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毫米教学反思

玩中学、乐中悟-让兴趣贯穿整个课堂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米和毫米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认识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展开学习。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悟。在实际活动中感知分米和毫米并提高估测能力;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加深对分米、毫米的理解和应用;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我在选取学习素材方面,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趣味性。

一、找准学生兴趣点,巧妙导入

上课伊始,通过几个问题“同学们晚上睡觉时做过梦吗?都做过什么有趣的梦?跟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分享了几个有趣的梦后,我顺势一转,甜甜也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他梦到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老师做个他的招牌动作你们猜猜是谁?孩子们蠢蠢欲动先怕猜在后面最后不约而同喊出“孙悟空”,然后引出他神奇的兵器——金箍棒,孩子们畅所欲言的说着金箍棒的神奇之处。然后出示我带来的不同的金箍棒,整节课围绕着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展开,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为整节课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二、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在一声“变”后我拿出准备好的金箍棒,让孩子们估,然后变短再估一估。从而引出以前学过的米和厘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稍做复习后,金箍棒继续变短再估一估,然后小组合作测量,结果用厘米没法测量了,就这样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毫米,使学生们意识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并初步感受到了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通过以旧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抓准生成点,充分利用生成资源

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尺子,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发现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所以一厘米就是十毫米。我赶紧把这一重大发现记在黑板上,为下面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埋下伏笔。有的同学发现五毫米的那条竖线很长,这为快速测量奠定基础。 在认识分米时,刚认识了一分米有的同学就发现了十分米就是一米,我顺势引导他说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当老师去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全程渗透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中,都用到了估测。估测能力既是生活实用的能力,也是建立分米意义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估测意识,我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难度从刚开始估测一米到30厘米再到1厘米最后到6毫米,从借助工具到直接估测。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

五、变抽象为具体,重视用手比划

用手势比划长度单位,是建立相关概念的重要活动。在认识了一毫米后,先让学生们用铅笔在尺子上指一指,然后摸一摸(1毫米的银行卡)感受一毫米。接着经历“比划——验证——修正比划——再验证??”的过程,使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认识分米的时候,也是经历比划——在尺子上验证——修正比划——在验证。在不断的比划中,学生们对毫米和分米的大小已经有了准确的认识。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上课过程中语速有点快,导致重复。教学环节上丢了很多地方,有的准备好的材料没有及时展示。另外就是板书有些潦草。

总之,本节课还算比较成功,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学的很扎实。

 

第二篇:4.认识米 米和厘米

第三课时 认识米、用米量

主备人:郑榴慧 参与人:郑榴慧 宁金香 毛惠丽 付佐英 使用班级:二(7)(8) 使用时间:2014/9/5 使用人:郑榴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5.学生比划1米的长度,加深印象。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4.1米厘米有几个10厘米?有几个2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

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导入“米的认识”。 在上节课认识厘米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认识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