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体罚学生的分析及反思

教师体罚学生的分析及反思

张成

三字经中,提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其意为:生养孩子却不严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要求不严格,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这里的严格是什么意思呢?严厉地体罚学生吗?在中国自私塾起,教师体罚学生的工具,从戒尺、到教鞭,从打手到拳打脚踢,从面壁思过到罚站。这种所谓的严格要求学生的做法,对吗?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的健全。现代教育学生的手段,已从严格体罚学生,发展到多方式,多层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由爱感动学生,用言行影响学生。

一、分析中小学体罚现象的原因:

1、古语云: "黄荆条子出好人",玉不琢,焉能成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并成了所谓的“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财产,几乎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在学校内部,教师则获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权利:老师拥有了教育、惩罚学生的权利。"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

2、教育素质差,教育手段贫乏。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怀着急切的心情想把孩子教好。教学

过程中,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在情绪上和工作上出现问题。

3、法制观念淡薄,心怀侥幸心理。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要给予教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也明文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法律禁止体罚学生是基于整个社会对体罚学生普遍的反对意识,而这种意识又是基于公众对人道的朴素认识,那就是再怎么样也不能打孩子,小孩子毕竟不懂事。然而人们对教育孩子的态度又是复杂的,家长往往会对教师说,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尽管打,但当教师真的打了他的孩子后,他的态度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法制观念,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反思,教学理论的指导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提出的观点:我们提倡用“惩戒”而不是“体罚”,惩戒是指“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可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的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效果与体罚有本质的区别。优秀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自觉用一种坚定的责

任感迫使自己去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地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是在两者之间寻得某种平衡。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爱心、尊重和理解,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是比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更加重要的东西。而且,优秀的教师永远把“育人”放在“教书”的前面。夸美纽斯也曾提出: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大教学论》。所以一位好教师的产生才显得难能可贵,因为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不断地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提升自己。

 

第二篇: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思

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思

侯桂敏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睡懒觉,有的学生会迟到,有的学生考试会作弊,有的学生会犯错误??也会不时听到这位、那位老师如何如何体罚学生,某某学校的教师因过度体罚学生 而被处分等诸如此类的新闻。老师体罚学生是因为对学生“恨之入骨”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迫于工作压力和各种原因,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都非 常严厉,要求过高,遇到学生调皮捣乱、制造麻烦,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并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情绪过激、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其次,老师对于法律观念的淡薄,也是体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那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应做到如下几点: 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真心投入 热爱学生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教育是一项需要爱的事业,爱学生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富有爱心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对学生的爱要明确爱的目的,讲究爱的方式,把握爱的尺度,爱要恰到好处,宽严结合,科学的施爱。只有学生体会到教师心中对他们的爱,才能更好的走进学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爱学生就要关心学生。不仅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状况。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保护学生自尊心的重要性。

爱学生就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行为,承认他们的兴趣、爱好,支持他们的想法,看到他们的进步,多一份理解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才会让他们感到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生活。

爱学生就要宽容学生。教师要有宽容之心,要与学生心与心交融,情与情共鸣。

二、放下架子 用微笑面对学生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这就要求教师从内心去除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放下架子,用微笑面对学生。

三、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

教师要善于止怒,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错误时,更要调整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或者以自己的情绪变化来对待学生。心情好时,对学生也好,面带微笑,言谈举止带着一份轻松;心情不好时,情绪低落,对待学生态度生硬。虽然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关系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四、讲究民主 注重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必不可少。作为教师在平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周围事物是有一定的看法的,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而不能以我为主,要允许他们说,允许他们做,教师适当的指导,适当的鼓励,发扬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相处,互相理解。教师过于的集中,学生就会有意见,有看法,要么抵触,不买账;要么惟命是从,消极心态,不利于学习,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平等的心。有些教师对优生关怀备至,喜爱有加,课上提问,课下辅导百般呵护。而面对差生,经常横眉冷对,冷嘲热讽。这样不但导致他们成绩的进一步下滑,甚至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他们都是我们的学生,教师都应该平等对待,对待那些差生我们更应该多一份关怀,多一份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让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成长。

总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作为教师,学生的成长进步使我们高兴,和谐的师生关系更使我们惬意。让我们用心去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