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韩武权

随着教学时间越长,老师的知识越丰富,教学技能方法越高,知识也较系统化。在当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反而倒退了。为什么我们落伍了?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分析,深刻反思我们工作的失误。

一,我们的教学理念陈旧。我们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听得舒舒服服,懒于动脑筋,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效率会高吗?当然不可能高。老师一味的讲,而学生不加思考,这样的教与学能统一起来吗?当然是不可能。

有人要问,为什么以前这种方法有用,而现在就不行了?时代变了,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也懒惰了,不肯吃苦,不愿花太多的时间。以前的学生听老师的话,上课专心听讲,下去认真复习,学生上进心较强,只知道学习,再无其它的事情。而现在的学生一出校门,就不想学习,进网吧,手机聊天,听mp3音乐,交朋友等等,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去学习。所以现在的学生我们以前的方法就行不通了。

二,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当今的先进的教学经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检测” 给我们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学生先学习,在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带着疑问去听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就学会了。对于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不可能全盘接受,我们要有取舍,取其有用的部分,要选用适合我们自己的学情,校情的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恰当运用,可能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所谓老师只讲几分钟,我认为天天如此,学生也不可能学到知识,或许他们的孩子悟性高,能力强,人家可能达到。如:语法知识,系统讲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练习知识,巩固性练习,只需要老师点拨就可以了。学生要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自己建立是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查那些资料,看那些书籍,去归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可以的,而其他的学生达不到的。

三,学生的良好习惯很重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遵守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种活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稍加指导,学生便知道学什么,怎么去学,自然效率就很高。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自学能力,所以应先端正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严格要求,积极引导,使之适应现在的教学。

四,积极改革,大胆改革,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谈高效课堂,我们很惭愧,我们的课堂效率太低了,课堂上的任务完不了,只能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学生辛苦,老师辛苦,而成绩不佳。我们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子,要动脑筋想想,怎么样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起来,努力学习了,成绩才会提高,老师高兴,家长满意。上课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只教而不学,没有效果,只学而无人正确指导,提高有困难,上课必须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老师不能只唱独角戏,一味的讲,让 学生思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学生自己总结的东西是很难忘记的。

我们落伍了,我们要深刻反思,我们就要找准问题的症结,认真分析原因,想想我们的失误,学习别人的先进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才能走出这个怪圈,提高效率,取得好的成绩。

 

第二篇:灵活运用反思途径 全面完善教学方法

反思途径多种多样,本文综合整理一部分教育、教学的反思途径权当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当之处,请谅解。

1.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作为的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的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⑵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⑶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过程中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当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等;⑷考虑并研究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方法,以及所应提供的学习指导;⑸研究和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所要进行的测量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等。这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

2.反思学生独特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一些独到的见解以及一些奇思妙想,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思路、好想法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教学的丰富素材。

3.反思课堂节奏,如何使课堂节奏恰到好处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它受下列因素的制约。

一、课堂节奏必须符合教材实际二、课堂节奏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三、教师是调节课堂节奏的指挥者。课堂节奏控制是一个教师综合素养的标志。节奏艺术强的教师,课堂设计精巧,节奏把握张弛有道。他们擅长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生活语言和教学语言能区别开来,不仅能够演好本色角色,而且能够扮演与自己性格反差较大的各种角色。课堂节奏,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使三者形成和谐统一而又规律性的运动,它是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学生思维活动及教师的理解传达在课堂上的综合反映,它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外部表现形态

4.反思重点是否突出。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多分钟,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哪怕是一点记忆深刻的收获体会。那么面对一篇篇的课文,面对一道道的数学、物理、化学题,面对……,面面俱到是肯定做不到的,那样只会是蜻蜓点水,匆匆忙忙,学生一点也学不到位,更谈不上透彻。因此一节课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的重点、课堂要主要贯彻重点学习。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精心备课,课堂上做到精讲巧讲,启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对每位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程度,老师一定要做到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要体现新课标,将教材习题反映的程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结合起来,做到课堂教学容量适中,并注意典型性和类型性,避免重复。课堂上教师做好教授、训练、活动、检测等基础教学,以此,训练、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5.反思对学生的心理把握是否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更成熟的行为和习惯,他们要求上进,思想活跃,追求自由,反抗压制,更不愿意在家长和老师的棍棒下读书学习,因此我们广大老师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改

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具有雕塑家一样的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并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及时的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极大的催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思,用爱心营造一个适合当前学生的发展氛围,给每一个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老师怎样才能与时俱进,怎样才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怎样才能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和创新意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6.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代教学要求摆脱唯知主义的框框,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

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7.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和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假教学”。

8.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我们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9.反思学生独特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在今后教学中应用。

10.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1.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12.反思“败笔”之处。老师不是神,不可能不在教学中不产生一点错误。如:教师对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对于知识要点需要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的了解,在知识性的讲解方面讲解到何种程度才能达到要求。学生的班上知识基础、文化差异大还是小?数学基础很差的学生采用哪些方法去补?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而且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名学生会经常发生不少的变数。使你防不胜防。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13.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灵活采用探究式、讲授式、启发式、发现式、问

题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也可以走出室外、也可以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根据学生在当堂课的表现,从他们学习中最吃力、最不易理解、最不易掌握的地方突破,从他们感觉最无味的地方入手,从他们容易忽略却很富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拓展。其次教师要寻求利于学生接受、学生也乐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最佳教学形式。课题引入得太平淡,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讲解新奇的数学问题、身边的数学问题等;学生不好理解的,可以挖掘新意改变策略,以充实的内容、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的形式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激发其科学知识的创造性;学生不好掌握的,可以层层深入、举一反三,在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量培养他们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一定能够提高。

14.反思教学价值。教学价值是在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学意义、思维培养、陶冶道德情操的升华,是教育教学的更高境界。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刻苦的钻研;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反思教学价值,就是挖掘该节课富含的认识教育价值、情感教育价值、行为教育价值。要知道每一种数学思想都包含着一种人生哲理,每一种解题方法都丰富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每一点滴的数学知识都净化学生的心灵。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深入思考、努力拓展,不放过课堂教学中的蛛丝马迹,不放过教材中的一字一句,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生辨证地看问题,函数的思想教学生既要注重问题的现象更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美、怎样欣赏数学美、如何运用数学美,反证法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正面出击、有时侧面迂回效果更好;数学家的成长历程可以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发展史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起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奋发读书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育、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中的方方面面都不断得到完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