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第二版块的学习中,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拓的是课文的意蕴,展的是课文的内涵。至此,感觉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渐渐清晰起来。

于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对课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怀特森先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感情转变。这给我一个启示,当你深深地沉浸在课文的文字中,你总能发现它的可读之处,可教之处,可掘之处。这是研究这一课给我的最大收获。

 

第二篇:袁新华教学反思4:《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 袁新华

小学六年级下册《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对学生很有六年级下册最后一篇文章《我最好的老师》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写我的科学课教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这是一篇充满理性的文章,思辩色彩浓厚,主题明确,对学生很有启发。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或当一个同学说出自己某一题的答案时,其他同学迫不及待地修改自己的答案……不盲从,不迷信,敢于怀疑,敢于否定,这种科学的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可惜对我们学生来说无疑是相当缺乏的。那么这种全新的价值观,应如何建立呢?这篇课文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刚上课的时候我就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自己的想法,五花八门。正在学生谈论得激烈时,引出了今天要上的课——《我最好的老师》。?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鼓励学生就课文提出疑问。 ?老师为什么骗学生?故意教给错误的知识?? ?学生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按老师所讲地答,为什么这个老师却打了零分???这

样的老师怎么会是最好的老师呢??很多学生积极响应,我看时机成熟,又抛出问题:?是啊,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吗??学生很快有了分歧,一部分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另一部分持反对意见。我抓住契机,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去说服对方。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是善意的谎言;有的说这是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有的说老师应正确引导,这种方法不可取……随着争辩地深入,学生渐渐地理解了怀特森这个个性独特的老师,接受了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倾向于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也有部分学生坚持认为独立思考和判断,敢于怀疑的精神没有错,但接受不了怀特森老师的古怪做法。我想,我没有权利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的看法一定要和我们一致,我们需要等待,也许他们会在以后的某一天里明白理解这个特别的老师的一番苦心。 课上完后,我走出教室,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尽管学生的辩论还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辩论,很稚嫩,但当我看到学生迫不及急待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样子,我知道学生的学习热情已被点燃,他的主体意识已渐渐苏醒,学生不盲从也正说明他们独立自主。正像一个同学在课后练笔中写道:一个人要自信,要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要大胆地尝试,这样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