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打蔫、喋喋不休、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孩子们,你们生病时,谁最着急?他们是怎么照顾你的?(生自由交流)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时,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样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学会看病》。

2.板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引出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正确认读“读读记记”的15个词语。(词语分两组认读)

3.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想一想事件中的母亲、儿子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先同桌说说,再在班上汇报)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概括能力。】

三.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读对话,知母心。

1.默读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和儿子对话的句子,出声读几遍。

2.分角色朗读对话。

3.说说你从对话中读出了什么?

(二)读心语,悟母爱。

1.画出描写母亲心理描写的句子,多读几遍,用词语归纳出母亲心理的变化批注在书上,和同学交流。

2. 全班交流。

3. 指导朗读,体会出母亲感情的变化。

4.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设计意图:自学、做批注和全班交流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阅读交流的时空,突出了略读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读书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感同身受深深的母爱。】

四.拓展延伸,再现生活

1.拓展:学了本课后,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悟,把它写下来。

2.学生练笔,师巡视指导。

3. 组织交流、评议,深化生活体验。

4.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两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剥豆》。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内化情感,学以致用,使课堂往纵深里迈了一步。此环节为弹性设计,视课堂而定。】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母亲———爱———儿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学会看病》教学反思

洋县磨子桥镇中心小学 马婷

在20xx年“阳光师训”活动中,我做得研讨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学会看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儿子独自上医院学会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来叙述描写。结合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阅读提示,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 认识11个生字,学习新词。

2. 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

因为本课是以母亲的口吻写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些差距,所以我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为: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感受母亲的感情变化,体会浓浓的爱子之情。在这里我为什么没有用“理解”而用了“读好”这个词呢?(教参上是“理解”)怎么样才算是“读好”了呢?我认为读好不仅是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出课文的味道,读出情感。所以我觉得“理解”是“读好”的目的,“读好”是“理解”的前提,“读好”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这样安排教学就利于学生在读中理解。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我希望能站在“生本”的角度,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匆匆过客”。所以这节课我主要通过“读”与“说”,“读”与“悟” ,“读”与“写”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以对母亲和儿子的印象为线索贯穿其中,学生每读一次课文,就会对母亲和儿子印象有所改变,直至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变化是因为母亲有一颗爱子之心,层层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上是我设计这节课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课堂上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读”的训练仍不到位。

作为阅读教学,大家都知道“读书是第一要务”,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很多时间,也采用了不少形式让学生充分的去读,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来看,读的效果有了,学生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但没有读好,学生的感情朗读没有到位,课堂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好好去引导。

2.课堂的深度不够。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就是让学生把学完这课后的感悟写下来。说实在的,我很期待孩子们写出多角度的、个性化的感悟。因为这是情感的升华,是由课内到课外,由文本到生活的一个很好的连接,是课堂的点睛之笔。由于时间调控不好,孩子们刚要写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我只好把这个练笔留作了课后练习,失去了一次倾听孩子心声,领略他们智慧火花的机会,也使得整节课只停留在读懂文本之中,练习书面表达没有到位。这也反映出了我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还不够。

3.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够吝惜自己表扬孩子的语言、动作,哪怕是一个微笑。这节课上,很多孩子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但我对他们的评价、激励不及时,或者是语言不够多样化,这一点我要向“师训团”的两位名师学习。

 

第二篇:新的学会看病探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学会看病》前置性研究

围场县四合永学区营字小学 辛玉环

一: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

(一)、我能读(把课文读不少于3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我会认(生字生词 )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噢 倚 怔 喋 艰 涩 坠 忐 忑 沓 蔫

2、 感冒 医院 锻炼 看病 艰涩 残忍 打蔫儿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想提醒大家重点字词,包括难写的字词,多音字、形近字,还有什么新发现。

(三)、我尝试理解

1、边读课文边用()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和用【】画出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可以用句式我从“( )这段话中感受到( ),特别是从( )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母亲( )的心理活动。”

二、设计意图

(一)、我能读的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前充分让学生先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是培养学生课下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有利于课文的学习。为课上学习节省时间。

(二)、研究二的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没有要求会写的字,文中要求会认11个生字,这11个生字无论从字形还是从字义都比较难记。在前置性研究1、出现了这11个生字和生词。目的是让学生课下先自主学习生字和组词。自己先发现这些生字的特点。2、学会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先会读词语。理解方面,既有必须掌握的两个,忐忑不安、按图索骥,也有自己还学会了那些词语。3、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在要求掌握的词语前面又加上了四个文中学过的词语分别是(感冒 医院 锻炼 看病)为概括课文内容提供方便。

(三)、研究三的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知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学习是给孩子留一定的时间,放手充分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理解。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就像找点打井,而不是满地挖坑。本环节中,重点指导学生交流母亲感情的变化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19、20、21、22、自然段。在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同时还要抓住关键词:“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同时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细腻语言和心理描写,感受母亲的爱子深情。

三、实施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语:母爱如水,温柔而细腻,母亲平日里对我们点点滴滴的关爱历历在目,母爱看似平凡,却总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感动的痕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毕淑敏阿姨为我们讲述的她和儿子之间的故事《学会看病》,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一种别样的母爱。 3、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任务——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1、以组为单位台前展示交流噢:

生字: 噢 倚 怔 喋 艰 涩 坠 忐 忑 沓 蔫

词语:感冒 医院 锻炼 看病 打蔫、 艰涩 、残忍、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展示环节可分为:

(1)一名组员认读生字并组词

(2)一名组员读词语

(3)一名组员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概括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会看病》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如果这一小组汇报的不到位,其他组可以跟进补充,如果再不到位,教师要及时发挥点拨的作用。

(4)一名组员归纳提醒重点字词,包括难写的字词、多音字等;并当小老领读字、词;考一考其他组掌握的情况。

2、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及时给予补充。

(三)、检查前置性学习任务——读文情况

1、先在小组内检查读文,互相纠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以组为单位台前展示读文。

展示完后小组内要有自评,然后其他组和老师的评价也要参与其中。评价的标准从正确、通顺、流利、声音来评议。

重点自然段其他组可以挑战读。

(四)、检查前置性学习任务——交流妈妈的心理变化的语句

1、自己先默读课文,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及体会。用句式“我从( )这段话中感受到( ),特别是从( )这些词语中我感到母亲( )的心理活动。”来回答。

2、以组为单位台前展示汇报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一:课文1-14自然段妈妈说这些话的目的说明妈妈她已经下定了决心要他自己去看病,从这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坚定”的心理。

预设二:“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感受到母亲后悔了尤其从“雪上加霜”和“按图索骥”这两个词语中,我感受到母亲深深的悔意。把母亲的心理活动写得更细腻了。

预设三:“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感受到时间过得很缓慢母亲心里担心,尤其从“忐忑不安”、“疼痛”这两个词中,我更加感受到母亲的担心和心痛。组长相机板书:坚定、犹豫、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

3、学生没说到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

4、师:妈妈这样做只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看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后,生交流妈妈是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师板书: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六、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2、你看见过独自面对生活、自觉磨炼自己意志的孩子吗?

3、你读过哪些这样的故事?

生任选其一思考后交流谈感受。师相机鼓励评价。

4、师总结.本单元的专题是“父母之爱”在前几课的学习中我们感悟到了伟大的母爱、无私的母爱、严厉的母爱。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又感悟到了一种别样的母爱——放手的爱。板书放手的爱。

课后作业:1、课后,请同学自己参加一次磨炼自己意志活动,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2、阅读课后选读课文5剥豆。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设计,教师在充分酝酿后精心设计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理念,以自主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问题得以解决,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2、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本课有所体现,学生在上完单元准备指导课后,根据要求搜集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这样对课文的理解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拓展视野,增长知识,也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课内的学习更加具体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广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更能活跃。

3、学生在课下做“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长主持,组员能够积极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他同学听的认真,相机补充评价到位。

4、学生课下朗读非常到位,课上展示很出色,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展示时分角色朗读会更能体现母亲浓浓的亲情。

5、字词的认读和理解、课文的概括课上展示也非常的出色,学习生字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感到最有趣的”“最难写的生字”“最感兴趣的词语”等,没有统一要求。体现学习的开放性。

6、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抓住了重点段,把19、20、21、22段定为重点段,让学生在前置性研究中重点感悟这几个自然段,并抓住这几段中的重点词语反复朗读母亲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母亲浓浓的亲情,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如细腻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通过学生在班上展示我认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非常好,包括组长分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组长能及时板书等。

7、略读课文只是一课时,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把自主阅读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更好的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让学生跟据前置性研究自主的、自由的阅读,运用平时所积累的读书方法,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要让学生反复读、读懂、读会。注重学生的阅读过程,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让组内先分享学习成果,然后再在班上展示过程中让全班同学分享学习成果。老师只是起到一个适时引领、点拨、补充、评价的作用。

8、拓展升华是引导学生由课本走向课外生活联系自己的所见所讲所感进一步体会母爱的多样化。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全面的认识父母的爱,懂得父母的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