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举例

遵循四步阅读,探究小说教学

——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结合新课标第四学段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说教学模式。小说,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学体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众多文学体裁中,学生对读小说兴趣是最浓的。小说阅读教学,更因为它的内容的丰富性、情节的曲折性、形象的多异性、主题的蕴涵性等特点而呈现出了教学的多样性。在此我以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谈一下我的“四步阅读小说教学”的构想与反思:

二,教学思路设计

一)初读作品,辨析主人公。

探究一:从标题上看,这篇小说写的是于勒,但从小说的内容看,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吗?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1、讨论前,教师提示:如何判定一个人物是否为小说的主人公呢?有三个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创作意图。请大家开始快速阅读,做好记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学生通读课文,开始思考批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成果。

3、教师归纳。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这样出现的,一是出现在全家人的谈话中,二是插叙介绍,三是出现在游船上,小说真正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探究二:于勒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可老师感觉于勒这个人物在文中无处不在。大家的意见是怎样的?从文中寻找信息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再一次速读课文,整理相关信息。小组交流,明确:首先从构思看,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但小说以“我”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用明线,详写“我”的父母对于勒叔叔的态度的变化,于勒只是作为暗线来虚写和略写的,他的身世浮沉,际遇坎坷,都被置于幕后,而把菲利普夫妇推到幕前表演。其次从小说的主题看,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小说的主旨往往是通过主要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这篇小说无疑是讽刺和批判拜金主义的社会现象的,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正是这种拜金主义思潮的体现。因此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而于勒只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二)、研读作品,体会精妙构思

我们一起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下面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研读,疏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线索,并提练一个字概括情节内容:

从课文顺序上看:[盼]于勒——[赶]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从小说情节上看:[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探究三:作家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①为什么将“赶于勒”以插叙方式安排?②为什么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这样设计:于勒来过几次信,再以写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吗?改后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活动,确定小组发言人;相互交流,一人发言,其它同学可作补充。

讨论明确:

①巧设悬念,开头反复渲染盼归的气氛与心情,埋下伏笔;

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构成情节的曲折美,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③安排船上相遇给人物亮相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展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具有一种较强的讽刺意味。

教师小结:小说构思精妙,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致,扣人心弦。,给人以回味咀嚼的余地

(三)、赏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除了以精妙的构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而经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读细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去品析。这篇小说写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骂于勒,高潮部分)

师生互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下朗读课文相关片段:

1、在游船上,父亲被太太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于是请家人吃牡蛎,他故作高雅,摆架子爱慕虚荣的高峰,同时也是不幸的开始。母亲的一番话别有情趣:(读23段)

2、当父亲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时,突然发现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骤而紧张,以至失魂落魄:(读25段)

3、在母亲的要求下,父亲再一次向船长走去,在极度的担忧与恐慌中终于证实那就是于勒。这一消息对于母亲如同晴天霹雳,怒火如同火山爆发,他们虚幻的幸福峰巅一下子跌入了现实的悲苦深渊:(读38段)

4、也许是对叔叔不幸的一丝同情与怜悯,我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但母亲仍不忘作了最后一次精彩的表演,让其卑劣自私的灵魂再次曝光:(读46段)

探究四:在对人物的描写中,哪些词句最有表现力?抓住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词句评析人物形象。

1、赏读示范: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赶紧”,“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低声”等词语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小组合作,学生读句品析,评说人物形象。

3、教师小结:通过品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唯利是图,虚伪,自私冷酷的形象,他们以贫富为兄弟相认的原则,在他们眼中,情不如钱!

(四)、评读作品,与人物对话

赏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吗?例如:老师读完后,我想对作家说:莫泊桑,谢谢你的一支妙笔,向我们勾画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生活,是人类的悲哀!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说几句好吗?学生练习用“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     )说……”句式自由说出一组句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切忌空洞,要有感而发。

附 课堂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三,课后反思

“四步阅读,探究教学”,在师生合作交流中结束了《我的叔叔于勒》阅读教学,回想一下,体会颇多:

1.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当深钻文本,在教学设计切入点的独到之处和核心问题的设计上下足大功夫。作为文学作品的精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面对这样一篇传统篇目,怎样教学才能实现耗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核心问题才能实现创造性地教学,实现不落俗套的教学,实现高效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课前,我阅读了大量有关本课教学方面的资料,并查找阅读了许多有关鉴赏《我的叔叔于勒》的文章,获得了很多启发,对文本做了非常熟悉的把握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四步阅读,探究教学”的基本实施方案,为较好的完成本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设计好核心探究问题这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互动的的关键。为此,我设计了四步阅读,探究教学法:初读,解决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研读,体会情节安排的曲折美,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赏读,品析人物性格,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评读,呈现心灵的独白,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从而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的主题,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再教育。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文本的意义和乐趣。

3.强化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具体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而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提练整合小组的观点,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实行“四步阅读,探究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对文本解剖式零零碎碎的解读为对文本总体把握,探究后有感而发的赏读,既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让语文课阅读教学呈现生机,让课堂变得灵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究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让三者真诚的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文本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舞台,也成了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过程。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张存香]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案例

李渠中学 张存香

一、指导思想:

1、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素养,促成健康人格的形成。

2、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母爱,理解母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二、课前准备

1、同学们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歌曲、优秀范文或片段。

2、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3、将心中最想与母亲说的话描写出来。

三、深情导入

世界上最深沉、最博大、最崇高的爱就是母爱,当我们上学时,是谁亲切的向我们招手?———是母亲,当我们遇到困难左右彷徨时,是谁为我们指点迷津?———是母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展开一次以母爱为主题的活动。

四、活动过程

1、小组内交流课前准备,每组找一个代表展示:

生1:我知道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生2:我知道郑振峰的名言: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的伴侣

生3:我看过这样一个通过细节描写突出母爱的片段: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母亲和孩子,他们在船上渡河,有

一回,母亲给孩子削苹果,削到一半时,船体突然猛然摇晃了一下,母亲手里的刀在那一刹那间插入了自己的胸膛,为了不让孩子知道,无私的母亲就在一瞬间拔出了刀,继续为孩子削苹果,幸好女儿没有发现,母亲似乎因为女儿没有发现而高兴。其实,无私的母爱让这位母亲不感觉到痛了,对,就是为了多看女儿一眼,为了这个,这位母亲甘愿忍着疼痛坚持了三天,为了爱,母亲坚持了三天,最后才安心的死去......母爱真的是无私的。

生4:有通俗歌曲《妈妈的吻》、还有阎维文《母亲》。接着同学们合唱《妈妈的吻》。

2、选择一件能表现母爱的具体事例,能恰当地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10分钟当堂练习,然后展示。)

生1:

生2:

生3:

点拨:大家说的都很好,母爱真的很感人,你们说的每一件事例中,感人的地方可能不止一处,妈妈那熟悉的身影,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动作可能都包含着一个浓浓的爱字。把这些细微的地方写出来,母爱就显现出来了,是吗?我也准备了一个片段,大家来共同欣赏一下:

记得有一次,窗外下着小雨,我一起床就快七点了,匆匆吃过饭,背起书包准备换鞋上学,妈妈拦住了我,想叮嘱几句,也许怕我嫌烦,她迟疑了一下,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就轻轻地打开了门,我穿鞋时,母亲在一旁站着,似乎想为我做点什么,于是她把我的伞打开,看是不是好使,接着又合上,合到恰当的位置,保证我出门一按就能打开,妈妈做完这些,我的鞋带还是没有系好,她索性就蹲下来,帮

助我系好了没系完的鞋带。我匆匆出门,走到村口拐弯处,回头一看,妈妈还在家门口向我这里张望。我能感觉,那眼神将一个字悄悄地写进了我的心里。

交流:文中的那位妈妈是你的妈妈吗?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母爱?

展示:生1 、生2 、 生3

教师总结:其实刚才这位小作者把妈妈的爱体现在这些细微的举动上,准备雨伞是爱的细节,系鞋带是爱的细节,路口的眼神是爱的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不是吗?

3、感情升华。激发学生感恩的情结。

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活动总结: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从同学们的言语中,我也能感受你们对母亲的爱,你们长大了,知道用心去理解母亲了。下面我们共同聆听《烛光里的妈妈》,把这首歌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健康!永远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