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学校管理的反思与创新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李 霞 徐吉志 2009-09-11 来源: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

第 1 页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反思现行的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权”为本,权威至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部分学校管理者最为缺乏的就是思想。学校成了权力至上和崇尚权威的温床。领导是权威,专家是权威,教参、教科书是权威。对权威的崇尚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创性和创造性,排斥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斥退了教师的个性。

其二,以“章”为本,形式主义泛滥。目前不少学校在规章制度上大做文章,把规章制度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把规章制度的本质扭曲,领导变成了教师和学生的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和学生成了严管的对象,从而使教学本性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疲于应付,学生学无定向。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其三,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我们都知道,分数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但分数不是唯一的工具和手段。可悲的是,在我们现行的不少学校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成为“控制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校管理和评价盛行分数主义,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实施校本管理,重建学校管理的新机制

校本管理是指以学校自主管理的办学模式取代政府包揽办学的模式,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并以独立法人资格对学校发展承担责任。简单地讲,就是以校为本的学校管理。

实施校本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让校长真正掌握财权、人权,做一个责、权、利统一的实体,这是实行校本管理的首要条件;二是积极探索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由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专家或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组成的校务委员会及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联席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享有主人翁地位;三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学校建设为切入点,启动校本课程开发工程,使校长和教师体验到自己所享有的课程权力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营造研究氛围

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 1

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必须以校为本,要从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即“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教学研究要在学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开展和深化,要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学校人力和物力资源,在学校营造起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教师工作的考查、考核、评价、评定是学校管理的日常性工作,它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具有最为直接的导向、激励、控制作用。我们必须基于对传统考评制度的深刻反思,重建一种能够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首先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其次在考评的组织实施上,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最后在考评结果的使用上,要防止片面化和绝对化,杜绝分数主义,要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来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构建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质量管理技术和制度,它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英美等西方国家。近些年来,人们把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之中,开始构建以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学校的高层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意识,对教学质量和工作质量永不满足,以零缺陷为目标。其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将职能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分配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使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并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学校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力量要通力合作,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班级以及学校各种非行政系统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还必须动员和组织学生家长及社区公众代表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网络系统,积极开展优化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工作,努力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统一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上来,使其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应当树立一种教育管理哲学: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学校管理的实践表明,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没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管理是不完善的管理,但学校管理仅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结构等也并非就能提高管理效率。在学校教育中很有必要和有责任改变这种“物化”现象,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对学校管理重新定位,寻求管理上的突破。“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学校管理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2

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学校管理应该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从学校管理理论来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固然存在着哲学意义上的主客体关系,从而体现为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但也绝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由于学校管理系统的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在管理过程的意义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教师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现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他们是学校的“主人”。所以,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和间接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人本主义理论作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作为社会心理的主体,具有社会促进效应、凝聚性、模仿和暗示性、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合作与竞争、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对他的影响等作用。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较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工作场所中的快乐,是提供优越服务的关键。教师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教师的价值,尽可能创造一个舒畅的工作环境。

重视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主义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是一种软管理,强调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注重对学校文化、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的研究,强调对人的重视,强调管理的“感情投资”,信奉“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等等。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学校管理文化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

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包含四个递进的层次:一是把学生当人看;二是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三是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四是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

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制度安排,而且是和社会文化、人的精神密切相关的;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应当重视对情感、宗旨、信念、价值标准、行为标准等“软”因素的长期培育,从而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人本主义理论的提出,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开发人的潜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对薄弱学校管理的思考

【字体 大 中 小】 作者:刘怀新 2009-09-08 来源:管理经纬

3

第 1 页

薄弱学校管理往往存在如下难点问题:如何消除因办学条件差,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调动教师得积极性,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校长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注重学校影响

校长首先要加强理性的思考,处理好现在与将来、规模与效益、和谐与发展的关系。要有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永远追求的目标。有了这个理念,还要有信心、有决心、要具有绝不放弃的精神。要认真处理好上级领导、新闻媒体、周边单位或居民、兄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老师及家属、学生、家长这八个方面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内部和谐和外部关系的和谐。如果内部四分五裂,外部八方受敌,必定失败。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校长,要永远鼓励大家前进,要想办法,具体表现为:要积极主动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向上级和有关方面反映问题、阐明自己的思想,争取他们最大的支持。要注重校容校貌建设、注重校园美化、净化、搞好校园文化,注意窗口形象。几年来由于我校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多次获文明校园奖。注意处理好邻里、社区周边关系。几年来,我校家长学校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并被授予市级示范家长学校,赢得家长社会的好评,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打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期,县委、县政府已给我们拨地,在主管局的主持下我们也获得了中央、省的危改项目资金,一座新的大教学楼将在明年初在我校落成。

二、校长要善于尊重、理解、激励教师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教师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从事的劳动,是需要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劳动。因此,最有效最灵验的管理方法就是领导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对教师人格的尊重,是领导对教师的感情投入和思想沟通,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同事之谊,手足之情。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的今天,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主渠道应当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校长应该把以人为本植根于心田。要极大淡化统治、压制、束缚的强制色彩,油然而生的是平等、民主、对话和沟通的生命活动。理想的管理,应该是要求不苛求,宽容不纵容,只有让教师获得精神自由,才能有教育的创新。作为校长,使全校教职工真心实意拼命跟着自己干,光有自己的有人格魅力和驾驭学校各项工作的才能还不够,还要胸怀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经常深入教师,多到教师中间去转转,听听教师的心声,体谅教师的苦衷,了解教师的需要,给予教师生活和精神的帮助。我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一是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校与其他学校刚合并时有位家在外省的青年女教师,由于离开了原学校,原校要她迁房,她只能在外面租房住。我知道以后,马上动员我校另一名在外面买了房子的教师让出学校住房给她住,没有电,我让人接通我家的电给她用;安居使她坚定了事业心;还有一位教师,因为负责,家庭关系破裂,当时正处于清理储金会,如果他不及时还清两千余元的债,就可能被停职。面临这种情况,我没顾及当时的影响,带头并组织学校全体教师给这位教师捐款,帮助这位教师解脱困境。教师间的互助,让教师们感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力量和温暖,把学校当成靠山,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二是关心教师的精神生活,与教师建立起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当教师遇到烦恼时,当教师生病住院时,当教师家有婚丧喜庆时,我都上门关心,慰问或祝贺;三是创造条件,激励教师教学教研的兴奋点,为教师提供显露才华,追求成就的舞台。我校由于老教师多,占据的高级职称指标就多。学校几年都分不到指标,年轻教师难以晋职,很受委屈。例如:我校有位教师很敬业,谦虚好学,工作能力强,所 4

任科目年年统考都名居镇同级同科前茅,很受家长的欢迎和爱戴。但就是晋不了职。我就鼓励她不要按部就班,要大踏步前进,大胆上优质课,大胆进行教学科研,撰写教学论文发表,争取破格。有一次,她评上县优质课一等奖,推荐参加市优质课评比。由于县教研室疏忽,临到要上课的前天晚上才通知她。当时她课件没做,学校又没有多媒体,根本不知道怎么使用,很着急,想放弃。我就一边鼓励她学做课件,一边叫人到市教科所求情,让她抓紧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学会使用多媒体。经过多方努力,这位教师终于顺利完成了当堂市优质课评比的教学,获得了市三等奖。次年这位教师也顺利破格晋职。这件事对我校反响很大,成为学校年轻教师的激励,教师们争先恐后的上观摩课,优质课,积极发表教学论文,有力促进了我校教学教改工作的进行。我们学校近年来,在小学升初中分班考试中成绩都名列镇前矛,学校生源逐年增多。四是校长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积极性。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双向交流的过程。校长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校长。知人要知心。校长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校长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校长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校长(领导群体)的周围。“知人”的目的是“善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校长应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我校在教师调配时,首先征求教师的个人意见,尽可能把教师的个人意愿同工作需要统一起来,使教师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例如,学校缺英语教师,因关系从农村初中借调一位教师来任教,两年后,这位教师两次向我反应她的课程重,受不了。我没搭理,她就和我吵闹起来。当时我气急了,心想这不是过河拆桥吗?没给她解决,英语课质量上不来,我怪罪她懈怠,老师们对她也有看法。后来我找她谈话,才了解到,她是学中文的,当时是为了进城,才答应教英语的。她对英语教学根本不感兴趣,要求上语文课当班主任。后来,学校按她的要求进行了安排,这位教师对待这项工作很认真,教学态度积极,自己从中获得成就感,工作起来也很轻松。五是学校管理要讲实效,注重人文关怀。我校中年女教师多,上有老,下有小,都是当家的。为了让教师有宽松舒畅的心情投入教学,我从不要求教师坐班,我想作为教师,工作时间不可能只限制在小时之内,有时还得留下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还得乘家长下班在家之机上门作家访,晚上还得备课、批改作业,如果把时间管得这么死,会适得其反,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但要求提前候课。铃声停了必须进教室,否则算迟到。这样,给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既缓解了教师家庭生活的需要,又给学校工作拓宽了渠道。促使学校要求老师多走访学生,关心学生措施得到了真正的落实。我们学校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孩子们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监督,学生经常旷课、迟到、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家里又没有电话、对这样的孩童,老师只能一次又一次上门关照才行。另一方面,我校没有音乐、美术、专任教师,根据小学课程管理结合现行的人事制度改革,编制紧。教师任教科目多,大多数教师对考核考科目备课基本是照抄书本,应付学校检查,对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对这些学科,我校规定有每周一小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不要求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案,但必须有教研组的集体教案。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备课上困难,又加强了对这些科目的教研。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注重教学常规管理,狠抓因材施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分别制定了“教师手册”明确提出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为保证教与学这两项要求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又根据教育局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奖惩措施”,加强了“管”的力度,三管齐下,形成了教学常规管理的网络。

(一)抓课堂教学,向分钟要质量

根据学校的生源具体情况,学生回家后,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督促,不可能自觉的学习。所以我们立足于狠抓课堂教学。提出符合校情的教学策略,“低起点,小坡度,快反馈,细分析,步步高”;对学生要“多 5

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多关心,少放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全体教师关注教学,聚焦课堂,向分钟要质量,把学生学习的困难在课堂上消除。对课堂教学的控制管理强调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求课内面向全体学生,精讲巧练,课外提优补差,实行“盯、关、跟”;二是教与学的关系,重教法,更重学法的指导与研究,努力创设“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教学氛围,牢固树立教是为了学,教要服务于学,教要落实到学的观念;三是快与慢的关系,从实际出发,控制教学进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要求,掌握合理的教学节奏和步骤;四是高与低的关系,严格按照教学要求,掌握教学起点和教学的深度和难度。

(二)立足课堂,开展新教材大练兵,帮助教师业务水平的再提高。

通过听课检查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三个层面上的工作开展。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首先邀请兄弟学校、县教研室的教研员听课,由专家、名师来点评课堂的质量,然后根据点评,反馈到教师,找出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提高课堂的效率其次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进行跟踪听课,对比各学科在同年级课中的优缺点,指导教学。第三,鼓励教师学会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教师之间听课、分析课堂教学的要求,及目标达成度。因此形成了有计划听课(公开课)调研听课(专家、领导)、跟班听课、平行听课、随意听课,着力关注教学,聚焦课堂。

积极做好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使教师能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规范质量分析制度,用比较客观、专业的要求分析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后的全面质量分析制度,形成对今后有明确指导作用的分析报告。这一过程主要方式有:一是学生分析;二是科任教师分析;三是教研组分析;四是教导处综合分析。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四、立足于“实”建立有激励性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难题。针对我们学校生源情况,要激励每个教师在县城三个学校中拿同级同科统考成绩第一是不现实的,用统考成绩名次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打分也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差班就没人接,后进学生插不进来。不保生源,难保现有的教师编制,难完成“两基”任务。不这样做,教师没有竞争活力,教学质量上不去,没法向家长交代,学校也无法生存。于是校长现拿出初步方案让校委会讨论研究,然后又放到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向她们征求意见后,再召集校委会讨论,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讨论,大家形成了共同的决议,立足于“重奖轻罚”设立教学质量提高奖,(自己跟自己比“取当学期的镇平均成绩为界线,用本学期成绩跟上学期成绩比”)同时还制定了学生辍学扣分等保障制度。并对学生设立了星级奖,如“进步星、智慧星、文明星、创造发明星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制度。由于制度来源于民主,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意志,教师们容易接受,个个乐于奉献,不计时间、报酬,服务于学生,愿意为之努力。这样,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形成“严谨、善导、进取、爱生”的教风和“乐学、善学、笃学、活学”的学风。所以我校教学质量近几年来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状态。

6

校长如何有效开展学校管理工作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以上说法颇有一定道理,校长的思想观念、品德风貌、管理水平对学校工作影响极大。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学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有效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校长,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勇于探索,才能有效地开展学校工作。

一、尊重和欣赏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环境

为贯彻“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我们提倡以诚相见,尊重和欣赏每一位教师。我们注重尊重教师的意见,调动教师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在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良好形象的树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制订课改方案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等,总是先让教师讨论,提出自己意见或设想,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决议。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都是在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还建立了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班主任联席会议等,校长在管理中尽量做到指导不指令,参与不干预。这样做的结果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激活他们工作的主动精神,也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学校成为一个团结而有活力的集体。

尊重教师,就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欣赏教师,就是欣赏教师的才能,欣赏教师的点滴进步,欣赏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事业上的需要、生活上的需要、情感上的需要、发展上的需要等等。校长要想方设法去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做到关心 7

每一个人、关注每一个人的价值和奉献。例如:我们学校有位教师,先是教语文,后又被调换教数学,但都不能胜任,眼看就要到下岗的边缘,大家都为他着急。后来我发现他很喜欢体育运动,就让他做学校专职体育教师,从此他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不仅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还多次在市级以上的教学比赛中获奖。目睹他的成绩,我深有感触:身为校长,必须尊重教师,欣赏教师,善于发现教师的才能和个性特点,为教师创造最适合发展的学校环境。

二、胸怀宽广,善纳众言,用好校长的“加法和减法”

“宰相肚里能撑船”,身为一校之长,一定要豁然大度,宽宏大量,胸襟坦荡。这是一个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学校领导内部团结共事最重要的一条。特别是与教师发生矛盾或产生误解时,一定要有宽宏之心,要甘当教师的“出气筒”,为他们提供发泄积郁的条件和环境,以缓解教师的心理矛盾并逐渐消除。当教师被理解之后,就会油然而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从而忘我地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去。作为校长千万不要计较下属什么时候对你态度不好,伤了你的“威信”,什么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给了你难堪。要知道“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教职工有意见,不一定是坏事,你一到场,就鸦雀无声,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一个校长一听见批评就暴跳如雷,甚至给反对自己的人穿小鞋,那很快就会丧失群众基础,工作起来会困难重重了。要使自己有度量,关键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心为公、实事求是。

作为校长,不可能处处都比别人能干,这就要求校长必须虚心、真诚地发现教师身上的长处,努力向他们学习。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这里汇集了不同学科、不同个性和不同特长的人。要使这些人和谐相处,发挥出“1+1>2”的 8

效应,校长应该主动发现和学习别人的优点。由此可见,校长更要用好自己管理中的“加法和减法”。所谓“加法”,是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一是要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系统、深入地思考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二是要积极扩大社会交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要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决断问题的信心和能力;四是要努力团结和依靠群众,要明确学校工作开展顺利,仅凭校长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必须发挥好群众的力量。所谓“减法”,是要减少个人偏见,客观全面地对待人和事情。任何一个群体,都难免有说三道四的人,都会有闲言碎语存在。作为领导者,要看全面、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不求全责备,要胸怀宽广,善纳众言,坚持“举大功不记小过、举大善不记小瑕”的原则,做到知人善用、惟才是举,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群体结构。同时,要清除私心杂念,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其人格力量。“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正无私,方能树立威信。在学校管理中,利益分配是个大问题,如:评职晋级、评优选先、外出培训和发放年终奖金等,容易引发矛盾,也往往影响学校工作,处理不好会影响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几年来,作为校长我总是把这些机会优先考虑那些勤奋工作且成绩突出的教师们,自己从未涉足评优选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几年来,全体教职工对这类问题没有怨言、心情舒畅、工作热情高。各位领导和教师都能严于律己、精诚奉献,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理念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业务精湛,以身示范,发挥领导模范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工作,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学识 9

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学校“领头雁”的校长,更应该在业务上不断锤炼,技高一筹。“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日本]安藤尧雄《学校管理》)。为此,作为校长,其才学必须宽广博大,做到一专而多能,要有进取心,敢于创新。校长要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方法和新教育理论,使自己知识渊博,储备雄厚,做到精通一门,通晓各科。校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开拓,这样指导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师生员工才能心悦诚服。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服饰打扮、言谈仪表。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校长无小事,处处是楷模。对人生尚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来说,校长是一切美好形象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校长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兴趣爱好都会感染和影响师生。校长要从“一切为了教育学生,一切为了影响教师”着眼,不能忽视自己形象的魅力。在师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要文明、稳重、端庄。自我塑造一个美好的校长形象,不仅能体现出校长的职业特点和美感,而且容易引发师生的敬爱之情。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懂得真、善、美,学会创造美好的人生,更要让师生从校长身上学会分辨假、恶、丑,不断增强扶正驱邪、除恶扬善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以人为本,严格管理

学校管理要讲究方法,讲究科学。一句话,就是要依法治教,要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以制度管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在他管理的学校,制度就是法律,制定了就必须执行,不折不扣,“雷打不动”。同时,大家职责分明,什么人干什么事,各级的职责权限,都有明确的规定,实现了 10

“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这样讲究方法,讲究科学,管理起来便会事半功倍。管理讲究方法、讲究科学,除了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制度管人外,还要崇尚人本,灵活应变。因为学校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独立个体。为此,就应该注意反馈,随时调节,保持充分弹性,及时适应变化,也就是讲究“活”化管理,体现管理的人文性。

要把一所学校治理得有条有理,校长除了要有人情味,同时还要弹性用权、柔中有刚,能够处事果断、坚持原则,能勇于改革,做到有“硬肩膀”、“硬耳根”和“硬手段”。“硬肩膀”是指敢于承担责任。作为校长,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处变不惊的魅力和凝聚人心的“引力”。对学校工作管理不善的地方,校长应主动承担责任,尽力、尽快挽回消极影响,使集体或个人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硬耳根”的意思是指校长要有主见。作为校长,经常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果缺乏辨析和判断,会在工作中陷入进退维谷、穷于应付的地步,甚至使整个学校人心涣散。因此,在听到各种不同意见时,我习惯于对被反映的人静观默察,经过自己了解和思考以后,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我通常采取或者解释说明、或者批评忠告、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的做法,感觉效果不错。

“硬手段”是指敢于果断的处理工作中的人和事情。校园并非“世外桃源”,教师们的思想修养和认识水平也有着高下之分。对于那些思想消极、工作不认真、业务能力欠缺而又不思进取的个别教师,有时侯也需要采取一些“硬手段”,该批评就批评,该处理就处理,不能姑息迁就和妥协,特别是在处理全局性重大问题上,校长必须讲究原则。但是,校长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以 11

帮助教师、指导教师和指明今后努力方向及目标为主,以体现管理的“人本化”和“制度化”并重,起到制度制约人、感情激励人、目标发展人的管理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一名学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学校管理中改善用人机制,以学校师资、学情为本,树立与时俱进的学校发展观,真正实现管理的人本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广大师生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为新课程的实施保驾护航。作为新时期的校长需要记住:对于学校管理来说,管理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管理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管理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