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2010-2011-1科学项目组教师业务大赛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节课以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所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认识测力计的构造和功能,明白它的原理,然后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了解测力计的构造和功能,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则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弹簧测力计,讨论它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用力慢慢拉弹簧,亲身感受弹簧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记录表,由学生逐步总结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从弹簧的伸缩特性来得出“受力大,伸长长”的工作原理。提示孩子们更加细致的观察,注意到刻度板上的不同标识,知道力的单位是什么,与常用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设计两个对比操作,让学生们通过数据,注意到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正确操作和读数。明白使用前必须调零,先预测,后实测。然后让学生自己使用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使用方法。最后,布置了一个课下动手拓展,自制测力计,并且思考,一根和两根橡皮筋制作的测力计有哪些不同?又该如何标注刻度。

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让同学们讨论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抓不住重点,对同学们的情况估计有偏差,所以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后面动手测量的时间就不够多了,没有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另外,课堂上过渡语需要不断的改进,舒服的课堂需要顺畅的感觉,最担心的就是过渡语的精练与恰倒好处。而本课中,所体现的这点还是不够到位的,还需要多多磨练。科学课上的小组如何分配是个很难调和的问题。如果分组较少,每个小组的人数就较多,短时间内很难做到每个人都能做一遍实验。如果分组较多,这样每个小组的人数少了,但是老师指导起来就比较麻烦,每个小组都指导一遍就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所以,我觉得应该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来分组,如果实验比较简单,就多分几个组,力求每个人都能做一遍,如果实验需要较多人共同合作完成,就少分几个组,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

科学课自有科学课的个性。初为科学教师,要找准科学课的味道。在我的课中,更注重的是课的顺畅,而忽略了科学课的精准,很难做到用词用句的科学性,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而又不失人性,力求造就和谐的师生共同探讨的课堂气氛。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反思: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一步,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认识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认识摩擦力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新课程标准中的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学习科学猜想,通过“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实验表格,通过分析数据学习“分析论证”??..学习交流、合作、评估。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要把科学探究当做科学内容来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案例:

]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师:“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木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生:有时在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变。

生:木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

师:那哪一些同学能利用咱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方呢?下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生: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力计和木块固定,拉动木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种方案行吗?如果这种方案好,好在哪里?

学生讨论。

生:这种方案比咱们做实验用的方法好。优点在如果拉动木板,木块就不会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比较稳定。

生:用这种方法读出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生:而且这种方法还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木板拉动的速度无关。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