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20xx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反思

对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20xx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的反思

文山市第二中学 谭 锦

摘要:文中作者从20xx年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惨败的教训中,分析出学生“考砸”的原因,并通过反复推敲和探索,找到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希望作者和大家一起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 反思 课堂教学质量

从20xx年开始,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评价为“合格”后,计入中考成绩10分。由于我对这条新规定的片面理解,导致我在教学中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对优秀成绩的追求,结果这一次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相当不理想。其实,20xx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各科目分数的新规定和新计算方式,是在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大趋势下实行的一项新举措。这意味着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对初中阶段的各科目进行教学规划和排兵布阵,每一位一线教师都必须改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能与时俱进,快速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模式和教学需求。今后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该如何搞下去呢?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让我们的教学既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又能满足社会各界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科目,我们没有早晚自习可以复习,布置家庭作业也不现实。那么,上好每一堂课,让我们的每一堂课都高效率和高质量,就是老师们唯一的选择。

一、学生“考砸”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上松懈了

20xx年以前,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全部计入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主要依据之一。20xx年初,得知信息技术成绩才以10分计入中考成绩的 1

消息后,我和学生们都松了一口气,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效果的标准也降低了。我当时心里想,让学生们轻松的学习这个科目吧,反正60分就够了,考60分应该不是什么难的事情。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学生们变得越来越懒惰了,不懂也装懂,不懂也懒得问,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浪费了。由于个人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在中考成绩中所占比重的片面理解,思想上教学上的松懈,导致了学生成绩直线下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受到影响,对课程开设初衷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这是值得深刻反思的。

(二)没有关注整体学生的发展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在所授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层次和学生的学情是不同的。每个班都有那么几个不愿意积极学习并相当调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其实都是聪明的孩子,如果引导好了,课堂纪律好了,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少他们也不至于和其他同学形成很大的差距。遗憾的是,我没有因人而异的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当时觉得只要他们上课不扰乱课堂秩序就行了,讲了几遍的题他们依然不会做,我还不如多花时间去关注一下成绩较好的那些学生,这时的我已经缺乏耐心了。结果是,这(部分)学生居然考出了十多分,二十多分的成绩,全班乃至全校的平均成绩可想而知。被拉下了好多,真是追悔莫及呀!

(三)教学方法落后,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讲一讲,练一练”的模式。讲课的时候,学生听进去了没有?听懂了没有?哪些人听了?哪些人没有听?我没太在意这些问题。有时候我讲课,学生们会说:“老师,这些会做了,讲过了,您还是别讲了吧,少讲点让我们练一练吧!”我一听很高兴呀,你们都会了那我就少讲点吧。其实,好多题他们都是不会做的。另外,后来我才发现一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现象: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位置没有固定,经常随意更换座位,慢慢的,不喜欢学习的学生都跑到了最后几排坐,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在后面开小差和睡觉。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这样的课堂纪律,成绩能考得好吗?

二、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直在谈成绩,因为这是现阶段任何一个老师都无法躲避的现实问题,毕竟目前学生的成绩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最基本、最直接的手段。尽管如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忘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和意义。信息技术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 2

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只能两头兼顾,既要一如既往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

以前我过分的强调了分数的重要性,让学生有了很大的心里压力,导致了一些惧怕心理和厌学的情绪。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第一节课就会告诉学生,之所以要学我们这门课,有几个目的:一是如果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学会使用了一些软件后,我们就可以以计算机为工具更好的去学习其它科目,比如查询和下载学习资料,用软件去解决一些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当今的时代要求我们不管是继续读书学习还是走入社会工作,都必须要掌握这门技术,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分数,更重要的是掌握这门技术。平时我可以悄悄关注学生们的分数,但不刻意去强调考试和分数。比如在讲解“页面设置”的时候,不再强调这是考试必考题型之类的话,而是转变为:假如你要打印一篇作文或者一张贺卡,要该怎么设置才能打印出来呢?同时将教学内容延伸拓展至电脑与打印机连接的基本操作,哪怕这是不会考到的步骤,但可以让学生们知道这是真正的技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确需要会使用才行。

(二)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会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这些资料的选取,应尽量使用初中生感兴趣的题材。跟他们聊聊韩剧,跟他们谈谈某位明星,别成天的板着脸,也学着跟学生们拉近距离。另外,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给予学生鼓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节课都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并作适当的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成功,他们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让学生互相评价,好的作品要求作者介绍方法和操作步骤,这比老师在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三)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维持好课堂纪律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第一步就是要维持好课堂纪律,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和教师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第一,让学生固定座位,教师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这个很重要,因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重视自己,这样一来学生树立了自信,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固定学生座位还有利于减少学生损坏键盘和鼠标等设备的情况发 3

生,同时也利于保持机房的卫生清洁。因为登记了学生名字后,教师随时可以监控和核查使用设备的学生姓名。第二,学生的座位一律要让教师精心调整。比如喜欢睡觉的学生,就把他的座位调到前排,学习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跟操作熟练的学生坐在一起,让他们相互帮助,实行“一帮一”的方式。

此外,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学校里两三个人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还很普遍,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一台电脑”的基本教学条件,有的学生得不到练习的机会,课堂纪律也很难维持,学生时有挤在一起容易开小差、讲小话的现象。所以,学校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以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教学需要。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各地各乡镇教育发展的状况不同,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给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同学,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会加深他们的学习深度。另外,还对学生进行课外兴趣的培养,对有基础和潜力的学生可进行课本外知识的引导,比如:辅导他们学习电子报刊、电子绘画等进行一些比赛。而对于基础较差、厌学的学生,一定要一对一的耐心辅导,并加以心理疏导,但要尽量减少他们的压力。

(五)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适用,要科学合理,这是各科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通用原则。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方法。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Excel2003的公式》一课,课程的要求是让学生懂得利用Excel2003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演示和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中间穿插任务驱动、赏识教育等方法,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要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首先我们 4

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不是单纯的为了成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计算机的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办的目的。新形势下,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加强学习和反思,与时俱进的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和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1」李瑞萍,李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1)。 「2」朱彩兰,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任务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

「3」 吴文春.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建议.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2):97-99.

「4」于桂香,张玉芹。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

5

 

第二篇: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学习,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

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

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

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

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XP》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XP》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否则必将为社会所淘汰。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