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全文分三部分: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时从“猛劈猛凿”等词很容易就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穷。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第七自然段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一读就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耳朵变成了幽深的山洞”??

学完全文问学生: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第二篇:《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研究主题:立足生本,创设情境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一、 学情分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个优美的神话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学生很喜欢读,也读得懂。

二、设计理念: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目标:

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我设计如下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5、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看看神话故事动画片。

老师:几个神话故事视频花絮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

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2、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

力。

3、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

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播放两段动画片精彩片段,请学生猜故事名。

设计意图 上课之前播放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花絮,引起学生对神话

的好奇和回忆,学生立刻就被这种情境感染,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在这

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是创设情境法。 接着问:同学们,你还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

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

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我们上节课也学了一个神话故事——(生答开天辟地)神话故事让我

们感受最深的是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

二、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读了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

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

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

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意图 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

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环

境。这里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混沌的,一个“轻而清”,

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

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

么奇特!

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

(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

2

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和地之间┅┅终于倒下了。”你们能撑撑吗?(生全体起立一起撑,老师用语言创设盘古撑天的困难,)沉重的天压下来了,(等学生累了,有很多学生撑不住了)老师说他又累又饿,但是他能松开手吗?

感受:从 “撑”、“不让”、 “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表演切身体会撑的劳累,坚持的不易,同时通过老师的语境引导使学生想象盘古更不易,从而让学生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

(1)生谈感受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

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设计意图 这里通过讲故事留白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

象,说说、写写。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准备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七、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神话 盘古

开辟天地 坚持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化生万物 勇于献身

八、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讲的是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这篇课文内容短小,但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其实文章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处处都可以去体会,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能够通过朗读或者词语中感受到神奇就可以了,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自己感受古人想象力的丰富,体会盘古的坚持和奉献精神。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上有成功之处——

4

一、以主问题贯穿全文。这个故事真神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的?以神奇为基点,让学生通过朗读、自读自悟、品析文段去感受文章的神奇妙处,感受神话的写法。

二、学会通过重点词语感悟人物精神。如抓住“撑”这个动作词,通过学生做动作、老师语境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感受盘古开创宇宙的过程。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课文最容易感受神奇之处在于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让学生通过仿说的形式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盘古倒下后,他身体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学生的答案往往让老师充满的惊叹。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