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及教学反思

《导体的电阻》教学反思

《导体的电阻》是科学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本节既是电流、电压的深化与延伸,又是学生对电学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下一节的滑动变阻器以及欧姆定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导体与绝缘体,但只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并不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也会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所以电阻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既抽象又陌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是:(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2)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科学问题。本节课的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及决定因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形成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的理念。

新课标中指出:“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知识总是情境化的,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引入电阻概念上,本人引用生活中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导致速度不同来作类比,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路面越窄,路面越不平,坑坑洼洼,路面车辆越多,汽车受到的阻碍就越大,速度越慢。电子在导体中运动情况和汽车在路面行驶情况很类似,电子在导体中运动也会受到阻碍作用,自然很清楚的引入到电阻的概念上,学生也很明白。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学生们很难凭空去想像电阻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我还是就拿车辆在不同的路面遇到的阻碍例子来作类比。如某人开车要从单位回到家里,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相同的水泥路面,相同的路面长度,但一条水泥路又宽又大, 1

另一条很窄小,你会选哪条路?引入车在路面受到的阻碍与路面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车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利用这种就生活情景来作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我努力做到学生探究性学习、教师问题式教学、师生合作化课堂。无论是在概念的建立,还是在分组实验中,都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了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课堂自始至终贯穿一种多向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氛围,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没有考虑到各个层次学生的素质,以至于有一组探究电阻和横截面积关系时没有顺利得出结论,经过我课堂指导,最终达到了要求。另外,有一个小组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课上我没有有意识的找简单的问题点名提问,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以后讲课时候要注意个体差异,尽可能调动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2

 

第二篇:电阻教学反思及难点突破.doc

龙源期刊网 .cn

电阻教学反思及难点突破

作者:沈森林 陈银潭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xx年第04期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巧妙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在这节课的开始,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台调光灯,并调节灯的旋钮,问: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灯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根据前面的知识,同样可以知道是由于电流发生的变化。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呢?请你尝试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相关的实验。

这样设计,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改变被动状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第二个实验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们很难凭空去想象,电阻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我举了一些生活中简单易懂的例子。

如,(1)某人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哪一条路人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个人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人所受到的阻碍跟人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电影散场了。,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打开大门,还是打开旁边的小侧门让观众出去?(打开大门)为什么呢?(如果仅仅打开侧门,很多人就会被阻在门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开大门人们很快地就能通过了。)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过门的快慢,与门的大小有关,也就是与门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人群越容易通过,也就是受到的阻碍越小。

利用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内容,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实际生活,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要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能达到成效,而有效的物理学习过程,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单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更要引导学生探究结

龙源期刊网 .cn

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掌握方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探索事物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如,本节课的第一个实验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时间上考虑,应设计成演示实验比较好,但从认知效果上考虑,设计成学生实验较好,最后还是定为学生实验。我认为,让学生自己经历观察(物体接入电路时灯的亮度)、比较(不同物体接入灯的亮度不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的过程,比教师在讲台上做,最后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三、注重开放性的教学。提高主动性。

物理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被多数学生接受。

如:在做尝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实验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1)改变电路中的电压;(2)改变接人电路的电阻。在改变接人电路的电阻时,我提供给学生实验器材,让他们接入电路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人讨论,总结改变电路电流的方法。

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以及从取得的信息中总结规律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