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反思评价

反思: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这部分内容。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以及“图形的缩放”后安排的内容。比例尺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1、教学中我能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由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本节课,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与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

不足之处:但是,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又是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得还不是很恰到好处也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方面不强,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二篇:比例尺教学与反思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课堂上将紧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和画图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比例尺的用途
  师:课前我拍了一张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生:想!

师:(出示照片)这是谁呀?(老师自己的照片)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老师这么大的一个人是如何不走样的完整的站到这张照片里的?

生:缩小并且在整体变化中,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实际物体缩小若干倍以后画到图纸上。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中国地图、某个学校平面图……

 二、活动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小小设计师活动:

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发现,把实际物体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想法,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吧!

1、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做好分工安排,选择教室内周围是长方形面的物体量一量.(如:地面的长、宽;桌子上面的长、宽;黑板面的长、宽;书橱平视面的长、宽……。)

(2)、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

(3)、用直尺和三角板在纸上绘制出你们组测量物品的平面图。

    2 、小组测量并画平面图。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设计方案认识比例尺。
    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说一说你们组设计的结果?(生说,师选择板书:课桌面:长60厘米,宽45厘米;平面图的长6厘米,宽4.5厘米)问:长60厘米,宽45厘米是课桌面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长6厘米,宽4.5厘米又是课桌面的什么?(板书:图上距离)哪个小组也测量了课桌面的长和宽呢?和他们测量的数据一样吗?(一样)看来这个组测量的数据是很准确的!
    师:课桌面长60厘米,宽45厘米,桌面这么大!他们组把课桌面的实际距离长和宽都同时缩小了10 倍就得到了相对应的图上距离,同时还画出了这样的平面图,他们的想法多好呀!

    师:其它组还有想汇报的吗?…

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一样,都是把测量物品的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倍数以后进行画图的。(指板书)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组数据,它们缩小的倍数是相同的。我们学过了比的知识,那么图上距离的长和宽与相对应的实际距离长和宽,它们的比化简一下, 6∶60 =1∶10 4.5∶45=1∶10 这两个比是一样的。
    师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相同的,都是1∶10,大家是怎样理解的?

生: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厘米;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倍。

    师小结: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厘米,也就是把实际距离10厘米缩小10倍变成1厘米画出了这样的平面图。(指生展示的平面图)
    师:经过比较,我们发现这幅图是按照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几比几画出来的?
 生:1∶10

师: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想一想1∶10这个比例尺是怎么得到的?谁再说说什么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指生展示的平面图:1∶10())在这样的比例尺中,图上距离用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用10厘米表示。
 师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 的比。(板书:前项是1 的比)

三、练习巩固

师:经过探究大家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判断题: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

3、比例尺是一种测量的工具。 (    )

4、0   40   80  120千米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20千米。(    )

5、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    )

选择:

1、比例尺

A 是一个比    B 是一把尺子    C 是一个比例

2、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

A  1∶900000       B  1∶90000      C   1∶900

 3、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  )千米。

A  24           B   240        C  2400

四、拓展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民国时期的铜钱,你能看清吗?

生:看不清?

师:怎么办?

生:放大就能看清。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比例尺呢?回去思考,搜集材料,下一节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谁来谈一谈?
  六、布置课外作业
   运用一定的比例尺画自己家的住宅平面图。

教学反思:
     新课的导入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整节课学生探究过程的好与坏。利用老师自己的照片引入时,立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把学生带进了数学的学习当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当小小设计师,分组合作进行测量教室周围物品并画平面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再创造性,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学生发现实际距离长和宽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就得到了图上距离,又发现自己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长和宽与实际距离长和宽的比也是相同的。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到了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就是比例尺,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得很深刻,很好的完成了新知的整个探究过程。
    练习巩固时,题目设计的较好,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更加深刻。作业布置的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降低一个难度,只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