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在《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探究的方式。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采取讲授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认为 教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明白。但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及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首先,我让学生设计了电路图,学生发言非常积极勇跃,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画图,学生画出了如下的五种图形,我没有想到学生思维如此开阔。

接着,我和学生一起分析采用哪个图更合适,学生各抒已见。有的同学认为,以上五个图都可以,因为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都可以测出来。有的同学认为要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能够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而第一、二两个图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有的同学认为,虽然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不利于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最后一致认为,第

一、二两个图不能改变电压和电流,就不能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第三、四两个图可以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但不一定能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只有第五个图能使改变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的电流,又可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的变化。因此,选第五个图为研究电流跟电压之间的关系的电路图。

由于有了以上的看法,在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学生自然就会设计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的成功失败之处,更亲自体验了设计探究的过程。

传统式教法训练出来的学生,知识牢固,基础扎实,演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强。但传统式教法有许多局限性:它虽然能为多数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好比走路,传统的某些教法不仅给学生指出路,而且还要扶着学生走,抱着学生走,看起来学生虽然走过许多路,但并没有学会自己走路,一旦老师放手,让学生找路,就常常变得不知所措。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会考试,考分很高,但是在科研课题和实际问题面前,往往表现出信心和勇气不足,独立工作能力不强,这种状态和创造性、开拓性是格格不入的。而现代教学法则恰恰在培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上显示出其优点,它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开始可能会跌跤,但跤跌得多了,学生自然使学会了走路。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思想,培养新的意识,只有具有全新思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学生,转变观念,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探究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今年在参加新都区教研培中心组织的初中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中,上了一节《探究欧姆定律》的教研课,通过本节课的准备和教学活动使我对课后习题的准备作用和探究课的教学作用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现将本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首先,通过《探究欧姆定律》的教研课的准备过程,使我进一步注意到了课后习题和阅读材料的铺垫意义。

欧姆定律的内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设计《学案》时注意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一定要放。本课的教学要用到前面所学到得大部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试验前要有相应的复习,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打下基础,不要全面放手。

第一:在进行第五章《探究电流》的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的做了必要的铺垫,例如:教材69页的课后家庭实验室《改造你的小台灯》: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调节小台灯的亮度。请改造前面你做的小台灯,使它有两种亮度。这个题目不仅与前面一节的内容紧密联系,而且也为下一章的教学做了一定的准备,因而在进行完《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教学后着重进行了这个问题的分析解答,由于此问题所处的章节位置,在此时更多的停留在电压的作用上,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交流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评价设计方案,从而总结出:改变接入的电池节数(改变电压)的方法来调节灯的亮度。

第二:在进行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后,再一次将本个内容提出并进一步加深,除了改变接入的电压外,通过讨论进一步巩固了电阻的作用,通过改变串入的电阻大小也可以控制小灯的亮度。通过这两次的习题讨论让学生首先对电压、电阻对电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展《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通过《探究欧姆定律》的教研课的教学过程,进一步体会到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方面的培养。

为了体现“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又要体现有效课堂教学。我采用“学案”,同时转变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确定了学生为出发点的能力训练目标为:从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到学生分析和设计实验的思路,设计实验电路图。采用教师引导,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和完善科学探究的设计实验方案,并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强化小组成员间相互协助、团结协助、分工合作的意识。再让学生开始动手进行试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1、我对与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的基础知识利用学案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让学生回忆口述,其中有问题的可问我,同时时间的把握上要注意复习速度快。让学生对“欧姆定律”的铺垫内容有一个总体的理解,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2、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通过与改变小灯的亮度的设计思考入手,根据电压、电阻的作用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而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策略性。我针对目标设计了一些有层次性、功效性的问题——科学探究实验(这种题型能让学生在解题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解答,然后采用“兵教兵”的形式展开交流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也找到了问题的焦点。在课后的巩固习题中要求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学生在学案的《后续提升》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欧姆定律和相关内容。

总结了以上我在教学前后的准备和进行过程,在探究课中以实际情况出发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学生在引导下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但我总感觉时间安排还是有待合理,引入和复习阶段时间考虑欠妥略显紧张,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点拨和关注度不够,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度不够,对同桌同学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束缚了自己学习中思维的发展。通过反思在学习中应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动手能力,在宽松的思维空间里,学生肯定会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第二篇:《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见解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下开展教学活动,有其利的一也有其弊的一面。本课重点即欧姆定律的内 容不是老师强加到学生脑中,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一定思考和推理情况下学到知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该讲的还是要讲,该放的一定要放。相信学生能行,能做好,有能力做好。只有转变了思想认识,摆正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实验——验证”严密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实效。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程主旋律下,师生应共同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但上课时要解决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阶段,必须开展非指导性教学,要“放”,但要善于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学习的兴趣需要出发,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切忌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自己的经验、态度、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将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的际遇等诸多因素纳入教学过程,进行课堂的适当调控,使课堂放而不乱,学习环境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