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首非常有童趣的儿童诗,适合朗读和背诵。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读背课文。

一、具体指导,教给朗读方法。

在第一课时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调,范读朗读的重音,并带着孩子一起体会。如“谁的尾巴长”重音是“谁”,连读“谁的尾巴”,读出问句的语调。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

二、由扶到放,运用朗读方法。

在教会学生朗读方法并指导孩子读会重点句子后,就放手让学生自由读,通过自身的朗读进行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三、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过程中,我运用了示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比赛读、推荐读等各种方式,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这篇教学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践了自主学习,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同时也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确实很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尾巴》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认识12个字,会写“公”,认识笔画“撇折”及偏旁“八、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的语气。教学中,首先以谈话形式引入新课,揭题后直接解决“比尾巴”三个生字。结合预习先整体回顾了课文内容,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比尾巴,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动物的尾巴,让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个大致印象;接着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强调了“松、鼠、最”三个难读的字;然后重点部分是识记字形,采用分类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按结构进行了分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并通过组词、说话等方式练习运用。最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全文自始至终旨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在形式多样的读中欣赏到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并感受语言的精美。 

二、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识字。教学中,采用分类识字的方法,把生字按结构进行了分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并通过组词、说话等方式练习运用,且每个字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字的不同特点在音、形、意方面各有侧重。提高了识字效率,更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课文的多小节结构相似,根据这一特点,在学习完一个小节后,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方法,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用此学习方法学习其它几小节,授之于渔。学生在此环节中,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的自主性得以体现。

    三、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因素,将文本内容进一步扩展。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学生在此环节进一步增加了对课文的感知,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的设计是课文的延伸和扩展,让学生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课文内容,或读,或背,或绘画……表现出理想的无穷美妙和勃勃生机,学生面对这样一项有趣的作业显得兴趣盎然。

本课教学过程中,由于目标明确,形式灵活新颖, 总体感觉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可能因为内容安排有一些满,所以有的环节显得仓促了些,学生发言不够充分。最后在指导读课文的时候,练习还不够到位。只好在后面一节课把这一块又弥补了一下,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仿照这两小节的形式在用其他小动物编一编儿歌,如:问:“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谁的尾巴      ?”答:“      的尾巴            的尾巴     。

        的尾巴      。”

再就是学生这一块儿,虽然一直都在组织教学,但整个课堂还是有不安定因素,我们班因为情况比较特殊,学生在学习习惯听课习惯方面问题确实比较大,这让我也很头疼,以后这也是工作管理方面的重点。

 

本课是一篇童谣,教学任务要读懂童谣,在童谣中认字,进行一些说话练习。本课上完之后,有一种小小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来自于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良好状态,来自于学生精彩纷呈的创新思维,来自于教学组织的井然有条。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以下三个方面是我小小满足感的源泉:

   一,随文识字,轻轻松松。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识字要求即是多认少写,认读量是比较大的。如果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读,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既克服了识字的枯燥,也使学生当堂就可以将课文背下来。再利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将汉字学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学生很轻松的就认识要掌握的二类字。

   二,教学反馈语言新奇和多变。新教师培训中,黄未知老师和周南沙老师都向我们提及到教学过程中反馈形式很重要,一个红苹果,一条黑水河;一面红旗,一座黑屋子……这些都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跟着来。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我通常利用四大组比赛记分的方法进行小组激励,再利用住在老师心中的方法进行个人激励。也有盛夏的一棵大树好乘凉,雨天的一把彩色伞好避雨,直冲云霄的火箭头好翱翔蓝天等等手段来激励学生,将学生领进课堂,深入语文。这一节课,因为是比尾巴,大组比赛时我不再采用记分制,而是每组画一条尾巴,表现优秀的大组尾巴会一点一点加长。每一个孩子全神贯注,用心朗读,抢着认字,积极回答问题,都希望自己大组的尾巴最长。课后反思,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小小的教学窍门,它们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拓展内容,将学生对语文的爱植入心中。本课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对子童谣,童谣节奏明朗,轻松活泼,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模仿创作,把学会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能够模仿课文谁的尾巴长……”编出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好像一把扇?……”,最高兴的总是我,因为我听见花开的声音。在谈及动物尾巴的作用时,很多孩子也都能说上一二:孔雀的尾巴猛的张开用来吓走进攻者;猴子的尾巴可以帮助它爬树寻找食物;狐狸的尾巴散发气味迷惑敌人;老虎的尾巴会剪人……我总在这样的时刻大大表扬这些爱看课外书的学生们,如果每一个孩子都保持了这种阅读的兴趣,并能坚持下去,那么他们对语文的爱还会少吗?

 

第二篇: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一年级《比尾巴》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劲松三小 周丽丽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是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3、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 ,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生字,并在此基础上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本课出现的问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游戏导入(指尾巴)。

人没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动物有尾巴,谁来说说哪些动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里有好多动物聚到一起,他们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他们要比什么?(板书:比尾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1、谁2、比什么3、结果) 二、 初读课文:

(一)学习1、3小节

过渡:书上p83也就有答案,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1、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哪位同学愿意充当来宣布一下参赛选手的名字?其他同学听他的发音正确洪亮吗?

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① 带音指名读。②不带音读。③全班读。

2、谁能把选手的名字完整的播报一遍,说时用上“有??有??还有??)

3、全班齐说。

三、 细读理解。

过渡:运动员们就要入场了,谁愿意做小领队把运动员带入场。 (放音乐,学生贴小动物图片。)

比赛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当评委?现在我宣布:我是这次比赛的主裁判,请各位评委保持安静。我来宣布第一个比赛项目,他们要比什么呢?

出示:谁的尾巴长?

①这是什么句?范读,学生读。

这只是其中一个项目,还有五个呢?谁愿意接着宣布?

随机处理:长——短

一把:还有什么能用一把?

弯弯:

扁扁:

②谁能把这六个项目完整的播报一遍。其他同学做手势。

(二)学习2、4小节

过渡: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评委们看看比赛结果怎么样?快读读。 那位评委先来播报比赛结果?边播报边贴上比赛结果。(学生贴) ①师生:指黑板 ②生生:看书 ③ 分组

四、 拓展:

1、 其他小动物也来参加比赛了,如果你认识他就大声喊出它

的名字。

2、 用“谁的尾巴像什么”说一句话。

3、 也可说说其他动物。

4、 用谁的尾巴怎么样提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将朗读能力培养进行到底

——教学《比尾巴》引起的反思

劲送三小 周丽丽

《比尾巴》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课前我除了制作词卡,还搜集了很多不同动物的图片及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并让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搜集。万事具备,只等公开课上一展我们师生的风采。

公开课上,我高兴的告诉学生们,今天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动物聚到一起要举行一场特殊的比赛,你们猜什么比赛?学生齐声回答“比尾巴”,这时我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质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着。

在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搞清楚了谁来参加加比赛,并请学生充当小评委宣布了参赛选手名单,学生兴趣高涨。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

这时,我又适时抛出下一个问题?比赛就要开始了,第一个比赛项目是什么呢?屏幕上出现问句:“谁的尾巴长?”在学生搞清什么是问句后,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读,并进行了范读,可当读到“谁的尾巴好象一把伞?”时,有些学生怎么也读不好,我一看表,时间已经过半,我不敢恋战,赶紧进行下面的教学内容,指着板书带着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这首儿歌,其实也是看似热闹,实则蜻蜓点水。因为我要多留些时间给后面拓展的内容,那可是我这节课最出采的地方。学生们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后面拓展的部分发挥的很好,我自认为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可是领导的评课并不如我期望的那样好,指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指导朗读及背诵上,而我却放在了后面的拓展上,有些偏废了主题。领导的这翻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并再一次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第一

学段的阅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且朗读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流利、有感情”,要有轻重起伏,力戒唱读和一字一顿的读。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读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陪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