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制度

教学反思制度

一、凡科任教师每课教学结束后,写一篇课后回顾,写在备课后,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字数在300字以上。

二、凡承担赛教课、研究课、观摩课、汇报课的教师,集体评课后,要针对所上的课写出深刻反思。

三、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入手,也可以反思其它同志的教学,要在“思”上下功夫。

四、教师要从反思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每学期要在教研组内提出两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供全组同志讨论。

五、教导处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教学反思交流评选活动,将优秀反思汇集成册。

六、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师课后回顾和教学反思的督查和收集整理工作,并将结果列入教师考核。

 

第二篇:教师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

教师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教训,改进教学策略,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学反思是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我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教学的反思制度。

一、 教学反思的管理

本学期来,我校为了全体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学校要求每周各教研组进行一次个人、组内或校内研究课,每月一次课题研讨会,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反思为桥梁,校内反思为导向的教学反思机制,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增强。

1、教导处一月召开一次中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教师座谈会,掌握学科活动情况,倾听教师的意见,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求。

2、教研组一月作一次课堂教学分析报告,分析学校课堂教学

主要优势与不足,布置下月课题研究活动,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地位,作好下月活动的理论准备和实践计划。

3、教导处一月作一次课堂教学指导报告,提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立项,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5、每月底把自己最满意、最有研究价值的反思文章提交教研组,学校组织教研组骨干成员进行审阅,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经验,形成创造性的见解或行动策略。

同时,我们结合学校课题的研究,学校为每位教师设置“专业成长档案盒”,引导教师自觉填写“理论阅读记录卡”、 “课堂教学反思卡”、“互动研究卡”、 “问题联系卡”和课题研讨笔记。积极鼓励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让教师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表现、业务素质和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等作为个案加以分析研究,引导教师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此外,我们还对反思笔记进行评比,并编辑教学反思专集,创造机会让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教师的“专业成长档案”作为教师参评“科研之星”、“学科引路人”和所在备课组(或课题组)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教学反思做为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也做为教师业务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纳入量化考核,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现在,广大教师把写教学反思当作了一项自觉的行动。

二: 教学反思的内容

1、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因此,每一个星期,学校都规定备课组固定两节课把教师集中起来,分学科、分年段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五个定”:①定时、②定内容、③定人员、④定场所、⑤定记载(指定专人记载,记录研讨时间、地点、参加者、研讨内容及遇到的困惑等),同时留出一定时间,让教师们交流教学设计,评点各自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2、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活泼、主

动的发展。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校长、教导处、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妥当等,帮助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3、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后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闪光点,及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制定出计划,举行研讨课活动,教导室邀请教研室教研员、专家参与课堂调研,深入剖析教学行为,提出困惑,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提出解决的策略。

4、注重教法反思、学法反思,更注重案例反思,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三维目标”的反思。

5、除了注重一课一反思、一课多反思外,还要注重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次检测的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手段

1、要求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

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和及时反应。

2、听课的教师要为授课的教师提供详尽的课堂笔录;并及时量化打分,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和建议。

3、坚持认真开展学生课堂教学评价。教导处设计编印“反馈表”,教师课后及时回收,从学生评课中获得反馈信息,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的反思

四、教学反思的要求

1、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一本教学反思专用笔记本,教学反思要坚持堂堂写,属于常规性反思,可以直接写在教案后面;属于高质量的反思,要形成专页文本;每月至少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文,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案例。

2、撰写教学反思时,要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或选取一个教学流程或一个精彩片段,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出高质量的文章。

3、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多样,形式不一,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如片段旁注式、困惑征解式、结论感悟式。

(2)反思文本,是教师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文章,如案例点评式、经验总结式、失误反思式、阶段回顾式。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抒情、叙事、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感悟。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部教师都深感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体教师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在教学反思工作中,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教师反映时间紧,负担重;少数教师热情不高,反思质量低,有敷衍之嫌;反思停留在经验层面的多,上升为理论层面的少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与时俱进,更好的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褚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2014-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