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 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针对最近《中国的气候》的授课情况,写一点自己的感受与大家探讨: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

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引导提纲:

气候复杂多样——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气温:

读2—14 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读2—15 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

温度带的划分: 读2—16 中国温度带图

降水:

读2—17 中国年降水分布图

干湿地区的划分:读2—19 中国干湿地区图

第二步:解决自主学习中学生无法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下列几种方法):

一是学生小组讨论,互相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二是提出小组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交流解决疑难;

三是学生在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讲解解决疑难的方法和规律;

四是针对学生未及时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设疑。

第三步:以小组探究为主。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图的方法和分析问题应注意的事项来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分析0℃等温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国的地形图入手,这样可以找出这条等温线经过的准确位置。

第四步:问题反馈。以求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到教师心中有数。

通过这堂课的反馈,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规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如增强学生利用学过的地里知识来达到温故知新的能力利用等高线的概念得出等温线的概念;利用前面学习的关于温度带的划分来掌握我国根据各地积温的不同而划分的温度带。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读2—14《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和读2—15《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规律时,我试着设计了“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算一算我国1月份南北温差约为多少?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算一算我国7月份南北温差约为多少?”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便能归纳出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三,在当堂检测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并注重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不仅体现了地理知识新理念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而且也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所提倡让地理走近学生的生活的要求。如看录像后判断哪些水果是热带的,哪些是温带的问题设计;再如知识拓展中“小诊所:七月份,北京正在下雨,小明的爸爸要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开会,妈妈特意在爸爸的旅行包中装了雨伞;过一段时间,妈妈要到海南出差,爸爸又把雨伞装在妈妈的旅行包中,你认为爸爸、妈妈谁的做法合理?说说你的理由。”的设计都是本着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利的知识来设计的。

在这节课中,还有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应着力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结合,把分析方法、记忆方法等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让学生掌握。如分析和记忆气温和降水的规律。

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因果关系处理不到位。如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在本节课中没有涉及到,难免学生心中会产生很多的疑惑。

三、课堂设计还有待完善。有些地方费的时间较多,而有些地方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得不结束学生兴趣正浓的问题。如:知识拓展的最后一个问题“小小旅行家:有个哈尔滨人冬季坐火车到广州旅行,想象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学生正兴致勃勃地探讨时教师不得不宣布下课。

 

第二篇:中国的气候特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特征》教学反思 承德县逸夫学校 张亚芹

天气、气候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在本节教材中我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并且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降水、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本节课主要从气温这一层面说明。教材共安排了3幅地图和1个表格,培养学生阅读图标的能力。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是难点。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温度带的划分是以积温为标准,积温值的大小与农作物的生长期长短一致,从而体现出农作物不同的熟制。

在上课前,为了能更好地上好这一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思路的编排,学生活动的策划,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等方面仔细推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引入气候,再从气候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气温和降水,进入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最后总结我国气温的主要特征和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上完课后,我自己的第一感觉便是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再加上自身的因素,主体内容虽然“讲”完了,但心底却一直不够踏实。要想取得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自己教学能力亟待提高。经过反思,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引起自己足够的重视。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与学重在学。深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我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硬伤。说到底是自己的教

学方式要转变。课堂上总是不敢放手把时间给学生,总怕学生把课堂弄砸,从而使得课堂是我的独角戏。这也是我目前最急需改变的难题。记得有些教师说过,即使学生在分析总结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出错了也没有关系,正好可以把其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误出道理,这样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课堂中要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经历激发学习兴趣,注意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方法,联系世界地理部分中的案例,自主剖析我国气候分布的特征和成因,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切忌教师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