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2)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行程问题(2)的教学反思

和义学校 陈竹云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特别是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直以来是我们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节课学习内容是行程问题的第二课时追及问题,教学重点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课前的准备,上课的反思,我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深的理解。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很多收获:

1、 合理组织安排教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都属于行程问题,追及问题比相遇问题较难理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我在引入环节是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背景引入的。情景1由学生画图独立完成,达到复习相遇问题的特征及相等关系;情景2的出现是对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入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由于例题及变式练习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内容又处在同一背景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几个问题间的联系和差异,使学生明白此类应用题的特征,进一步提炼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2、运用线段图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审题,理解题意,找到相等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借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线段图中各量间的关系找到题目中隐含的相等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在讲解例1时,安排学生读题画关键词语,动手演示理解题意,教师教给学生画线段图,运用线段图找到相等关系。在变式练习及例2教学中,由学生尝试画线段图寻找相等关系,学生能很快列出方程进行求解。运用线段图分析比较数量关系,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繁为简,使等量关系更明确,为学生理解题意加起桥梁。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对比,灵活选择合理的解法

1

在分析两个例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再重点比较两个例题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学生的回答找到两个题目的通法。其实例2可以转化为例1的情况,所以相对关系一样,求解也引刃而解。 变式1的练习改为求爸爸的路程,有两种解法:一是算术求法,二是列方程求解。我在这里只是想着方程求解,忽视算术解法更简单,备课不能死板。变式1的设未知数有两种:一是直接设未知数;二是间接设未知数,我在说间接未知数时,有些快,应讲清楚什么叫设间接未知数。在寻找变式1等量关系时,要尽量抓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本题求路程可以借助时间相等关系建立方程,也可以借助路程相等关系建立方程。让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理解每种解法的简便性,以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我在讲课中,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解法的对比,不同解法的目的是什么,考虑比较欠缺,否则教学效果会更好些。今后要钻研教材更细一些,思考更全面些。

4、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的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把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作为重点来进行教学,不断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努力使学生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课的过程中虽然有学生合作学习,动手画图找相等关系,但时间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真正体会线段图的作用。学生认真画图后,我感到纯是模仿较多,不会借助线段图找相等关系。应该好好分析线段图的用途,是解决较复杂问题常见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使我深刻体会到:课前备课时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设计好教学内容外,一定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真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对题目的处理要合理全面

本节课中,有两处处理较欠缺,不完美。变式1的处理可以结合例1展开,在例1中找到两个相等关系:路程和时间两个都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相等关系列方程。在处理变式1时避免教师花时间引导学生列方程了。对于讲完例2后欠小结,指出两个例题的联系,找到通法。

2

本节课测验结果是25人作对,10人有错误。我把学生错的题目分析一下,发现5人按相遇问题来做的,另外5个瞎列方程。课后我把试题给他们重做,要求画出线段图,结果其中有4人会做了。追问原因:太紧张没看清题目、没分清长短线段。另外6个的原因:读不懂题目,二者分别在两地同时同向而行什么意思?找不到相等关系。 总之,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清题意,寻找各量的关系。我感到学生的困惑是读不懂题意,找不到各量间的关系,不会列方程。通过反思,我再讲应用题时,不要快,题目不要贪多,要精,有典型性,适时变式练习,抓各量之间的关系,尽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时刻伴随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3

 

第二篇: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行程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行程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一、 相遇与追击

例1、A、B两站间的路程为448千米,一列慢车从A站出发,每小时行驶60KM,一列快车从B站出发,每小时行驶80KM,问:

(1)两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2)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如果慢车在前,出发后多少小时快车追上慢车?

(3)两车相向而行,慢车先开28分,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两车相遇?

练习:

1、甲、乙两站相距245千米,一列慢车由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50千米;同时,一列快车由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0千米;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经过几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

2、甲、乙两人由A村去B城办事,乙临时因事耽误了30分钟,若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每小时快5千米,那么乙用了2小时追上甲.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及追上时离A村的距离.

3、小明每天要在7:30之前赶到离家1000米远的学校上学。一天,他以80米/分的速度从家里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带了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5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在途中追上了他,问爸爸追上他用了多少时间?追到时离学校还有多远

二、 顺水与逆水

顺水、逆水速度:

例2、一艘轮船在甲、乙两地之间行驶,顺流航行需6小时,逆流航行需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每小时2 km。

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1. 一艘轮船航行于两地之间,顺水要用3小时,逆水要用4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

求水流的速度.

2. 一船在两码头之间航行,顺水需4小时,逆水4个半小时后还差8公里,水流每小时2公里,求两码

头之间的距离?

三、环形跑道

例3、一条环形的跑道长800米,甲练习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行500米,乙练习赛跑,平均每分钟跑200

米,两人同时同地出发。

(1)若两人背向而行,则他们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2)若两人同向而行,则他们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

1、一环形公路周长是24千米,甲乙两人从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出发,背向而行,3小时后.他们相遇.已知甲每小时比乙慢0.5千米,求甲、乙两人速度各是多少?

2、 张明每天去体育场晨练,都见到一位田径队的叔叔也在锻炼,两人沿400米跑道跑步,每次总是张明

跑2圈的时间,叔叔跑3圈。一天,两人在同地反向而跑,张明看了一下计时表,发现隔了32秒钟两人第一次相遇,求两人的速度?第二天,张明打算和叔叔在同地同向而跑,看叔叔隔多少时间再次与他相遇,你能先给张明预测一下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