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南宁市逸夫小学教学反思表

                                                                   2014   3

 

第二篇:《桂林山水》案例与反思

《桂林山水》案例与反思

《桂林山水》是篇写景的文章,写得非常优美,作者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联想力,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看桂林山水的课件,看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同学对桂林山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学习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回忆桂林山水的美景,并结合讲解一些背景知识,如桂林一些名山名水的名称的由来等,让他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学习类似的句式,也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自己口头创作一篇新《桂林山水》。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刚才讲的内容模仿课文《桂林山水》,重新创作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由于学生在讲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所以写起来也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交上来的作文写得也较好,充满了童趣,使我惊讶于学生的联想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联想力,上完《桂林山水》后,我还要求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处景物,学习《桂林山水》的写作,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使读的人能够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结果大部分学生活学活用,把观察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告诉学生,除了描写景物的文章外,其他的文章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

从这个案例当中,主要是充分挖掘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作者运用了自己的联想力,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景物,写得很有特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这种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先尝试重新创作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再让学生发挥学生的联想力,运用这种方法介绍一处景物,使读的人能够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整体效果还不错。

学习语文,应该是以点带面,通过学习一篇篇优秀的文章,领悟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学的熏陶,学到一些语文的基本知识,懂得最基本的作文的方法。那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

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举一反三,把联想训练寓于其中,便于学生在认识、学习和掌握句式知识的同时,提高联想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获得协调发展。

有感于背诵

新教材的课文要求背诵的多了,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名篇佳作中得以滋养、得以熏染。但是我们面对的却是这样一番情景:一听背诵检查,学生个个如临大敌、襟危正坐,其紧张程度用一级战备状态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被指名背诵者如上刑场:或者声若游丝、或者结结巴巴、或者丢三落四、或者干脆金口难开。其他的同学用胳膊压着背诵的那一页的书沿目不斜视,念念有词??此情此景,跟我们让学生背诵的初衷大径相庭。

对此,我陷入沉思:背诵为什么令学生不胜其烦、不由生怕呢?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苦为乐呢?是啊,学习应该是自由与快乐的。何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我们的检查方法无形中暗示着教师对学生能力与学习主动性的不信任感。在这种心理重压下,教师外压式的检查越所谓的“严格”,学生越丧失信心与兴趣,百学百厌,越学越厌。

怎么办呢?我开始尝试着,我试着一改以前教师点兵,学生应战的检查样式,取而代之的是努力地创造一种自然、宽松、有心理安全的闲谈式氛围。如:上课时,我开门见山地说这节课是自由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并且强调,学习是自己学习,要有自我检查的精神。不必指名背诵,愿意背的就自由站起来。果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了。背诵得很流畅!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表示赞赏他的勇气。同学们就一个一个地站起来背诵,我一一鼓励着。但是,仍有一些同学,他们还是一动不动!我继续我的引导。我指出,不会并不可怕更不可笑,并鼓励:“同学们,我们试一试就会!”我跟以前一样边说边自然地坐在一张空着的课桌上。可以几个人一起背诵、背多少就多少,也可以请人帮忙,总之可以互相合作。这下子那些不动的同学跃跃欲试了。有的同学竟高声背诵起来,背诵在欢快中进行着??

孩子成功了!我想,我们用开放的、自由的、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学生学而不厌,教师教而不倦,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