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与对策

初中作文教学反思与对策

广西桂平市第一中学   李燕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重重困境    对策

摘要:初中作文普遍出现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主要有三种困境:源于教材、源于教师、源于学生。本人认为主要对策有五种: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教师应该做到敬业精业,授课精彩、教师下水,现身说法、典型引导,正面鼓励。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六册语文课本长期性的定势影响。其六册课本,每册八单元约三十课左右。然而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出现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如下表(这是七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训练)

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初中三年,教材中仅安排二十四、五次作文训练,有些作文训练重复出现,“读后感”的训练在四册、五册、六册分别出现一次,占其八分之一。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首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 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其次,原初中语文大纲规定:“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并经常进行片断训练。”教师时常因难教、怕改而将作文训练的次数等于八次,如此少量的作文训练又如何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再次,绝大多数教师仍较重视阅读课而轻视作文课。每学期二十周左右。大多数教师只勤于讲课文。却又把读写分开,加之一个月两次作文训练占两三个课时,一学期包括两次统考的作文评讲,也只占二十个课时左右。作文教学严重失衡是学生作文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也是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之一。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初中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面对种种境况,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课文里

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永远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写作要“进行创造性表述“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很少提及这种能力从何而来,于是就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好像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于是有人提出“模仿不是好办法”。其实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误区。“模仿是人的天性。”(亚里士多德《诗学》)模仿就是仿照一定榜样作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照着样子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义的学习就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教师要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怎么议论有说服力等。这些课文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教材。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和教会学生怎样仿写。其次也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谈,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优美语段赏析课、片断练习课、材料评议课、看图说话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1、主要解决作文中为什么写的问题。为什么写,除了交代本次作文目的之外,主要是激起学生有一股强烈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作文友一个自身发表的需要,或者宣示某种感情需要等,是有所为而发,有所为而写,是不吐不快,变老师的“要我写”为“我要写”。2、教师要善于创设作文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闭目沉思,心往神驰,眼前好像出现了自己惊异的画面,耳边好像回荡着境中人的话语,脑中好像闪过一幕又一幕熟悉的往事,心情激动,灵感来潮,这样,写作冲动就出现了,作文就成了一种快意的自我表达。3、教师必须认真设计作文指导的提示语,这种提示语必须善于击趣,巧于启发,深于传情,工于表达。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三、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

学生作文感到困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无从下笔,无能为力。前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写作材料的问题;后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写作方法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写,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因为材料来源于生活,这是毫无疑义的。学生涉世未深,生活阅历不丰富,但是从小学到现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生活总有所积累,因而作文指导解决写什么——材料问题,主要是广开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仓库。例如开校会、文艺晚会、野外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等进行作文教学。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参与生活,多与亲人和友人交谈,多看书读报、看电视,从不同的角度去关心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尽力拓宽学生社会见识,积累生活素材,言之有物,为解决“没话写”的难题创造条件。此外教师要挖空心思切合学生生活来命题或开设话题,以利于学生有话写。其二,“不会写”是存在学生中最突出的难题。写记叙文怎样才生动、形象;写议论文怎样讲道理;写说明文怎样说才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心中不会写的疑团。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疑团逐步解疑,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片断写作等各种不同方面的专项训练。有必要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的一些方法和一些技巧,使学生学会写。例如初三级学生在复习写一人数事的记叙文时,学生通常不是恼于没有素材,而是苦于文章结构思路如何安排,数事如何组织。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指导这类文章审题、立意、组材的同时,示范教给学生用“引联式”基本写作思路:睹(闻)物思人——联想回忆——睹(闻)物议人——总结全篇,揭示主题。结果学生很快地确立主题,按照这个写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作文。第二次训练这一类记叙文时,大多数学生都懂得灵活运用教师教给了写作思路和方法来作相应的变通来布局。这个教给是作出示范,并不等于会局限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其创造精神。相反,教师更鼓励学生在学会写的基础上大胆变通、创造革新。就像一个人,首先教会其走路,他才会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三,为了解决学生“写不好”的难题,要求学生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词汇。教师好好利用大量阅读课文的教学来重视词句的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等。也对一些生动语句多作仿写。或给一组词语写一段话的练习,有意识的把要求学生把新学习的词汇灵活运用于写作之中。学习分类摘抄,做读书笔记,片断练习等。这样才有可能写得好。同时要在学生中确立一种思想,作文不是写好的,而是改好的。《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也”就是欧阳修七易其稿最后改成的。学生应从作文的修改中达到写得好的目的。初中生最常写的文体是记叙文,近10年来,中考高考都喜欢出话题作文,所以,怎样拟好题目很关键。人们常说:眼睛有神龙会飞,标题有神文添彩。考场作文简洁、新颖、生动、切合文意的标题,常常会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我给学生介绍以下10种拟题方法:1、引用诗歌词句;2、化用名著标题;3、运用常见修辞;4、套用符号公式;5、借用熟语、流行语;6、选用文体特征语句;7、运用逆向思维;8、选用口语化语句;9、使用双标题;10、试用“悬念”法。此外,我还向学生推荐几十个可以套用的题目,如:《____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都是_______惹的祸》《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在我身边》《________三步曲》《_______和我有个约会》《带着_______上路》《我的________我做主》《______让我欢喜让我忧》《_________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等。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干巴巴,怎么办?我教他们要学会细节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方法有: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环境细节描写方法有:白描  渲染  点面结合  动静结合 。有了精妙的题目,有了细节描写,有了适当的修辞,有了鲜活的材料,一篇优秀作文便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个性,灵性从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宽学生写作的宽度,写作的自由性。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充实的生活,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则更新观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捕捉他们生活的热情和兴奋点来实施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发,则学生有话写、容易写、爱写,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作文教学出路可寻。

五、教师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的作文教学到了非改革变新不可的地步,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就让我们携手面对,去反思、去探讨、去实践,走出困境之路一定会让我们找到,写作之花一定让我们撷取,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作文教学论》《现代写作教程》《语文教学通讯》

 

第二篇: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

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审视与反思

中阳四中 薛中明 副校长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阵地,针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反思中寻求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对策,确定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总结出只有尊重作文教学的规律,走全方位开放型作文教学之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推动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进程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进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现状及对策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余秋雨先生说:“作文就是表达灵魂、塑造灵魂、提升灵魂的一种方式。”而素质教育、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和突出了作文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应该看到的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作文教学。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存在着种种偏差,至今也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同时农村学生地处偏远,受时空限制,生活圈子狭小,学生见少闻寡,写作素材贫乏。因此,审视和反思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我认为要加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语文教学改革步伐,探索出一条大面积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新路子,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必须认真审视和深刻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一、审视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农村学生有一个甘于吃苦的求学精神,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与城市水平相比,其作文水平依然有一定的差距,在作文教与

学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地域差异、时空限制、生活圈子狭小造成了农村学生的见少闻寡。

绝大部分农村中学地理位臵偏僻,交通信息闭塞,多方面的设施落后,学生目之所及视野狭小,见少闻寡,写作素材贫乏,同时,对各种名家名著典范之作,学校配备不足,学生见的不多,阅读积累更少。殊不知典范之作文质皆美,只有加强阅读,才能读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岸,读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患,读出月下荷塘淡淡的哀愁,读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悦,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情感,增强语境,只有通过积累,才能真正品味名人、名家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名篇、名著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只有课内外阅读结合,乐于思考,勤于积累,才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从而逐步提高其作文水平。

2.作文教学目标不明确,思想认识模糊,教学观念陈旧。 大多数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认识不够全面,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甚至局限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忽视了学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的学校“应试”痕迹颇深,似乎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让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有的教师真是煞费苦心猜题、押题,学生则绞尽脑汁搜断枯肠地写作。特别是毕业前夕,学生超负荷地练,教师则呕心沥血地改,师生双方都搞得头昏脑胀,可谓苦不堪言,但收效甚微。

3.教学方法落后,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多少年来,教师上作文课都是一支粉笔打天下。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作文题目老套、形式单一,可以说从小学到高中,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说明、议论,周而复始、“涛声依旧”。教师通常是关在校园内教作文,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写作文,其结果收效甚微,学生越练越没劲,越练越厌恶写作文。据调查,小学、 初中、 高中怕写作文的学生比例在递增。由此可见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变换

作文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

4.教法不深入、过程不完整、评改不确当、久练无长进。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一般有“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讲赏析”等五个环节组成,而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简化成“指导——习作——批改”三个环节,即使这三个环节,也没有完全落实好,仍存在不少问题。作前指导,教师只是笼统讲讲写作技巧,再提几条要求便完事。写作是学生的事,教师便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将学生推下水,让他们自己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教师则在岸上袖手旁观。批改时,只要作文中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分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几句话,哪篇文章都通用。其评价效果可想而知。

5.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

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是导致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根本症结所在。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尽可能的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发挥创造性思维,张扬其个性,而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为此,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是作文教学的某些过程没有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无论是在知识储备,还是在生理心理素质方面都与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是作文的内容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老生常谈,内容空洞,读来令人乏味生厌。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和教学观念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因此,只有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以摒除,作文教学的各项改革措施才能落实到位。

2.兴趣培养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前提条件和无形动力。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自身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老师一点一滴的加以培养。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什么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弱化呢?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训练无序,缺乏计划性。多数学校的作文教学跟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考什么是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没有一定的序列。有的老师进课堂之前,作文题目还未拟好。有首打油诗这样写道:铃声一响,走进课堂,写何题目,待我来想。第二,训练无重点,指导不到位。教师的作前指导讲究面面俱到,从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什么都讲,什么都没有讲清楚,结果哪一面都没有到位。第三,教学环节轻重不适,重改重讲,轻导轻练,缺乏科学性。教师最重视的是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总批眉批力求详尽贴切,其实如此辛辛苦苦,除了应付上级检查之外,其他无任何作用。

3.作文教学的过程问题。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教育因素的方方面面。分析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认识不足,发挥不到位。作前指导与作后批改都由老师大包大揽,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放手,实际是一种放任自流。因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这两个方面应该协调运行。二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文化水平等存在一个磨合的过程。教师几十年辛辛苦苦忙“应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下子要转轨,搞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第三,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往往不科学。教师未能根据训练重点,有侧重地给予评点打分,未能结合学生原有的写作基础给予评改打分,未能给有特色的作文打高分,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痛。

4.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管理问题。

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学实行封闭式的教学管理,特别是一些学校的学生除吃饭睡觉不在教室外,其余时间都在教室内,学生生活贫乏,没有接触社会机会,对社会也就缺少了解。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能袭用旧有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样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异于“闭门造车”。此类奉命作文,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

三、从反思中寻求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深刻反思其原因,我们认为进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且迫在眉捷,这个问题是摆在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完善作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须以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指导,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叶老指出:写作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素质,以“人”为本位,写作内容是开放型,社会生活为写作源泉,写作时应由“应试”目标转为“应需”为首务,即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他认为写作教学要以“立训”为本,就是说要以学校、家庭、社会为写作源泉,让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还倡导,把作文与“作人”统一起来,以整个人类文化背景为载体,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作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实用性,创设与作文教学相关的氛围,以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作文与“作人”的统一。为此我们认为,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让学生选择写作,而不是让写作

选择学生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更高的心灵表白,需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那么我们就应当引导他们更加自由地写作,抓住取材、构思、起笔、加工等环节。巧指导、精点拨,让学生将教师的指导尝试于写作实践,写作的要义就是写,教师的指导点拨也应该是限量的,注重效果更为重要。

2.让大家参与命题,而不是仅由教师命题。

一般来说,学生在作文时,怕的就是命题作文,因为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话题作文盛行。其实,就是因为话题作文学生有了一定的命题权,教师选话题、圈范围,学生定题目。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因此,我们提倡师生共同命题。以学生生活为基点,注重题目选取的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样就能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

3.让写作走向生活,而不是让写作停在课堂

写文章首先要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然后才能确立中心思想或题目,才能构思起笔,然后修改定稿。因此作文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注重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的作品才能张扬个性特色,才能富有灵性,所以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4.让学生参与批改、而不是让学生远离批改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必是一个会修改文章的人,学生作文,教师批阅评讲,学生处于被动挨批的地位,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改、互改。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强化。修改作文的过程应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动的认识过程,应充分相信学生蕴藏的自改和互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互相评阅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应参与指导、指

正,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使他们真正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真正成为会修改文章的人。

四、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设想

1.加强阅读、积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又要鼓励学生加强阅读积累,同时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加强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还课堂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人。

2.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练笔的机会,课外阅读又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也有利于写作,各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库,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同时,积累报刊、杂志、名篇、典籍中的经典语句,留意新闻媒体、电视访谈中的写作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更是提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3.尝试写作中跳出常规的一种逆向思维。

立意上的逆向思维,比如:人们常用“落花”作为悲凉凄惨的象征物,让人伤感,我们可以反其意,借“落 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立意,歌颂落花,赞美落花,就会提炼出新颖别致的立意来。

选村上要新颖。“别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材料选择应该新颖,鲜为人知。才能引起读者的新感受,才会令人赏心悦目,如鲁迅文章博大精深,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新颖生动的、能催人奋进的材料。

构思上的逆向思维,为文讲究构思,构思讲究新、巧、齐,但构思之新、巧、齐决非异想天开,刻意为之。真正的为文高手都有以小见大,点石成金的功力。他们写出的文章常常是“人人心中有,”却又“人人笔下无”的东西。

4.加强指导,重视写作中的合作交流

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适当指导,正确评价,启发领悟,才是正确有效的,同时教师的适当面批,逐一点化启悟,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对学生的写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审视和反思作文教学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反思问题,摸清现状,才能确定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在作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尊重教学规律,重视立意的独特性,序的科学性,读写训练的同步性,又要强调作文教学全过程的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语言,评价三个方面的巨大潜能,走全方位的开放型作文教学之路,才是作文教改的一个真正的成功之路,作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还应重视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全面推进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进程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进程,才能创设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一片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第四习段,第三节,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xx年7月。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四章,第四节,“写作”课程目标及

实施建议,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

3.作者:钱虹,《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作

文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4.《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第五章,写作教学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4月。

联系电话:137xxxxxxx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