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平面镜成像一课体会

洛阳市许惠琴名师工作室观课体会

——观《平面镜成像》一课体会

彭 现 伟

20xx年12月15日,洛阳市外国语学校许惠琴名师工作室再次到我校送课,让我校教师又一次感受了课堂的精彩,我有幸观摩了《平面镜成像》这节课。纵观整堂课,教师从生活实际进行引入,使学生感到贴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八年级光学的核心知识,授课老师利用一系列的设问和分析,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使得学生自主地去接受和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为之后的光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设计上步步为营,层层紧扣,一点一滴的把知识全部引出来。授课老师教态大方,始终带着微笑,感觉和蔼可亲,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整个课堂氛围轻松和谐。从整堂课的设计上很注重细节的体现,更注重学生能力的生成,整堂课中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参与度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亲手实验,分析、归纳、再发现新问题,再分析归纳。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提高。这节课中,我的感受的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引入很恰当。从日常生活照镜子引入新课,贴近生活,容激发兴趣,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积极参与讨论。

二、引导学生很有序。对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设计问题“为什么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

为什么用玻璃板?”对实验器材的使用目的引导学生分析很好,学生通过分析明白“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用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三、探究落实很到位,完全放手把实验交给学生,整个过程中有效落实了目标。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四人一组),把实验器材分发到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让镀膜的一面与线重合,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艰辛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分析很全面。在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展示,授课教师通过课件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并对成像性质做出总结“1、等大、正立、左右相反虚像。2、像距等于物距。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分析和讲解都很细致,最后精简到“像和物体对称”。

五、生成问题很及时。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之前,涉及到实验器材的选择,及时设问“为什么准备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为什么用玻璃板?”师生互动讨论,得出问题答案;在实验进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是否看到有两个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玻璃板和纸面不垂直时的情况,看像和物体会不会重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指出考试容易考的问题。

六、教学效果很明显。学生在整堂课上应该说是真正的做了一回主角,教师则成了一个引导者,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设计出实验,然后观察和测量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下,完全融入了课堂。在教师与学生完全陌生的情况下,学生和教师能很好的配合,学生比较热情的参与实验,可见授课老师的素养显然是相当优秀的,讲课用语精练,条理清晰,教态亲切,和蔼

可亲,使学生完全没有紧张的情绪,积极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

七、问题商榷:

1、虚像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有所交代。像的概念,在本节课

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而且一接触就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虚像”,这需要教师给学生“搭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像,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虚像,然后再让学生判断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但老师显然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是理解虚像这个概念的,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进行交代。

2、等效替代是本节课用到的研究方法,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出。用

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替代的是另一个物体的像,在进行实验前给学生分析时应该加进去说明一下,让学生体会研究物理的方法。

3、关于平面镜成像性质和成像特点,我个人认为它们的实质应该

是一样的,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说“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需要知道平面镜成像性质”这个说法不妥当。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

的东西可以充实到自己以后的教学中去,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听课学习的机会。

 

第二篇:平面镜成像二

平面镜成像二

平面镜成像二

平面镜成像二

备课日期:20xx年 月 日 设计: 审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