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实验科学,强调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强调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将知识、学生、社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符合了生物学的教学特点,教学中如果能将STS深刻理解,合理运用,将会使学生的能力的到极大的提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能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讨论,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获取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能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认识动物在食物圈中的消费者,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认识到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

通过小组内的互助与组间的比赛,培养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

1、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教学难点

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关键点:本节学生是否理解食物链的组成是学习本节的关键点,先分析与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是什么生物现象,(主要弄明白是捕食现象还是食物链)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同时也有助于突破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1、趣味教学,吸引注意力

(课前经联系,带学生参观了白水江保护局动植物馆,让学生对动植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由几个学生分别扮演的植物、老虎、小兔、树各自都说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大。其他同学观看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到底谁的作用大”,请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2、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促进知识理解

图片展示一大森林的情景,让生思考:

①若把一个大森林看成一个体系,其内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份?

③各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

④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是否相同?

⑤动物食性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

3、经典谚语讨论,折射生物学知识

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录像,学生观看后思考并小组讨论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拔下,学生明白这个谚语只是反应了捕食现

象,而不是一条食物链。

设计意图:明白森林中动植物品种繁多,初步掌握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对食物链的学习打下感性基础。食物链的概念是本节的学习重点,学生对食物链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容易明白,但对食物链的组成必需要有生产者,一定是从生产者开始的却很茫然,通过对录像的观看,分析讨论,在肯定与否定中学习了食物链的概念。

4、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1)东坝中学处在白水江林区的一角,并与国家级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相连。展示由我深入林区亲自拍摄的一森林生态系统图,由学生分析并正确写出该森林生态系统有几条食物链组成。以小组为活动单位,组员完成之后互相评价,完成的又好又快的同学课堂作业成绩记上A,并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在写食物链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食物链的组成中离不开动物,食物链的长短与动物的食物关系,从而认识动物是食物链的组成成分,突破本节的难点。

(2)展示另一生态系统图,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②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哪一种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果大量捕杀蛇,其他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③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④如果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让学生明确,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它们之间只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联也就形成食物网;如何正确书写食物链。学生尝试分析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怎样的变化,树立生命现象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尝试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培养探究意识

组织同学按小组整理课前要求完成的记录材料,按小组进行建立“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活动,并布置讨论题目:①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在食物网中的地位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角色,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生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周围的生物。)

②营养物质以及能量沿什么途径进行流动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设计意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远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情景,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渐渐失去,每天吃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却不知道来自水稻的大有人在。课后让学生记录自己一天的食物与之相关的生物,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将生物知识溶入日常生活中,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渗透STS思想。从自己的食物中建立食物链,明白我们人类是处于食物链的最高位置,是属于消费者,明白保护生物的环境是如何重要。

6、小结本节知识

最后3-5分钟时间由学生回忆并口述本堂课他们学习了什么生物知识,在学习上有什么样的收获,评比表现最好的小组。三五分钟时间由学生总结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对一堂课反思的总结,也是教师了解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很好反馈。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课前充分准备,趣味性较强,生动地让学生掌握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理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概括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能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应当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保护大自然,保持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平衡

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不足之处是无法将学生带到森林,通过亲身发现并体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现实关系会更好。也就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和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