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诸葛亮借智慧5:信任的诀窍

向诸葛亮借智慧5——信任的诀窍

画外音:(在职场上有一些人,他们能力很强,在工作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但他们也有烦恼,因为领导会担心,这些有能力的人,不听指挥,也会担心其中的野心家,抢班夺权,在这方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刘备的信任,我们今天的职场能人,又能从诸葛亮做法中得到什么借鉴呢?)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63岁的刘备病倒了。大夫说,小毛病,就是拉肚子,养养就好了。刘备就躺在床上养病,养病期间,他就很闹心,在头脑中总是出现这样的战斗场景,说自己站在山头,看见火光之中,一片喊杀声,到处都是士兵和马的尸体,铺满了路面,铺满了江水。

有人说那是赤璧之战?这不是赤璧之战,这就是几个月前,刘备指挥的一次重大战役,叫夷陵之战。就是我们传说中的火烧联营七百里,刘备人生当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在此之前,刘备经常会这么想,说火烧赤避这个曹操是个什么滋味呢?

刘备今天终于体会到了,原来是这个滋味啊!刘备很痛苦啊!有的时候刘备自己都有点不太相信,这事是我干的么,我怎么会遭遇这么大的惨败呢?

这一年章武三年,是刘备登基的第三年,章武二年刘备刚刚登基,就统帅大军,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向东吴宣战。但是,讨伐东吴的雄心壮志没有给刘备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却让他体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夷陵之战惨败以后,部队人马殆尽,好几位大将都死了。刘备只身逃到了白地城,到了这刘备就病倒了。按照遗书上边描述,刘备当时的病症很简单,就是拉肚子,所以医生就给他诊断,说是我主万岁,水土不服养养吧。

结果这病是越养越重,刘备已经病到了无法起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地步了。所以刘备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谁都有个死么,于是刘备就派快马进成都,紧急调在后方的诸葛亮,前来永安托孤,这就是著名的白帝托孤。

来了以后,刘备是怎么说的?在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里边都是一致的记载:刘备说:“孔明啊!你的才能比曹坯大十倍,说你能按国终定天下,说我的儿子是这块材料,你就扶保他当皇帝,如果他不是那块料,您就自己当皇帝。”这一句话把诸葛亮的冷汗就说出来了。

诸葛亮诚惶诚恐,他没有想到,刘备托孤会这么说。而且大家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以这种方式托孤的人恐怕也只此一份,就刘备这一个人。刘备托孤这段话,咱还是用老百姓的话来理解理解。

他相当于老太爷要去世,临死之前找帐房先生谈家产分配问题,这个帐房先生来了,老太爷气喘吁吁地说,财产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你看看我儿子行还是不行,他要是行,你把财产给他,他要是不行,财产就是先生你的了。

你想想哪个老太爷会这么托孤。所以这事情,他托的很蹊跷,他托的很奇怪。我们就要分析分析刘备他是什么动机呢?我们考虑两种情况,历史有可能性,咱们就要考虑两种,这样完整。

第一种,刘备是真心,他真的认为,这个天下交给谁都可以,不一定非得是自己的儿子。他真的认为让诸葛亮当领导,管国家是老百姓之福,是天下之福,这是真心。

第二种可能性,是担心,他担心诸葛亮位高权重,一手遮天,而且人人景仰,名漫天下,自己一个17岁的儿子,坐在皇帝的位置上,能坐得稳吗?万一坐不稳怎么办,他这是担心。大家设身处地为这样病床上,就要撒手西天的刘备想想,他是真心,还是担心。

我觉得两种可能性都有一点,但是,担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诸葛亮当时就做了一个坚决的承诺,说我一定忠心,就是做鬼我都不会变心,他是这样的啊!刘备跟诸葛亮的对话,让诸葛亮压力很大,为什么让诸葛亮压力很大呢?就是因为,诸葛亮也没想到,刘备会这么说。于是,诸葛亮当场有一个表现,叫泣涕,一边哭一边流鼻涕,为什么诸葛亮哭成这样?有人就说了,第一是诸葛亮感动,刘备这么信任自己。第二诸葛亮难过,老战友就要死了,看着心碎呀!所以他就哭了。我到觉得诸葛亮还有第三个原因,第三个原因就是伤心那,伤心什么?伤心我这么多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让打先锋打先锋,让守后路就守后路,我这么努力,临了到今天,居然你还是对我有怀疑,这当下属也太难了吧!这做人也太难了吧!此时的诸葛亮眼泪当中他也会有这种因素。

画外音(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职场能人,他们自己有能力,手上有权利,这样的人,在单位进行人事交接的时候,往往能体现出一定的影响力,那么,他们在这个时候,怎么做,才能使单位平稳过度呢,三国时的诸

葛亮在刘备去世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从他的做法中,我们又能吸取什么经验和智慧呢?)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智慧就发挥作用了,人不怕遇到困境,怕遇到困境的时候没有想法。人也不怕没有想法,怕需要有想法的时候,找不到有想法的人,人也不怕找不到有想法的人,怕找到这个人,你不听他的,诸葛亮这个人,属于不用找别人,听自己的就行,所以,诸葛亮就给自己找了四个方法,这四个方法对处理班子团结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现实中,我们很多企业,不怕做业务,就怕做人事,不怕干部闹事,就怕班子成员闹事。很多领导一天到晚都愁啊!我手下这四粱八拄这几个人我怎么管呀!其实,处理班子成员团结的问题,是事业发展的核心,手脚都能乱,只要脑子不乱就能前进,一个队伍当中,如果脑子乱了,那你就完蛋了。这就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没有油,车头不如牛。

诸葛亮在处理班子问题上的高明策略,第一个策略叫: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

中国人有句话说,本命年难过,公元209年,是刘备的本命年,刘备是属牛的,这一年也是赤避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刘备在本命年里,还没等从赤璧之战喜悦当中走出来,可怕的消息就传来了。

第一个坏消息,他的老婆甘夫人去世了。剩下了三岁的儿子,一个年近50的男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很凄凉,刘备很痛苦啊!正在痛苦的时候,传来消息了,说江东的谋士吕泛前来拜访。刘备就以为吕泛跟鲁肃一样,也是来讨要荆州的,那得硬着头皮见那。

结果硬着头皮一见,吕泛给刘备带来一桩美事,吕泛说,我们吴侯孙权有个妹妹,正当妙龄,听说刘皇叔你最近刚刚丧妻,我特来提亲。刘备担心说,我年近半百,鬓发班白,吴侯的妹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啊!吕泛说,我们吴候这个妹妹,虽说是女儿,但是却有豪情壮志,非天下英雄不嫁。你刘皇叔名扬四海,就是个大英雄,正合适呀!年龄不是问题,刘备美啦,刘备说那先生宽就一天,我回去商量商量。

回来就找诸葛亮说这件事,诸葛亮听了二话没说,诸葛亮说当面一定要谈好了,过两天咱们就去娶亲。刘备说亲事是好事,但万一周瑜定计策,他要害我我不是送上门去了吗?刘备这心里叫想喝粥又怕烫嘴,跟孔明说你给我吹吹。

诸葛亮给刘备吃了定心丸说,主公你放心,我略施小计,保准让周郎一筹莫展,保准主公你没问题,公主她到手,荆州也没事,他不是给咱施美人计吗?我给他来个要美人不中计,刘备说这个好,于是打点行装准备奔东吴,走之前刘备又犹豫了,刘备说我还是心里没底,诸葛亮就给刘备交底了,说我派赵云跟你去,而且我给赵云留了三个锦囊妙计,保你安然脱身。

刘备就去了,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妙计,就是到了东吴大造声势,在所有的媒体上宣传,刘备来娶亲了,这叫生米做熟了饭,而且借助乔国老,吴国太的实力把生米做成熟饭。第二个锦囊妙计是在适当的时候,编造一个曹操入侵的借口,这不为了唤醒别人,只为了唤醒温柔乡里的刘备,让他赶紧回荆州,

第三个锦囊妙计就是关键时刻,追兵到来,打不过的时候,把孙夫人请出来,借助孙夫人呵退追兵。于是刘备安然脱险,在孔明的精心安排下,刘备真的幸福啊!真的是周瑜给他使糖衣炮弹,啃了糖衣扔炮弹,周瑜给他用美人计,他要美人没中计。刘备因为这个事对诸葛亮的信任、感激、依赖都大幅度的增长。

这个就是诸葛亮非常聪明的智慧,就是说作为一个班子成员,二把手在干工作做决策的同时,你还的关心,一把手的个人生活问题。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你要以朋友的身份,家人的身份,帮他想想办法,咱们革命大家庭,领导是都是父母官,战士都是子弟兵,咱们是一家人啊!咱们得有点亲情,得有点感情啊!

诸葛亮看没看到有风险,他也看到了刘备到江东有风险。那你说他能不能以工作的名义站着说,主公你别去,不能因为这么一个女人,危害咱们事业,危害咱们发展,那你要这样说,这叫给领导改善生活设置障碍,诸葛亮没有设置障碍,诸葛亮是搭平台,想了办法,大家想这两个做法完全不一样,一个人设置障碍,一个人搭平台,你是愿意听设置障碍的,还是愿意听搭平台想办法的。当然大家还是愿意听想办法的,当然大家也愿意信任想办法的。

所以当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不够信任的时候,那说明我们的感情交流不够多。那你就关心关心个人生活,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想想办法,别整天绷着脸谈任务,谈工作,咱难也谈谈感情,帮你想想办法。这样心里距离自然就拉近了,感情自然就有了。所以诸葛亮这个策略,就是工作上摇扇子,生活上搭台子,搭平台,帮你想想办法,帮你改善生活,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就有了一些了。

画外音(在今天的职场中,有一些人能力很强,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挑肥拣瘦,也做出了很多成绩,但却总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他们让领导担心,和同事隔阂,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

可以称作职场能人,他是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今天的人们,可以借到怎样的智慧呢?) 在感情上有了一些以后呢,诸葛亮又采取了第二个策略,这个策略叫我在具体工作中,我决不主动要求说我喜欢干什么,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个策略叫:“放下擅长的,做好应该的。”

三国志陪注当中记载,说曾经东吴的谋士张昭,向孙权建议,说咱们就招聘诸葛亮得了。事实上孙权可能也向诸葛亮发出了聘书,但诸葛亮拒绝了,有人就问诸葛亮了,说你为什么不答应?

孔明说,孙将军是个好领导,但是观察他的气量风度,他能够尊重我,但是未必能够充分发挥我的才能。你要用一个人才千里马,你得知道千里马的需求,千里马什么需求,有人说它需要草料贝,大家注意,千里马不光需要草料,它还需要草原,你光给他草料,不给他草原,你给他吃上等的草料,他也不愿意给你干。 诸葛亮的态度就是,谁能给我草原,谁能充分发挥我的价值,我就给谁干。你到孙权手下,他给我一顶一的草料,给我一个大院,顶多给我一个操场,我才不给他干呢!这话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打下了伏笔,你说刘备给诸葛亮草原了吗?给了,但是没有全给,他给了两头,收了中间。

首先诸葛亮刚到刘备手下的时候,刘备先让他管军事,火烧新野,火烧伯望坡。接着管外交,说服江东孙权。接着让他管民政,管经济,治理零陵、长沙、贵阳。政治、军事、民政、外交都让他管,他干得很好。但是在赤避之战以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赤避之战以后刘备给的名义上是军师中郎将,但基本上做的都是留守处主任。你看,取西川的时候,带的是法正、庞统,诸葛亮留守。取汉中的时候,带的是法正,诸葛亮还是留守。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诸葛亮扮演的都是留守处主任的角色。而真正起军师作用的是法正,诸葛亮挂着军师的名,做的是后勤处长的工作。诸葛亮放下了在隆中对当中,实现自己理想的胸怀技能,认认真真做起了繁琐琐碎的后勤工作,政府工作。那你说他争执了么,他没争,他有怨言么,他没怨言,你让我干,我就兢兢业业地干,认认真真地干。所以我们讲,一个能人,以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工作境界为高,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最高。

我们给大家做一个比喻,一个天下第一的琴手,参加一个乐团合奏。你说你要不要上来就弹你世界第一最拿手的曲子,你不要,你得先看指挥,后看乐谱,指挥叫领导,乐谱叫工作计划。如果你不看领导,不看工作计划,上来就拉你擅长的,你拉得越棒,对整个队伍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你看,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一上来,就新官上人三把火,上来就干自己最擅长的,结果干完了擅长的,领导不满意,群众有意见,他自己还特委屈。我干得这么好,他们为什么都有意见,因为你没看指挥,没看乐谱,没看上级领导的意图,也没看工作计划。所以说,高水平的人,以学会被动工作为成熟进步,你得听人家指挥啊。

画外音(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上级领导,刘备的信任,获得了职场同僚的支持,最终他拥有了一定权利,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但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马上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有另外的做法,我们要向诸葛亮借智慧,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借到怎样的智慧呢。)

不过呢,有了这样不挑肥拣瘦,不斤斤计较的工作作风,还不足以让诸葛亮,让所有的人都放心,都支持,为了获得这种支持,他又使用了第三个方法,叫做:“弱示沟通,展示依赖”。

我们给大家举个例子,出师表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感人,同时也很高明。如果你读出师表光读出感人,那不叫高人,如果你读出高明来,那你的境界也就高了。“臣本布衣……”诸葛亮说这些话的态度,非常的低调,而且说话的时候,不是给先祖说的,而是给后主。换句话说,不是给爹说的是给儿子,你想对儿子说话都这态度,你想想对爹应该更谦卑了。而且你看看用词,明明是在隆中,在这里寻找机会,等待着大展宏图,但是他却说是苟全性命。明明是三顾茅庐,英雄出世,但是他却说成先祖请来我是委自枉曲。明明是中流砥柱,顶大梁的人物,他非说是跑腿的。他非常非常的低调,甚至有点自贬的意思。为什么诸葛亮的沟通方式,要把自己贬得这么低呢?这就是一个高明的策略,就是“示弱策略”。

心理学研究发现,第一、人们会嫉妒强势的人,而不会嫉妒弱势的人,人们会嫉妒那个士强的,而不会嫉妒那个示弱的。因此谦虚和低调,可以减少周围的人对你的嫉妒和怨恨,不能太牛,不能太得意。第二,更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弱势的人让人觉得更可靠,更不容易变心。通过示弱,能够获得更多的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你要学会示弱,更多的人才认可你。关于这种示弱,现实生活中有例子,大家去体会一下。我们的一个老教授,结婚30多年了,感情一直特别好,孩子们去海外了。我们一群年轻人到教授家里去做客,开玩笑说您给我们传播传播经验,您二老感情这么好,有什么感情牢固的经验给我们传播传播。他什么呀,30多年感情一直这么好,你猜老教授怎么说,老教授说,其实也没什么经验,说起来挺丢人的。我这个人,我嘴刁,我吃不了外边的饭,我就得吃这老太婆做的饭,要没她做的饭,我得饿死,所以就这么跟他过了半辈子。

你猜老太太怎么说,老太太说的更逗。教授夫人说,我这个人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晚上睡不着觉,必须晚上这老头子躺在我旁边,那呼噜呼噜有节奏地打,打到第三曲的时候,我才能睡着。要没有他躺在我旁边,我神经衰弱能把我折磨死。接着,两人相视一笑,说我们就这样走了半辈子,他们就是这样说的。结果事实是什么样的呢?紧接着就发现了,我跟教授到南方去参加论坛,吃自助餐。老教授说的吃老太太做的饭,要离开她做的饭,教授一口都吃不下的,但实际上,取两回,比我吃的还多。接着又给家里打电话,问阿姨睡觉怎么样,保姆说阿姨睡觉可香了,以前是狮子在屋里打呼噜,现在狮子走了,阿姨自己打呼噜,睡到自然醒。

于是,我们发现,地球离了谁都照转,咱们离开谁都能开心过好日子。但问题是双方都说离不开,而且每个人找了一个具体的生活理由。而且说这话的时候,最让人感到佩服的是,说离不开的理由的时候,每个人说这理由的时候,都相信自己说的是假的,但都以为对方那是真的。这个感情就牢固了,这叫通过展示弱点,展示依赖,获得对方的支持和信任,所以大家记住,感情是示弱的学问,不是示强的学问。你要说我离得开你,那感情就淡了,你要说我离不开你,感情会浓。

但是,你虚拟一个真实的生活原因说我离不开你,那感情会更浓,大家记住在外边吃完山珍海味,回到家里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句,还是家里的饭好吃。人说你吃点吧,你说我饿过劲了,都吃不下去了,你必须要展示这种依赖。孔明先生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所以大家记住,为什么女强人感情不幸福,因为她太强,她处处都展示自己很强,中国人有句话叫怜爱,怜爱、怜爱,什么叫怜爱,先怜后爱,会示弱。所以我们每一个要想感情幸福的人,获得别人认可、支持的人,你都要学会示弱,对亲人,对朋友,对家人,对领导。所以会士强的人叫力量,会示弱的人叫智慧,诸葛亮是有智慧的,他用这个方法就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画外音(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有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有了这个平台后,有些能力很强的人,干事业却并不顺利,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有了施展能力的平台后,做事情就很成功。那么,诸葛亮在这方面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他又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借鉴呢?)

有了这个信任和支持呢,领导和同事就给他搭了一个平台,说你才华很多,你充分发挥吧!诸葛亮有没有充分发挥,没有,诸葛亮紧跟着就使用第四个方法,这个方法叫:“稳住情绪,积极但不着急”。

这个方法从刘备的一个问题说起,我们前面提到了章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刘备发大兵,带队伍去攻打东吴,结果直接造成了火烧连营七百里。夷陵残败,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核心部队,损失殆尽,刘备很痛苦,这个战败的消息传到成都以后,诸葛亮怎么说的呢?诸葛亮说了一句特别引起争议的话,直到今天我们史学界还在争议,这句话是什么呢?诸葛亮说法正法孝直要是还活着,那就好了。

这时候法正已经死了,他一定能劝阻我们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即使劝阻不住,他跟着去东征,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诸葛亮是这么说的,说完了以后,有人就指责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了不负责任的吹凉风的话,说法政死了你不是活着吗?你为什么不劝阻,法政不能去,你不能去吗?你为什么不跟着,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劝阻东征,为什么不跟着东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很深入的问题。他里边有很多心理原因,我们得认真的分析分析,咱们不用历史的方法,我们用心理学、管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分析诸葛亮。

他为什么不跟着东征呢?我们分析两个视点,首先分析刘备东征的动机,有人会说,刘备东征是为关羽报仇啊!这种论断有道理,但不完全,他是三国演义里说的,他不是三国志里的逻辑。首先桃圆三结义是虚构的,三国志里边没有,第二刘备东征的时候,离关羽死已经三年了,你早干什么去了,要说恨三年前更恨,要说打,三年前更得报仇。你为什么不去,那有人就说,他这是在积攒力量。

好,也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理解,刘备东征那一年是他当皇帝的第二年,刘备终于登基做皇帝了,他想建立更大的功勋,他要实现自己的夙愿,打曹操实力差距太大,当然要打东吴,吞并东吴建立更大的帝国,吞并天下,所以我们想,刘备东征,他应该有感情原因,更有政治原因,他既是感情的报仇,也是政治的冒险。

我们分析东征时候的天下形式,那个时候大家都知道,曹魏排名第一,孙权第二,刘备第三,所以刘备东征属于第二名和第三名掐起来。大家想想谁高兴,第一名最高兴,第一名最高兴的就是,你们俩玩命的打,遍体鳞伤,最好掐死一个,我再上来把另一个人给收拾掉。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但是,还有一个比这个更快速的买卖,就是我先帮着第三名把第二名整死,回过头来,让遍体鳞伤的第三名在我旁边,趁他不注意再把他拿下,这个买卖是更实惠更快速的。那你说这事诸葛亮看到没有,诸葛亮看到最早,诸葛亮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看到了,提前到哪儿,提前到隆中对时就看到了。

诸葛亮说,我们作为第三名要想发展,要想活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和第二名和平合作。你决不能跟他打,要打你就吃亏,诸葛亮早就看到了。那问题就在于,诸葛亮看到了,他说没说,有人说“他没说”,我很痛苦的

翻看史书,还真没找到,刘备东征的时候,第一个拍案而起提反对意见的是赵云,赵云坚决反对,那第二个给刘备提反对意见的是众大臣,有了赵云有了群臣,但惟独没说诸葛亮的事,你说诸葛亮为什么他就不说呢?他完全可以站起来说,领导,你错了,你别打,你糊涂啊,缺心眼啊你打,就不让他打。领导说,我就要打,诸葛亮怎么办,联合群臣啊,上书啊,跟他争辩啊,说不能打,实在不行,你打起来,我可以拒绝给养,拒绝派部队,我不配合,这不就让你不打了吗,孔明确实有条件这样做,但你想想,这样做就出大事了,你敢联合周围的人,跟领导对着干,说小了你是拉帮接派,说大了这叫搞政变啊!孔明是非常懂这个原则的,所以尽管我们讲……客观上他一定提过,但提过,刘备没有接受,刘备被雄心壮志,也可能是被野心给吹的,有点发烧了,他根本不想这些事。

那诸葛亮选择的就是放下个人的想法,认认真真的咱们先干吧!所以诸葛亮实际上就在后方,发什么命令,做什么事情,他没有往前方去,一直到后来,刘备病重了,在永安宫里边已经大病不起了,发现自己时日不多,连忙地派人找诸葛亮来,永安托孤。诸葛亮的原则就是你不让我来,我保准不来,一旦你让我来,我保准以最快的速度来,这就是一个能人、一个高人的工作节奏,叫做:“不叫不到,一叫就到,随叫随到”。

来了以后,刘备把后事都托付给诸葛亮了,我们前边讲了,刘备是收了中间,放了两边。就是说,从赤璧之战到白帝托孤这个中间这段,没让诸葛亮管大事,但是,在赤璧之前,以及白帝托孤以后,是把天下交给诸葛亮的。

刘备交给诸葛亮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是认可了诸葛亮的工作态度,当下属不容易啊,你想想,领导让你干,你干不干?你要不干他不甘心,你要是干不好,他不开心,你要干好了,他不放心。所以他要反复地考验你的工作态度,最后诸葛亮经受住了这个考验,所以刘备对他有点放心了,最后决定托孤给诸葛亮,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刘备觉得诸葛亮隆中对以来的战略是对的,刘备低头了,托孤这件事证明刘备有点反思,刘备觉得自己确实有点错了。所以呢他就把白帝城托孤这件事情,想了很久,想清楚了,于是呢,就把国家天下的大事,全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一直到这为止,诸葛亮自出山以来,才真真正正第一次走到了政治、军事一把抓的位置上。终于有了一个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危机四伏,千窗百孔,孔明先生运用了好几个非常有效的措施,轻而易举的就应对了这个混乱危机的局面,引导着新生的蜀汉政权走出了危机,那么,诸葛亮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用了哪些策略,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呢?请看下集!稳定的良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