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牛场小学 陈英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阅读课文。第五单元的5篇课文是以“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的。本课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在前四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对科学精神和四篇课文的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作为这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主要就是继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科学精神的含义,比较理解本篇课文的写法。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完本篇课文后,我感受如下:

一、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基本落实。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课上通过默读、分段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这样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其次在于老师的引导。学生对于怀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这个我采用了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是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初步认识“我”的老师;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明确科学精神的含义;三是让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视频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四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二、抓情感变化体会“最好”

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三、 适当拓展延伸,培养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拓展部分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学过课文在学生都对科学精神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回忆课内关于不迷信权威的事例。学生说出了诸如“两个铁球同

时着地”以及“两小儿辩日”等,对课外的知之不多,于是我又给学生补充两“嗅苹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动发生”两个实例,并让之读后交流体会,进一步明确了对待权威和书本的正确态度。另外,通过两个家庭作业:喜欢坏特森这样的老师吗,说出理由;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间我鼓励学生多角度的个性见解。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遗憾

1、朗读方式过于单一。本课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意图是引导学生自读、自主、自悟,努力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整节课阅读方式的选择我大多采用默读,这样课堂显得有点“安静”,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学习目标不能有效达成,因为无法测量。

2、在体会作者情感变化时,引导不够深入,进而导致学生浅尝辄止。课后反思,在作者“气愤:算哪门子老师?”时,我完全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多读几遍,或分角色、或个别读,加强“气愤”的情感体验,进而与后文“最好”产生强烈冲突,真正达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可我仅仅让学生停留于理解便一改而过。

3、教学组织还是不够严谨,教学语言也不精炼、激励性还不足等等。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处理过细,舍不得取舍,力求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设计内容过多,过细,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对教材的取舍,对学生的引导,语言的精练,这些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第二篇:21课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卓海小学 汤瑞光

《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对学生很有六年级下册最后一篇文章《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对学生很有启发。

曾几何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老师说什么他们记什么,或当一个同学说出自己某一题的答案时,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修改自己的答案??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可惜对我们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缺乏的。那么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应如何建立呢?这篇课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上课伊始,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门。正在学生谈论得激烈时,引出了今天要上的课——《我最好的老师》。“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鼓励学生就课文提出疑问。 “老师为什么骗学生?故意教给错误的知识?” “学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按老师所讲地答,为什么这个老师却打了零分?”“这样的老师怎么会是最好的老师呢?”很多学生积极响应,我看时机成熟,又抛出问题:“是啊,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学生很快有了分歧,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我抓住契机,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去说服对方。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是善意的谎言;有的说这是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有的说老师应正确引导,这种方法不可取??随着争辩地深入,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怀特森这个个性独特的老师,接受了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我想,我没有权利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的看法一定要和我们一致,我们需要等待,也许他们会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明白理解这个特别的老师的一番

苦心。

课上完后,我走出教室,不知怎么的,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尽管学生的辩论还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辩论,很稚嫩,但当我看到学生迫不及急待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样子,我知道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已渐渐苏醒,学生不盲从也正说明他们独立自主。正像一个同学在课后练笔中写道:一个人要自信,要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要大胆地尝试,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甚至还会有发明创造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