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教后反思

《九色鹿》教学反思

许洪月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本课主要是针对故事中的二个重要角色进行分析,赞扬九色鹿舍己救人和勇敢善良的高尚品质,谴责了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的可耻行为,揭示了诚信这一主题。

本课教学目标比较集中,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熟读课文,解决课文字词障碍.为第二课时的重点教学做好铺垫。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通过“你觉得九色鹿是一只怎样的鹿”、“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二个问题展开,对文中的五个角色进行分析,其中又以九色鹿和调达的分析为主。

在解读九色鹿时,我让学生静心默读,圈点勾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解读,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角色内涵。如,第二节是表现九色鹿的重点语段,在分析这小节时,让学生紧扣“汹涌的波涛”、“立即”等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想象九色鹿的毫不犹豫和奋不顾身,从而感受九色鹿的勇敢。而在第三、四小节分析九色鹿的善良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九色鹿和调达的对话,在对话这一情境中感受九色鹿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在解读调达时,以“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挖掘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看到皇榜后的见利忘义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揭露调达的卑劣,与九色鹿的美好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对调达的卑劣行径进行斥责,有感而发,是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通过教学,感觉本课设计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多样,避免了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也比较有兴趣,尤其是课文中的几处留白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想象更容易进入情境,从而体会角色身上所蕴含的品质,比老师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好。但是整堂课在节奏把握上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对调达角色的解读上受备课影响,偏向于强制性地把角色往“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三个词语上靠,而忽略了学生本身接受和体悟的一个过程,导致学生对角色还没有体会深刻,我就已经揭示了人物的品质,这块给予学生自主体会的空间太小,在处理上课再深入一点,更细腻一点,尤其是学生在角色朗读中应该给与积极的及时评价.

 

第二篇:《九色鹿》教学反思

《九色鹿》教学反思
                     二年级4班    贺爱雯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严惩。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一读便懂,是一篇 “浅文”。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大胆地说,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分成了“课件激趣导入新课”、“精读感悟人物形象”和“表演故事体会道理”三大版块,最后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整个教学设计都围绕课题来展开。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说自议自己的所得所想,反复出现“九色鹿啊,你是一只     的鹿?”,“调达啊,你是一个       的人?”的句型,让学生逐句逐段归结出课文中心人物九色鹿和调达身上所蕴涵的思想品质,即九色鹿:漂亮、勇敢、见义勇为、不求回报、敢怒敢言;调达: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忘恩负义。……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课文中人物语言很有特色:

(1)调达在被九色鹿救下之后,“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此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站在国王的皇榜前,调达的心里会怎样想呢?(我觉得这些正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契机,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引导,不就彻底解决了自己的疑问了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读书和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书和思维过程中,深刻认识善与恶、美与丑,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如果我能想到让学生替国王写皇榜这一环节,就能够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课件在课堂上总是提前跳出下一环节的内容,没等学生思考就看到答案了,这是本课的一个意外,同时也提醒了我,上课前必须严格检查课件是否满足上课的要求,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