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思

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思

[ 2009-11-4 11:31:00 | By: 蓝色的月亮 ]

推荐

从行风热线中听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我们的老师为什么对学生“恨之入骨”?大多数后果严重恶劣的体罚事件,主要原因和老师的素质有密切关系。不少老师由于各种压力和原因,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很严厉,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现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社会观念也是导致体罚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体罚现象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广泛存在,一方面反映教师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也是传统的中国教育思想“严师出高徒”的惯性体现。此外,升学考试指挥棒高悬在教师头顶的现象,也导致了教师体罚学生行为层出不穷。很多农村的家长认为:老师打人本来无可厚非,只是不要打得太重了。就连一些学生也觉得老师打学生理所当然,认为“老师打你,还不是为你好?”

另外,对于法律观念的淡漠,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有律师认为:对于体罚学生的做法,中国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定和制裁,因此会导致体罚现象反复出现。在法制发达的国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或者其他成人,稍微对孩子进行打骂,立刻就会有警察或有关部门来干涉和依法处置。而在中国,普通的体罚行为够不上违

法,更谈不上犯罪。人们一般认为,教师并不是故意伤害,大多数体罚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正是因为缺乏对于能否体罚学生,国内国外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泰国采取禁止体罚的法律,可家长却难以接受,认为有些情况下给孩子几记耳光是非常必要的;英国政府明白家长的苦心,同意家长可以用手打孩子屁股。那么老师呢?在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老师怎么办?

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好老师,不会体罚学生,而是会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去帮助学生。心理学家早已用实验证明,对学生的肯定远比“必要的惩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错误采取消极或负强化也比直接的惩罚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另外,教师不能总以为只是学生有错,而自己就绝对正确。很多错误的发生都不只是单方面的。

另外,在尊重人格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处罚对学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错要受到社会舆论、刑法等处罚,孩子犯错也应当受到一定的处罚。让他知道犯错所要承担的后果,他才能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错,第二是尽量用合适的处罚代替体罚,毕竟目的是为了让他改错,而不是惩罚。

教育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急功近利的行为,是的,有的学生会睡懒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抽烟,有的学生会赌博……那么,需要耐心教育的就耐心教育,应该校纪处分的就校纪处分。由于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得

到及时纠正。如果学校、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班规和校纪的有关规定来处罚学生,那么让学生受到惩罚的不是人而是制度,这就是“法治”。学生最初超越社会规则的行为得到校园中“法”的及时纠正,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法”的观念将根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法制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不能用体罚这样的“人治”行为代替“法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用体罚才能完成“教育”,那是教育者无能的一种表现

 

第二篇: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反思1

对教师在教学中体罚学生现象的反思

一、教育理念影响教师的教育手段

中国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古代科举考试制度鼓励读书人“学而优则士”,许多热衷科举的人曾大肆宣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读书理念。教育制度决定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手段。科举考试选文官,读经诵典,教师就得要求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中就做官,做官就成人上人,老师自然教育学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范进“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遗训无疑成为教师激励学生学习的武器。

二、教师的无奈

中国封建科举考试制度根深蒂固,影响着中国教育至今。所以,大部分老师在教育岗位呕心沥血大半辈子,背着“桃李满天下”的花马甲走出学校大门,“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时,难免会纳闷起来,桃李满天的自己却不曾有一个像模像样的桃花源,更不要谈落英缤纷啦!天长日久,在岗的也感受到了生活捉弄。

为了保持你几百年来“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的高风亮节,不得不警告要你收费不能“乱”。因为你太仁慈,父母将小孩托付给你,你便成了孩子的“第二父母”,他们可都是一家之“香火”,哪怕他们在校做了不规矩的事,你怒啦,也要你听阿Q一劝“君子动口不动手”,甚至被欺到头上啦,也只能“用儿子打老子”的话来自慰。因为你太负责,孩子说话,做事,做人归你教;孩子玩要玩得身心健 1

康,吃要吃得营养均衡,睡要睡得精神饱满,这些你得管。

老师,可你呢?身体还好吗?营养勉强吧?积劳成疾呀!

老师,苦啦,累啦。你也怒啦!

然而,满腹牢骚发泄不了都不要将学生作为出气桶。

车子、房子、票子不会因你怒上一怒就会到来。孩子其实是无辜的,跟他们讲世态未免太深奥,跟他们讲个人利益又不符合国情。用好国家统一的教材,用孔子学说育人。祖国的未来还得靠弟子他们撑着。

三、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反思

人不能不生气,生气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地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个人认为,教育不应该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内心沉睡的巨人!我们不能再整天困惑于“如何如何惩罚学生”的怪圈,曾经那些棍棒之下出秀才的教育理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给教师定罪的令条。其实,“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用宽容的心态接纳人,用负责的行为待人”的道理我们都懂,我们一时还搞懂的不过是“分数”统治教师的历史为何如此不衰。或许,初中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让我们中小学教师能看到一线曙光。分数,不再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将从分数评价中露个脸儿透气,只能露个脸儿。要想把分数一下子从评价的圈子移除,受封建科举考试影响如此深的中国人一时还是习惯不了的,但要有信心的是,用分数这把唯一的尺子度量学生学习优劣的历史即将告别中小学生。

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便是在“分数”这把尺子的刻度之间注上一 2

些卜算的吉语。如果说过去用的是普通的钢卷尺,那么,如今用的已经是鲁班尺啦。这一评价是家长、老师以及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何许有一天,教师考核制度的改写会从这一成果中得到启示,对教师的考核,也靠社会各类人群的评价作为依据。恐怕到那时,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在压力上也没有多大区别。

反思一下,我们为何活得如此滑稽?因为我们拿着一套滑稽的原则从事着一件崇高的职业。我们不过是一个滥用戒尺的刽子手!到头来,自以为是地认为从戒尺扫划的弧线中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殊不知学生在我们不怎么样的教育手段熏陶下早已变成带刺的玫瑰!施舍给你的注定是自己种下的苦果。

我想,还是让我们尝试放下手中的卑劣手段,适应一下新社会的教育发展,用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生,也许,宽容更意味着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刻和教育手段的成熟。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