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地形图的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的复习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地理学科是边缘学科,学生一直都不重视,对前两年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对地形、地势和地形区等基本概念分辨不清;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尤其是我面对的是合班学生(一个合班至少两个班的学生)班大人多,还要上大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所以给本节课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复习目标:

1、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阅读中国地形图,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3、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对河流、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影响。

复习重点:

1、阅读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

3、说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主要特点。

复习难点:

我国地形对自然地理各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地图册 自制多媒体课件、地理学习之友

复习方法:讲授法、图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1

课时安排:共2课时(我校上大课,连上两节课)

复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北武当庙图片)

当你骑自行车去北武当庙旅游,去和回的路上你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家乡的地形地势变化引入中国的地形、地势。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出发,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地势、地形状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考点分析:

一、中国的地势特征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地势特点、三级阶梯的概况、

地势对河流、气候、交通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分层设色地形图”、请学生打开地图册第

11页,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1:学生上讲台指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

下游平原的大体位置。

2、说出以上主要地形区的大致海拔高度(合作学习)

3:个别学生交流汇报读图结果

4、学生总结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地图册11页“沿北纬36度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5、学生再读地形刨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形的第二个特点:

呈阶梯状分布,是三级阶梯

6:对照“分层设色地形图”,画一幅能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

示意简图。

7: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简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

形剖面图来分析哪一个图更符合我国的地势特点。

2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导向作用,由浅入深层

层深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读图

中去感知、发现、归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承转:从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中我们明显看出,一级阶梯和另一级

阶梯之间都有分界线,同学们请观察,这些分界线是河流、湖泊

还是山脉?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师活动:教师画板图,并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动手描出分界线。

(2)你认为哪些山脉有可能是阶梯分界线?(学生同桌合作找

出)

(3)请学生在板图中填出这些作为分界线的山脉。

(4)教师请学生找出每一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师生归纳总

结。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描线、找山、填图三个环节,

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承转:那么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河

流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3、地势对河流、气候、经济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探究性问题

1、《水浒传》主题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能不能将“大河向东流”改为“大河向西流”?为什么?

2、为什么我国许多水电站大都建在阶梯的交界处?3、我们宁夏位于

西北内陆地区但每年夏季都能受到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为什么?

学生活动: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学生代表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3

设计意图:将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入手的问题简单化,学生乐于接受,

即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地理知识的有用性,又节省了时

间。

二、中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复习重点: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和主要

地形区的分布、简单分析我国地形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个别学生读

设计意图:紧扣课标和考试要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我国的地形特点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介绍山地和山区

的区别。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归纳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教师

指导学生按照山脉走向的方法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板图中

标出主要地形区的数字代码。

学生活动:在地图册中找出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个别学生上

黑板指图说出主要的地形区、并描述各地形区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板图和多媒体课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读图、指图、说图三个环节,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掌握学习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强化复习重点。

3、我国地形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部分练习题

1、 宁夏平原大面积种植小麦,而六盘山区和贺兰山则以发展旅游业

和采矿业为主。

2、 云南、四川、贵州的一些山区,村民们赶集时,还是靠肩挑、背 4

驮来买卖物品。

3、 今年,甘肃的舟曲县又发生了特大的泥石流。

学生活动:学生解释现象

设计意图: 将知识融于活动中,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地形对人

们的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让活动成为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场,同时也落实地理学科的六大理念之一:学习对终生发展

有用的地理。

(三)、知识梳理: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师生共同归纳。

设计意图:总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系统学习。

(四)、中考链接,典型例题精选,学习之友部分练习题。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板 书 设 计

一、中国的地形特征 地形 1、多种多样 2、山区面积大

地势 1、西高东低 2、呈阶梯状分布

二、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 教学反思:回顾这节复习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突破,具有一定的价值:

1、抓住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图突破了教学重点。

2、精心设计了生活化的探究式问题,解决了教学难点。

3、将生活地理知识运用于教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也落实了地理学科的理念。

不足之处:1、怎样阅读地形刨面图,教学中还是方法单一,学生并没有真

正掌握方法,怎样高效,还有待和同课头老师商讨。

2、体现了讲练结合,但由于课时紧,练得还是少。

5

 

第二篇:“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要实1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

简要实录

章丘市第一中学 李中明

2005、9、19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章丘市第一中学 李中明

[课程分析]:“中国的地形”这一专题,内容虽为初中知识,但由于时间太久,初中时重视

程度不够,所以内容仍然像新知识。对这一专题的复习我设计用三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兼有复习效果检测,学生通过认真复习,能够

掌握中国的基本地形,只是在实际应用(即能力提升)时教师应加以诱导,充

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达成知识应用和能力提升目标;第二课时进行

专题测试,教师通过学生测试情况了解专题复习效果;第三课时有针对性地组

织学生进行评析,并且让学生进行最后的知识总结。

[学情分析]:学生整体在初中时对地理不够重视,因此基础较差,加之分班时文科学生整

体基础偏差,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应重在“循循善诱”,使学生重树信心,便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教师诱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

[设计理念]: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引导下,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循循诱导”学生

“思考”,真正做到以“诱”达 “思”。并且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实现满堂学的氛围。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多的

设计学生活动,教师从中牵引疏导,真正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在知识层面上应在头脑中形成较完善的空间地形区体系;

在能力提升方面,必须结合以前学过的经纬网、海陆分布等知识,把中国的地

形能绘制成重叠层次图,并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分析题目。

[活动流程]:

一、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循环出示中国的各种地形图片,学生凭常识知识指出地形区的名称,并简单介绍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在头脑中首先对中国地形有一定的印象。

(点评:通过图幅景观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投入教学情境中。) (实录:一学生快速站起,介绍图幅反映地区及景观特征。)

李松:第一幅图,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第二幅图,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第三幅图,山东丘陵——高低不平、起伏不大;第四幅图,横断山区——山陡谷深;第五幅图,三江平原——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知道我国的地貌类型多种多样,自然景观美丽壮观,那么这节课我

们就再来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这一专题。

二、整体感知全章内容:

学生活动1:学生自主复习,阅读“中国的地形”全章内容(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

达成目标:了解中国的基本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掌握中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

位置;理解并能分析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特征。

(点评:学生通过自主复习,了解中国的基本地形情况,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为下一步绘图做好准备。教师在这个时间内巡视,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并掌握学生的自主复习情况。)

(实录:学生埋头阅读,并且不时地在草稿纸上勾勾划划,帮助自己记忆我国的基本地形情况。)

巡视过程中观察到学生的一下动态:

学生都能够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但是基本位置还是不很明确;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但是如何标注还是很模糊。

承接:通过刚才的复习大家应该对我国的基本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中国彩色地形图哪位同学说出我国的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

(实录:学生抢答。)

李娟: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阶梯分布。

总结的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根据刚才的自主复习情况相互合作,共同绘制出“自制中国黑白地形图”,在图上标注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如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点评:学生通过绘制中国地形图能够熟练掌握中国的基本地形,并且为以后的做题作好铺垫。)

(实录:学生积极合作,兴趣高昂,共同绘制中国地形图。学生合作绘图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点拨,掌握学生的绘图过程并及时了解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赵桂双、董静(同桌):一位绘制一位指点,(董)巫山的位置太偏东了,它应该在三峡那个位置;(赵)太行山的位置怎么确定?(董)应该大致和黄河的中游平行。秦岭的位置一定要标注好,老师说这是最重要的一列山脉了。

??

学生活动2:请一位同学展示“自制中国黑白地形图”,请其他同学作系统评价并指出

图中的不当之处。

(点评:学生通过交流掌握绘图的方法,技巧性的掌握中国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教师作适当引导,使学生提升绘图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技巧。)

(实录:高俊燕展示其绘制的中国地形图,其他学生踊跃发言,指正图中的不当之处。) 杨杰:秦岭的位置不当,秦岭应该位于渭河和汉江之间。它的南北两侧分别是渭河平原和汉江谷地。

张树峰:柴达木盆地应该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图上的位置太靠上了。 ??

学生活动3:学生主动概括我国各主要地形区的最主要的特征,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基本特征。

(点评:学生通过总结能够掌握我国地形区的主要特征,为以后题目中的地形区辨别作了铺垫。)

(实录: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进行抢答,并且分析条理清晰。)

朱庆广: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是我国第二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最大的高原;??

王辉: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准噶尔盆地是纬度最高的;??

??

三、知识总结:

学生活动4:学生完成表格(附表1)内容,对这节课的知识内容作一总结,同时掌握我国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范围和绘图技巧。

(点评:学生通过完成表格来进行知识总结,学生更加明白我国各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分布及范围。)

(实录:教师点名,学生呈 “蛇”形有规律的回答。)见“附表1”,学生填的内容加下滑线。

四、能力提升:

学生活动5:学生分组找出900E、1100E、400N、300N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附表

2)。

(点评:通过分组查找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区,使学生更能适应考试试题,并且能够通过经纬网来快速定义主要地形区的位置。)

(实录:学生积极合作,寻找任何一个主要的地形区,并且描述基本完善。)答案展示如“附表2”。

五、反馈练习:学生自我检测复习情况(附检测题),教师公布答案(大屏幕展示),学生自我思考,同桌渐进行矫正。

(点评:通过目标检测,学生能够掌握自己对本专题的复习情况;通过自我思考和校正能够妥善的处理未掌握的知识。)

[课后反思]:本专题的复习,以中国彩色地形图为线索,通过学生绘制“中国黑白地形图”

这一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来,亲身体验祖国的美丽壮观,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提升了能力。通过绘图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特征。

附: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要实1

表1

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要实1

表2

检测题: 答案:

(1)、(1150E,410N) 内蒙古

(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

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

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

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

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