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有磁性》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三年级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而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他们对此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本节中的实验有一定的探究性,可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验证和加深,同时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而这些新的发现又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在本节课中通过运用导学—展交—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我感触很深。

一、创设情景,引出探究对象 。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个纸箱内藏入一块磁铁,在纸箱上面放一颗回形针。当我将磁铁放在箱子里移动时,回形针就在纸箱上跳舞了。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由此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的主题。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回形针为什么会在纸箱上跳舞呢?这样就产生了小魔术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接着引出磁铁能吸引什么?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通过设计这样两个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活动: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在进行这一个活动时我首先出示学习目标、要求和方法。这也是这一教学模式中的导学部分。给学生交代清楚后让他们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所准备的材料各不相同,先让学生预测做好记录,再进行验证做好记录,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大家讨论得出结论。在 记录单的设计上,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提前让他们把自己准备的材料名称填写出来,我还把教材中的文字记录改为用“√”或”×”表示,这样减少了学生记录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在展示交流时,一人拿着实验记录单当“小老师”主导展示,大家随机交互活动。在此活动中,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进行评价,进行补充。

第二环节:辨别铁制品

只认识磁铁有磁性这个性质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能力上获得提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三个检验铁制物

体的探究实验,首先是检验5枚硬币是否是铁制的,借此让学生认识用磁铁来检验铁制物品是最快速也是最可靠的;我还拿出不容易辨认的物体进行辨别,这样使学生在头脑中原有的认识有一个提升和丰富。其次是检验小组内几个人的铅笔盒内的文具是否是铁制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他们身边所熟悉的物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个环节我用“我是小小检验员”这样一个练习活动强化学生对磁铁能吸铁的认识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从而引出科学概念-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第三环节: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

在进行这一个活动时我用上课时给大家玩的魔术引入,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让回形针跳舞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磁铁隔着纸,能吸铁)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隔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怎么做实验呢?(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而后,出示学习目标后,给学生交代清楚学习的目标,学习要求及学习的方法。这个环节也是这个活动的导学部分。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进行探究活动。先预测做好记录,再用实验验证再次做好记录,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最后再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和评价。

三年级科学主要以观察课为主,从中穿插实验教课。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年级特点,因此,在进行实验课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进行实验探究要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其次,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时能有序进行。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有的实验可以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动手参与,有的实验只能由操作员完成,其余学生注意观察。像本节课的两个实验很简单,我给了每个学生都动手参与的机会,这样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外,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这一课的三个活动: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做的,隔着物体

能不能吸铁,需要用到的材料是非常多的。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首先十分注重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整堂课我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这样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开放性和良好的纪律之间的矛盾。在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引铁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磁铁磁性的大小也是不同的,磁铁的磁性也是有大小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出准备。

本节课我训练的内容有:对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训练(观察和动手操作以及学会如何从实验数据中生成结果)、认真倾听的训练,书写实验报告的训练,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训练。

训练的方式:训练的方式有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有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随机训练,有时在一个活动结束后进行训练,也可以在授课结束后进行一些练习的集中训练。如;我所设计的作业就属于集中训练。有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拓展。

这节课大致体现了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出示教学目标和要求及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试验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如:在通过第二个探究活动后,班中崔海霞同学发现了磁铁隔着物体的薄厚不同磁力的大小也不同。这也是这节课的亮点。

但由于本人教学水品有限在上课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学生上台用磁铁对螺丝刀进行验证时,本来是一个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很好例子,但由于我应变能力较差,没有很好的因势利导。

(2)由于这种模式训练时间较短,在学生交流展示时生与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显得较为生硬,因此,没有把评价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去。

总之,这些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第二篇:有趣的磁铁 课后反思

《有趣的磁铁》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家长展示课,学生们表现很积极,兴趣很浓,整节课都投入其中,各种实验的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引导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让他们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在这节课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认真和兴趣,这样的有价值新问题往往更新奇,也是学生的兴趣点,老师也要好好利用学生的资源将课堂和知识融和的更完美。最后的应用,都是与生活相关的应用,像冰箱、门吸等,学生会对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知道我们的知识是与实际相连的,其实这也会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课后李玉英老师也对我的课进行了评价和指导,我的课堂设计不错,在课堂调控还存在一点问题。我确实在上课注意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但是出于很多家长在场,没有一直提醒和强调,这是我在以后课堂中还要继续加强的,让他们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课堂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