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以“名人故事”为主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联系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而《我不能失信》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重点是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诚实守信。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如何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      课时 1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2、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 

3、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 

(三)自读自悟。  

1、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

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人。  

当时,妈妈深有感触。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板书设计  

爸爸            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            留↘小珍  

教学反思

虽然我已有几年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还是第一次接触。尽管在备课时,我已经认识到本课是略读课文,但还是担心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备课的内容不免有点繁复。多句对话的分析大多都是由我自己来完成的。没能做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首先是很多问题的提出,学生都不能回答出来。最后都是由我来解答。所以整堂课的气氛就稍显沉闷。我应该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想出正确答案。每次的问题回答之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此下来学生应该可以畅所欲言。其次在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时,我本来也做了一些学生的错读词语的记录,可是后来一紧张就忘了。这跟我我平时没有养成习惯有关,如果平时学生读课文时有意识的纠音,这次应该喜欢成自然,再怎么紧张都不会忘记。最后,小结处也是我自己总结的,所以在时间的控制上,也有严重的失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总结。

时间就有多,而填鸭式的教学远不如学生自己总结来得有效果。

课后各位老师也给我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首先是导入,导入直接提问失信的意思,有点突兀。而用守信去解释失信,又是用一个陌生的词去解释另一个陌生的词。学生可能体会不了。失信的意思应该留在课后总结,(庆龄答应了小珍叠花篮,她就不去伯伯家——这就是守信,那么什么是守信?什么又是失信呢?)这样学生应该更能理解。其次,就是我自己也发现的问题,没有大胆放手、鼓励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就是多次让学生朗读,自读课文时,都没有给学生提出任何阅读目标,这种漫无目的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尽量要少。

 

怎样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摘 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而英语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一本通行证,所以我们要采取一些策略,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更好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需要。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要采取一 些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在不脱离教学内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中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关键词:兴趣;激发;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精神了。我们都知道,上好一堂课,不在于老师是否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习能力。许多迹象表明,兴趣对推动学习是有很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比较顺利,并富有成效。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的第一条。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都有不少论述。我国的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他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苏霍姆林斯基则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我国学者申继亮曾对278名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外语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数是0.566,且学习兴趣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学习兴趣对学习英语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学习兴趣的内涵是什么呢?

其实,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旦成功或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将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二、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如今,随着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交流工具,我们每个人都迫切需要学习英语,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觉学习英语很困难,对学习英语没有什么兴趣。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努力去改变这些现状,尽我们所能去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鉴于此,我们首先应该寻找出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找出对应这些问题的钥匙。那么为什么中学生英语学习是这样一个现状呢?根据一些资深教育学家的多年经验和一些资料表明,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小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实践和体验过程。第二,目前,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基本已经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更加看重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但目前在学习方法和语言环境上还难以脱离对母语的依赖,并较多采用传统的形式训练法,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利于培养激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第三,现阶段,无论是传统的纸质出版教材,还是众多的光盘资料、语言学习机等都是单方面的教与授,缺乏互动和标准的语境,枯燥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的提高就无从谈起。诸多原因造成了当前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弱。英语是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一本通行证,所以我们要改变当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根据其学习英语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好英语,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中学生的兴趣特点

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兴趣范围扩大,中心兴趣缩小。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形成,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多,各种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中心兴趣越来越少,学生见多识 广,各种素质得到了提高。(2)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加强。初中学生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学科兴趣。进入高中后,随着他们对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兴趣已不再仅仅受情境和事物变化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内在主观意识倾向的调节与支配,兴趣的稳定性大大加强。同时,他们的兴趣也更加深刻了,他们的兴趣更多地指向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规律,如对学科的兴趣不单单是取决于教学和趣味性,而是基于知识内容本身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和自身认知偏好的结合上。中学生兴趣的深刻性还表现在一些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社会事物的关心上。(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趋于平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间接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高中,两种兴趣已趋于平衡。

四、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根据有关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其中初一与初二,初一与初三之间差异显著。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而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下,很多学生把学习看作是一种强制性的东西,一种被动地接受的东西,毫无兴趣可言,这使英语教学面临很大的阻力。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内容激趣策略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 作等学习愿望(周宏,1998:669)。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 容新颖有趣的教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 就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所学材料的 趣味性”(转引自冯克诚,1999:143)。(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 让不同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相应的果子。(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4)将幽默 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6)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如: 我发现学生易拼错present, parent, peasant, 先分别划出sent, are, ant, 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礼物 ”是“送”给别人,所以present以sent结尾;“双亲”是复数,所以中间是are;“农民”在山地劳动, 所以常看见“蚂蚁(ant)”。又如hang作“挂”解,可把hang视作一物,当然将a 处挂于铁钉上更牢靠, 由于该物太重,a处上方裂开了,便成u,所以hang“挂过”就是“hung”,即: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hung 。hang作“绞死”解,是规则动词,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hanged,连写的ed可想象成一根绳在颈部绕了 两圈,然后,吊在梁上。(6)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具或身势语,或者编些顺口溜等 将其趣味化。如笔者曾用“提出学会的打算,要求答应来帮忙;准备决定遭拒绝,敢于设法抱希望;未能 做到莫假装,破釜沉舟要自强。”来帮助学生记住后面只能接不定式而不能接动名词的动词:offer(提出 ), learn(学会), plan, intend(打算), demand, ask(要求), promise, agree(答应), help(帮忙)prepare(准备), decide, choose, determine(决定), refuse(拒绝), dare(敢于), manage(设法),  wish, hope, want, expect(希望), fail(未能到)pretend(假装)等。(7)联系时代和生活实际进行恰 当地扩展或延伸课本内容。(8)讲解语言知识的例句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时事热点、课堂现场相联系。(9) 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学习Lovely weather, isn’t it?时,告诉学生,在英国,人们见面时喜欢谈论 天气。因为英国四面环海,终年多雨多雾,天气反复无常,常常谈论天气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顺便还 可告诉学生,正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无常,英国人出门常常雨伞随身,故有“雨伞之国”的美称。实际上, 雨伞已成为英国人服饰的一部分,男士们在阳光灿烂的大街上手持一把像拐杖的黑雨伞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这种长柄黑色雨伞已成为英国绅士的象征。甚至还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we Chinese like  to ask “Have you eaten your meal?” when we meet? 让学生去考查中国文化的渊源,找出文化的差 异,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10)增加一些谚语典故。如:学到make up for,可用Hard work can make up  for a lack of intelligence.(勤能补拙)作为例句。学习Travel这样的课文,可用Thousands of miles  traveling is better than thousands of books reading.(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来导入。(11)从报刊 、互联网或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二)、变化激趣策略

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强刺激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积极的 反应;弱刺激产生抑制作用,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新厌旧乃人之本性 ,单调则乏味。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的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化包 括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王笃勤,2002:34)。如:(1)用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或学生的表现等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语速、音调和表情,做到抑扬顿挫、快慢结 合。(2)对于同类活动,教师应时常变换指令。若教师老是用Now let’s do pair work/ group work.这 样来交待任务,然会使学生有乏味之感;若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喜好选用不同的方式交待任务, 学生参与的热情就高得多。如在安排小组讨论旅游方式时,教说How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Why?Do you know your classmates’ most way of traveling? All right, will you please turn around  and try to ask three of your classmates about it? 效果就较好。(3)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变化性。教 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不断变换活动形式: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 或班级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一味地使用一种活动方式,只能造成刺激的单调,引起消极反应。 (4)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变化性。包括交流通道的变化(如由听觉通道改为视觉通道或触觉通道)和同一通 道内形式的变化(如由听教师讲改为听录音)(邵瑞珍1997:110)。(5)问答方式变化。阅读一篇课文,通 常是老师问学生答,有时可变为学生读后自己几个问题来问,让同学或老师来答。甚至可以采取以提出 一个问题或正确回答一个问题计1分的形式进行个人或组际竞赛。(6)作业形式要有变化性。可适当布置有 声作业,如用英语讲一个故事录下来或把所学课文熟读后录入磁带,然后选一些在课堂上播放;可布置研 究性题目,如设计一个英语晚会活动方案等。

(三)、媒体激趣策略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地图、图表、卡片、模型、简笔画、教师、学生 、以及师生的体态语言等;电教设备包括录音机、幻灯机、投影机、录像机、电视机、影碟机、多媒体语 言实验室、电影机等。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 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 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庭芗,  1983:259)。媒体的使用对小学、初中学生尤其重要,如:教鸡蛋、香蕉、苹果等英语单词,若老师从口 袋里一一拿来这些实物,会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开门关门的动作来教动词的将来时、进行时、过去时 和现在完成时态;叫几个高矮不一的学生站起来或几本厚薄不一的书籍或几支长短不一的铅笔或指着大小 不一的几个窗子等来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等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来做卡片、 制挂图、制幻灯片、甚至制课件,学生在课外都兴趣盎然地制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出现,都乐于 上英语课。开展这样的活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大大 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四)、活动激趣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徐胜三说:“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 的基本途径。”(转引自朱立峰,2003:156)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小学生好新、好奇 、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 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运用英语,在大量的运用中学会英语,在运用 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课堂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常见的课堂活动有:三分钟Free  Talk、值日报告、新闻报告、问答、对话、朗读、复述、角色扮演、情景会话、专题采访、辩论、讨论、 想象、讲故事、猜谜、游戏、抢答等各类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 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兴趣的发源地”常见的课外活动有:英语电影、英语歌曲 、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短剧、小品表演、英语角、英语节、交英语笔 友、收集和辨认日用品上的英语等。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 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五)、成功激趣策略

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 育兴趣(朱立峰,2003:158)。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 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因此,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 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 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 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或者某些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或者说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前面。其次,是教师安排教学内容的多少深浅要恰当。要了解不同学生的英 语基础和兴趣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和克拉申“i+1”的输 入假设来安排教学内容,并注意以旧带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让每个学生每一天都“学有所得”。张 正东教授(2001)就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关键在于 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所得”。再次,作业的布置要有层次性和批改评分的要求要区别对 待,课堂提问的设置也要注意因人而异,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乐趣 。最后,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除了表扬总分优秀的同学外,一定要表扬成绩有进步的同学,还要表扬某 一方面的“状元”,如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等各个项目的优秀者,让更多的同学受到激励,享受成功 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产生兴趣。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兴趣是源动力,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可以不成为负担。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只要能在这方面有创新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C].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2] 邵瑞珍,张人杰.中学百科全书教育学心理学卷[M].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 朱立峰. 心智潜能的开发[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4] 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 张正东. 谈谈怎样教外语[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 (3).

[6] 周宏,高长梅,白昆荣. 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短短的几年农村教学生涯中,确实碰到过许多“问题学生”,他们从来不把学习放心上。自己的前途也不会抱有太大的期望。也有个别天真浪漫的,受现在偶像剧的影响,幻想着不切实际的未来。大部分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四季在外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父母从早忙到晚,只管穿衣吃饭,不管学习。

特别是小学生里的“问题学生”,我一直认为是缺少爱的表现,我所说的爱不是溺爱,不是任意妄为。而是爱之以道的爱。当他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的表扬,并且要告诉他这次的表扬的原因,希望他记住这次的优秀表现并继续保持。当他表现差的时候要严厉批评,指出这次的错误,错在哪了,要加以改正。不要泛泛而谈,甚至把以前的事扯在一起,要就事论事。公平也很重要。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基本上在我们的心中都有了固定的印象,好学生就是好学生,如果他犯错了,我们有时候都会觉得无关紧要。而“问题”学生就算做对了,我们也持怀疑的态度。这样他们就难以在老师这里得到应有的爱了。要让他们知道在老师的眼里,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只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老师一样的喜欢。

我相信只要我们蹲下身子,认真地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孩子们都会报以天真的笑脸,“问题”孩子的问题会越来越少。

在当前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