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师观后感

观纪录影片《战地摄影师》有感

10哲学 刘文朋 H11014040

这部片子是我半月前才看的,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这是一部很著名的纪录影片。初看时虽显乏味,因为它是对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一个人的跟踪记录,但随着影片的深入,你就会随着他的镜头、他出现的环境了解到这个世界的苦痛、人性光辉和丑陋的碰撞、一个人的反思。因为真实,所以动人。

纪录片的开头,是著名摄影师Robert Capa的一句话:“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you’re not close enogh.”我们可以看见,纳切威做到了,所以他的作品才那么出色。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精确的曝光、完美的构图,黑白的画面上是被弹火毁去脸容的小孩,颓垣败瓦之中踽踽独行的老者,牧场上兀自焚烧的茅屋??一张张图片,静默无声的控诉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此时无声胜有声。原来真是的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般美好。是什么促使他靠的很近很近?是战地摄影师比常人更加无畏恐惧?也许是一种真实记录的使命感记录着废墟、贫穷、战争、骚乱、绝望的哭泣和赤裸的痛苦。纳切威的作品,显示了战争给人类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我们能做的,就是真诚的感受这些作品,理解人们的创伤。

在镜头中我知道了,当战争中阵亡将士的灵柩运回家时,亲人们是那么的痛苦;采矿者的生存环境原来是那么的恶劣;骚乱中的人们是那么的无助;贫困者的生活是那么的艰难、未来是那么的渺茫??许多许多的苦难正在发生,这些苦难有时无法言表的,只有在影片中,在

那些并无情节的画面中慢慢体会。

影片第一个故事是纳切威跟踪拍摄科索沃战争中一个阵亡士兵灵柩回家的情景,原来战争中最残忍的的景象原来不是战场上的血肉模糊,而是出现在战场后面,是父母、兄弟扶着阵亡士兵灵柩声嘶力竭的哭唤,悲不能已。没有纳切威的深入战场之后,我不可能了解这些,因为传统的片子总是在极力渲染战场上的惨烈,殊不知这种惨烈经常悲一些英雄主义所掩盖。只有深入士兵的家中,听听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哭诉你会发现,战争中没有赢家。

在那些非洲国家的骚乱中的镜头中,那些参与争斗的民众是那么的疯狂,在为外人看来又是那么的愚蠢。他们大多是部落之间、种族之间的厮杀,不分对错、不论是非。只有看到这些真实的镜头,狂热是多么的要不得,对一个民族来讲是一种巨大的灾难。人性的丑恶就在于此,就算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本国人民热衷屠杀,一片沉默,更甚者是极力阻止纳切威去营救被害者,这难道就是政治斗争、种族争斗的冷酷吗?而纳切威背负了深深地自责,人性到底是什么,让我迷茫了。

在印尼雅加达的铁路边,那些无家可归的游民面对拍摄者竟然脸上还有微笑;一群瘦弱的孩子穿着破烂的凉拖,近乎赤脚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寻找可能有用的东西;战争引起的民众暴乱使群众失去理性??当纳切威将这一一幕幕用相片的形式展示给生活在安逸中的我们的面前时,大家都被这繁华幻象外的另一种现实深深刺痛。

影片最后是纳切威的一份独白,是他在这几十年战地摄影中的体

会。我不知道在他的个展中拿着酒杯欣赏照片的人群又各是怎样的心情?无疑纳切威已被这些现实磨出了超长的冷静和沉默,但这是他要从照片中透露给世人这些赤裸的罪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从他的镜头中却足以看到他的悲悯和同情,当其他战地记者聚会时大口喝酒以宣泄压力,他总是喝几杯白开水,他一直有一句话:“作为摄影师,最难受的莫过于觉得自己的一切名声和利益,都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上。这令我每天挣扎不休,因为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让个人野心盖过真正的同情,我就出卖了灵魂。”

这部片子不仅从拍摄的画面上将我深深地震撼,纳切威更是让我从内心深处开始思索那些有关人性、有关价值取向的问题。他是一个隐忍的人,无数次暴露在危险与冲突、痛苦与绝望、暴力与混乱中,见过这个世界无数恐怖悲惨的人和事,作品冷峻的呈现着一个真实的世界。或许纪录片的意义除却让人们更加清晰的看到原本不所知世界,更多的就是让人们反思现状,反思自我。这是一位冷僻而正义的摄影师,但是他的心中又充满着对人类的怜悯。是的,真正的同情,因为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我们需要彼此关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感谢上苍赋予我们现在的一切。

 

第二篇: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

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

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赫特韦

詹姆斯?纳赫特韦(James Nachtwey)(19xx年-)是当今世界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受赞誉的战地摄影师之一,他的镜头指向二十年来人类的每一次野蛮冲突,足迹踏遍二十世纪末的世界战场。从卢旺达、科索沃到美国的911事件,纳赫特韦记录着历史,讲述着血的教训与人类自省的历程。

对平常人来讲,战地摄影师充满了太多戏剧性的元素,纳赫特韦的平实与简约超出人们的想象。白衬衫、牛仔裤加双肩摄影包这就是纳赫特韦的全部装备,没有头盔,也没有防弹衣。他更不会钻进装甲车之类,而是静静伏进战壕,听流弹从耳边飞过,等待快门时机,仿佛天佑其命。他从不说话,也从不轻易按下快门,其它记者飞快地拍摄时,纳赫特韦往往只是等待,因为他明白需要的影像何时到来。

纳赫特韦多年使用佳能胶片单反相机,大多搭配广角变焦镜头,主机备机各一台,近年开始使用佳能数码单反相机。胶片主要以彩色反转片和Tri-X等黑白胶片为主,拍摄完成的胶卷被直接寄至《时代》杂志或带回他在纽约的工作室冲印。纳赫特韦的彩色摄影以夸张而又不失真的色彩对比来表达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萧条或人的精神状态。他善于在复杂的光线下迅速按经验和心算确定曝光,使反转片曝光精准,明暗独到,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与场景纵深,使影像主体与背景环境紧密融合。黑白片则不拘于前辈的套路,各种夸张视角和独特构图,再如阴影和景深等元素极大地充实和活跃了画面,使信息量扩大,感染力增强。而这一切正是报道图片的制胜所在。

过去30年间,地雷在阿富汗都被不分皂白地使用。数十万枚地雷散布在那里,未被标明也未被发现。地雷造成大约10万或更多阿富汗人残疾。copyright: James Nachtwey/ICRC/VII

对于图片而言,完美的思与路结构都不因其本身的存在而愈显重要,更大的优势在于这些帮助表现了图片的主题。想要放弃精心设计的预想构图转而抓住一个直白表达的瞬间,对每一个摄影师而言,恐怕都是一场心理的恶战。然而纳赫特韦清楚,观者更关心图片的主人公,而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夸耀拍摄者的技巧与构思。因此他定位于明朗的信息表达,以至于我们常为他的拍摄对象所吸引,而忽略他精湛的技术积淀其中。

纳赫特韦的作品风格,成型于他对待人与事物的独特观点与方式。如他所述,他在拍摄中安静而缓慢,以敬意对待他人,以尊重接触他人。他以语言和手势与人交流,人们因而参与到拍摄中来。他的作品不应被归类于所谓“抓拍”,而是并非突如其来的,充满关注与精确判断的具有预见性的人性化拍摄。纳赫特韦的大多数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都拍摄于被摄人最熟悉的居住场所」。他的拍摄接近被摄人,同样把这种近距离的感受传递给观看者。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以此营造身临其境并与环境互动的感觉,从而打破长焦镜头产生的距离感和带给观看人的冷漠态度。这种透视效果截取并再现了真实的感受,以独特的视角让人不仅是简单的知晓画面信息,而是进一步深入领会拍摄者与被摄者的所处环境。

摄影师大卫图尔恩里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工作中的纳赫特韦。三位摄影记者在拍摄一位手持机枪的民兵,其中两位卧在二十英尺外的地面上,以长焦镜头拍摄;而纳赫特韦的举动如其所言:「我离他只有枪托长短的距离,直立坐着,他的手指几乎指到我的快门。」

摄影经历

凭借超人的勇气、不凡的预见力和精湛的技术,纳赫特韦踏遍了世界的各大战场,报道或各类冲突与社会问题。他所到国家和地区包括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黎巴嫩、加沙、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菲律宾、韩国、索马里、苏丹、卢旺达、南非、俄罗斯、波斯尼亚、车臣、罗马尼亚、巴西,直至911后的美国。

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喀布尔假肢康复中心的步态训练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阿富汗假肢康复项目的负责人阿尔贝托?卡伊罗正在帮助一名地雷受害者,这名双腿截肢者刚装配了两具假肢。截肢者不得不重新学习走路。对患者而言,从一开始就学会正确地站立和走路非常重要。开始时就学会这样做的患者一生都能走得很好。而早期养成的坏习惯将很难改变。copyright: James Nachtwey/ICRC/VII

当纳赫特韦去拍摄某些图片故事时,并不总有杂志社感兴趣,这时他只能自费出行拍摄诸如罗马尼亚孤儿和索马里饥荒之类。但此类图片一经面世,各大媒体总是争相解囊。从此全球各大图片机构都为纳赫特韦的作品而折服。

纳赫特韦19xx年成为《时代 (杂志)》签约摄影师,19xx年被吸纳为马格南正式成员。20xx年,他成为第七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画廊和展览馆展出,由德国黑星和美国考比斯图片社代理。如今他已赢得了报道摄影界几乎全部大奖,马格南为他列出的荣誉包括:

五次「罗伯特.卡帕金奖」

两次「世界新闻摄影大赛」

两次「国际摄影中心最高奖」

六次「年度杂志摄影师」

两次「徕卡奖」

「佳能摄影师奖」

「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纪实摄影基金」

20xx年,纳赫特韦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一起前往阿富汗和冲突肆虐的菲律宾中棉兰老地区执行拍摄任务。他此次拍摄的战地照片与其它四位知名战地摄影师的作品一起构成了名为“战争中的世界”摄影展。自20xx年5月8日起,该展览在纽约、日内瓦以及全球40多个国家巡回展出。

「这项工作需要有人来做……来阐述正确的事实。来唤醒人们!」詹姆斯纳赫特韦无数次用图片向人们这样阐述着他摄影的最终意图,并感化着人们付之于行动。通过他的工作,纳赫特韦正在创建一种公众透明度和舆论压力,以求改变世界上那些让人振聋发聩的血腥事实。凭借他对真相的执着追求,鲜明正义的观点充实了他的每一幅影像。

今天的纳赫特韦,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脸上偶尔也会流露出疲惫的神情。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喜欢把自己推向极限。或许那样一个时刻应该来到,结束纳赫特韦那极限的战火生活,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危险与冲突、痛苦与绝望、暴力与混乱之后,大多数人都已声嘶力竭。但纳赫特韦不是,至少现在不是。

诚然,摄影是叙事的手段,就像词句与观点被人们用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詹姆斯.纳赫特韦工作在世界上每一片战火纷飞的土地,年复一年,就如一个坚持与承诺的故事,延续不断。他为世人展示那些应为人知的事实并以此震撼着每一个心灵,让人类感动着,耻辱着。烟消云散,光影尤在,面对着影像中的残垣断壁,战争之眼纳赫特韦,二十年浮光掠影,让人难以轻易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