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六年级下册数学

2、课时:2课时

3、课前准备: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多媒体课件。

二、   教学课题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实际问题。

三、   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中国地图、零件平面图等相关资料,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情景引入 →自主体验角色→ 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研究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比较缩小和放大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四、   教学方法

利用课件、视频等,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3、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4、     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5、     完成作用,教师质疑。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如果我们想把整个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

生:有可能,把它画在地图上

师:对,今天老师就把中国地图搬进了课堂。

【百度搜索中国地图】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B5%D8%CD%BC&in=18318&cl=2&lm=-1&pn=0&rn=1&di=48218758203&ln=2001&fr=&fmq=&ic=0&s=0&se=1&sme=1&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23pn2&-1%23pn1&-1#pn2&-1

师: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把960万平方千米的大中国画在这张没有半个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

生:把它缩小。

师:对了,就是把我们的祖国缩小画在地图上的。老师这里还有一幅中国地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地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师:为什么大小变了,而形状没有变呢?

生:因为它们缩小的倍数不同,所以大小不同,而形状相同。

再出示一副螺丝钉的放大图。

师:这幅图是否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的螺纹?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亲手试一试,把我们的操场平面图画出来呢?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课前我们已测量出操场的长是80米,宽是60米,请你们把操场的平面图画在老师发给你的白纸上,并完成表格。

在下表中填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师:同学们的作品都完成了,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

学生汇报。

(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请这些作品的设计者来说说你们是怎样设计的,并指出你所画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各是多少,它们的比值是多少。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8厘米:80米=8:80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4厘米:80米=4:8000=1:2000

3厘米:60米=3:6000=1:2000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比例尺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操场平面图)这些平面图的比例尺各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比例尺,请同学上前台找到两幅中国地图上的比例尺。

生找到,教师板书:1:600000

请学生说说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说法。

出示线段比例尺,请学生思考表示什么意思。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F%DF%B6%CE%B1%C8%C0%FD%B3%DF&in=25015&cl=2&lm=-1&pn=5&rn=1&di=149951160&ln=1089&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

学生汇报。

学生尝试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强调书写格式。

在出示螺丝钉放大图的比例尺:60:1

与上面的比例尺比较,有什么不同。

总结相同的和不同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后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判断。

⑴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⑵比例尺的后项不能为1。

⑶比例尺的前后项可以单位不同。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外作业

回家找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六、教学反思

《比例尺》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以理解,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这样一节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情景引入 →自主体验角色→ 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研究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比较缩小和放大比例尺→巩固与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布置研究性作业。

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中国地图和螺丝钉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并且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到画图的标准,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 在学生认识了比例尺后, 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的比例尺知道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抓住1:6000000、1:150000000、 60:1…….进一步认识比例尺有放大功能,也有缩小功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不拘一格的从多角度来思考比例尺的意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本节课在教学时,也有一些处理不够恰当的地方:首先,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我所设计的导入情景,学生们对越来越小的中国地图的平面图很感兴趣。在这里,我应该组织学生深入讨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从而初步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在出示几幅图片后还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的例子,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我为了体现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设计了试画教室平面图进行自主研究学习的设计思路,学生们基本上都能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出教室地面的平面图。但是,在这里我缺少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绘制的教室平面图大小不同,用哪个画出来的平面图面积大一些?没有更深入地利用好这个活动。第三,在让学生总结比例尺的意义时,过于匆忙,应该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逐步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四,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这主要是比例尺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也没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上好一节课是需要很多准备工作的,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备课一定要备学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与认知心理,预设课堂的生成,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这就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我还要自我加压,不断磨练,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七、教师个人介绍

姓名:王素红  职称:小学一级

省份:河北省  邮编:052160  电话:0311——88058168 

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藁城市常安镇大常安小学

通讯地址:石家庄地区藁城市常安镇大常安小学

    我执教10年来,长期进行教育教改,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然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强调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主学习,自我调控等。所以在新数学课程实施中,由于各种培训的局限性,应该鼓励和引领数学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第二篇:比例尺教案

比例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填空(课件出示)

1千米=( )米 1米=( )厘米 1千米=( )厘米

4千米=( )厘米 5千米=( )厘米 200千米=( )厘米 1000厘米=( )米 3000000厘米=( )千米 60000000厘米=( )千米

2、用格尺在练习本上划线段

1厘米 10厘米 1米(有学生会发出质疑) 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交流汇报后导入新课:人们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时,往往因为纸的大小有限,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画在图纸上,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成图。这就需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

二、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再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6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老师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教室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3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300厘米。

学生3: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3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3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得真不错,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者: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

3、出示各种比例尺,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各种比例尺……

说说他们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米或( )千米。

(2)再次课件出示这些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比例尺是一个比;比例尺的前项和后项的单位相同;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你们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吗?(打开书先帮笑笑解决一下问题)

教师:图中比例尺1:100还表示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

学生交流(略)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 )米,宽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汇报算法

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

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

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研究性作业

1、课件展示练习

应用1)在这副图中,量得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是4.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0千米。你能计算出这副图的比例尺吗?

(2)选择、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1︰2。 (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 )

(3)判断、

(1)用1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千米,这副图的比例尺是( )。

A 1∶900000 B 1∶90000 C 1∶900

(2)1∶240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实际是( )千米。

A 24 B 240 C 2400

应用2)我们学校操场的长是200米,宽是100米。同学们,你们能自己确定比例尺,把操场的平面图画下来吗?

五、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