死者要伤害他的家人不得已才杀了他。

CSI实验室新进的女警官Holy因为Warrick的疏忽而被凶手枪杀。 迷魂党:一些妓女把麻醉剂抹在胸部上,迷魂客人后洗劫他们的财物。

第二集:

一女人在男友中大奖后被抛弃,杀了男友。

Catherine抓到了杀死新警官Holy的罪犯。

Sara正式加入了LV CSI。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CSI。开始还以为是一部电影,但后来才知道是电视剧。CSI讲述的是由几个侦探专家组成的犯罪现场调查小组,他们的主要日常任务是研究犯罪现场,发现蛛丝马迹以追踪罪犯。影片从最初犯罪现场的一幅幅静态画面开始,伴随着调查层层深入,困惑和混乱也随之而来。直到所有线条一一理开,这幅静态画面的再次出现,人们对其中的暗示才恍然大悟,一个故事也即告终结。

犯罪现场调查小组成员在案发后第一时间感到案发现场,在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然后以自己的理论知识为辅,尽力在脑海中还原案发当时的场景。 破案的顺序大致是:第一感觉(假设)——找证据——验证——再假设——再验证——解决。

就拿杀死中大奖后抛弃自己的男友这一案件来讲。最开始,通过Nick的感觉影像,我以为是Jimmy杀了她男友,但是酒店显示她在出了酒店后,就没再回来过,而其间那个男人又去过商店、喝了酒,再回了酒店,最后显示为他自杀。但是经过“诺曼”试验,证实为他杀。后来通过酒店大厅的录像找到了在他们中奖的那台机器上消耗一晚上但未中奖的男士,所以我又一度以为是那位男士杀了他。但是最后发现男人新买的手表上有些许的纤维,而且他后脑勺被利器集中。最终证明确实是那个Jimmy杀了他。她将房卡放在门上,造成了她出去后就没再回来过的假象。

调查小组成员们在意的仅仅是证据。“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让头脑中迷失的那一块重新显现。如果你是受害者,那就是你所需要的。”这是Catherine在劝告Holy是所说的话。他们调查现场,寻找蛛丝马迹,采访犯罪嫌疑人将每一个可能有用的物件带回工作室,再用仪器进行观察、分析,尽量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原案发当时的场景,再查找证据,最终揭开谜团。

他们为CSI贡献自己的所有,如Holy,在与罪犯相遇时,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留下了些证据,好让同事们找到罪犯,解决案件。

“对每宗案件都采取客观调查手段,无论是种族、肤色、信仰、性取向,都

不应该对之有所假设。”这是这个部门的工作宗旨。

虽然这部电视剧离现实中的谋杀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影视所显示出的那种工作态度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剧中Warrick因疏忽们而导致新同事遇害,我们都该约束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部剧也不是纯粹的彰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抓到罪犯。至于其动机是什么,虽然他们也考虑,但是在法律面前,谁都无能为力。就如Jimmy,虽然我个人也认为她男友人格有问题,但是她不应该采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来报复其男友。珍爱生命。

 

第二篇:冰裂观后感

冰裂观后感

冰裂>观后感(一)

《冰裂》这个>故事,是19xx年12月9日下午发生在太原迎泽公园的真人真事,当时,两个男孩(11岁)掉入水中,池越忠(15岁)跳下救人,时任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也三次下水帮助救人,把三个孩子先后救上岸来,两个男孩得救了,池越忠却牺牲了。《冰裂》正是被池越忠救过的一个男孩长大被判死刑后,王志胜的有感而作。 《冰裂》描述了被女英雄池越忠救下的少年余斌在成长过程中,因母亲溺爱,走上了犯罪不归路。被母亲溺爱的例子,如:他指使小孩揪了一下女孩的裤子;给邻居家菜窖浇水;拆邻居家窗纱做鱼网;上课起立时移动同学的凳子让同学坐空;犯了这些'恶行'后,每次有人告到他母亲那里,母亲都不以为然。

母亲的溺爱还表现在他不想上学了,母亲就说'高尔基也没有上过大学'同意他的决定,并托老同学关系把他安排到机械厂工作,他因帮助一个师傅解燃眉之急加班,不慎坏了机器,被厂长扣了奖金,和厂长斗气愤然离厂,母亲也是向着他,反而还和老同学吵架;后母亲支持他开了出租车,有一天遇着不给钱还拿着刀的坏人,回来告母亲太危险不干了,母亲也同意。正是在这没事干的时候,'黑哥'让他收拾一个人,只要残,不要命,但打起来哪能把握住?致死人命,被判死刑。电影告诉人们,就是因为母亲的'溺爱',害了孩子。

从电影的记叙和发布会上王志胜的讲话,还有电影宣传简报上的介绍,我知道了王志胜的观点,那就是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环! 果真如此吗?让一个家庭中的母亲能承载这么重大的责任吗?

《冰裂》这部影片主题立意在一个'溺爱'上,严重影响了作为教育载体的高度和境界。

这个电影的致命伤,就是把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复辟了资本主义的恶果嫁祸于一个母亲身上!

冰裂观后感(二)

《冰裂》这部影片旨在让更多人通过影片深刻思考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警醒人们不要再因为家庭溺爱,教育失误,酿成悲剧。

32年前,以池越忠、王志胜为代表的太原市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震撼了三晋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活教材。

今天,她和被救起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被搬上荧屏。而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她救人牺牲,而是获救的其中一个孩子因家庭溺爱而失足,成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

19xx年12月9日下午,小学五年级学生余斌和同学王锐不幸掉进了迎泽湖冰层,15岁的女中学生池越忠为救两个同学也陷入冰窟。这时,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不顾个人安危,三次破冰救起了三名学生。两名儿童得救了,池越忠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受到团中央及省市的表彰并为其在迎泽公园塑立了一尊雕像,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令人'意外'的是,两名获救者成年后,一名成为优秀军人,复员后在地方上默默地做着贡献; 另一名却因受到溺爱误入歧途,成为杀人犯在严打中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及周围亲人的极大震撼,尤其是当年救人英雄王志胜同志,虽经几次工作变动,但事件的发展过程始终纠葛着他的心,有时常常夜不成寐。

王志胜虽然文化不高,却以顽强的毅力,将失足青少年成长过程及走上犯罪道路的素材记录下来,写成>剧本,又设法拍成电影警示片。由山西颖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太原龙城电影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冰裂》,就是以此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中的人物赵慧敏即以池越忠为原型。

王志胜的电影《冰裂》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希望这部影片能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对孩子溺爱的代价,激励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勤奋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