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练习4的读读背背中有以下八个词语:

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改天换地

这八个词语不仅概括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与课文描述的先后顺序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渗透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一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这八个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过这八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有关语句的描写及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将这八个词语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板书,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故事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样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以下的一些优势:

1、节省了重复教学的时间。

课文的教学如果不与这些词语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教学练习的时候,学生还是要花时间去温习课文的内容,并理解词语,从而进行记忆和背诵。这样一结合,就不必再花时间去进行讲解。

2、词句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词语的目的。

八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而且文中有

关的语句描述了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就更为形象,更为深刻。

比如“昏天黑地”一词,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是: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四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再如“大刀阔斧”一词,文中句子是: 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样,结合文中语句,通过朗读、感悟、想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自然会更形象更深刻。理解深刻了,记忆及背诵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明显提高。

3、借助词语,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由于这八个词语不仅是文章的关键词语,而且它们的排列按先后顺序,将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课堂上,借助这样的板书,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语,运用连词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记忆及背诵词语。

 

第二篇:《开天辟地》教学实录及反思

《开天辟地》教学实录及反思

授课时间:20xx年10月23日 授课人:孙慧

教学实录:

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猛劈猛凿,巨石崩裂”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盘古正举着斧头,猛劈猛凿。

生:我仿佛看到了巨石崩裂,火花飞溅的样子。

生:我仿佛听到了呼呼的风声和震耳欲聋的声音。

教学三-五自然段

师: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也许,他很累,那沉重的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

生齐: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也许他很渴,他多么想喝口水啊,但是他----

生齐: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也许他很孤独,整个世界只有他孤军奋战,但是,

生齐:这个巍峨的巨人,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师: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痛苦,忍受着磨难,他所做的一切就只为着一个目的。

生齐:开天辟地。

教学第七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胡须、头发、手指、脚趾……还会变成什么?

生: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

生:他的牙齿,变成了高大无比的山峰。

生: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

生:他的汗毛,变成了美丽的花草树木。

生:他的胡须,变成了绿油油的藤条。

生:他的脚趾,变成了大大的石头。

教后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人物故事。因为它是一个以人物(盘古)为核心的故事,所以我把对人物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处理。其处理方法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第一个层次是想像人物形象,这是“表”,但通向“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穿透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浮现生动画面,感知人物形象,这里在阅读实践中教给了学生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第二个层次是感悟人物精神,分三步完成:从“开天辟地”感悟盘古的勇武气魄,从“顶天立地”感悟盘古的鞠躬尽瘁精神,从“改天换地”感悟盘古的伟大奉献。如此渐进渐深,一个外有伟岸形象,内有伟大灵魂的大神盘古就从文本的阅读中呼之欲出了。同时,《开天辟地》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神话故事的人文底蕴不适合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

度。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头、结尾适度地安排了设疑、猜想两个环节,达到朦胧感知,激发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