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学反思

幼教教学反思

幼教>教学反思(一)

这是中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看看生病的小狗”展开主题“关爱他人”。我的设计是以>故事贯串始终,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小狗,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当我(扮成熊猫老师)和孩子们(扮成小动物)来到“小狗”的家(创设的游戏场景)时,看到“小狗”(幼儿扮)正病怏怏地躺在床上,额头上敷着一块毛巾(这样的情境很自然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情感),他们不由自主地担当起照顾病人的角色。经过一番商讨,小动物们有的给小狗拿水果,有的给他倒水,有的给他讲故事,还有几个开始擦桌子、扫地。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忙而有序来形容。他们还吩咐我呢:“熊猫老师,您帮小狗换块毛巾吧!”我当然欣然往做。(后来,在超市碰到一个孩子随着妈妈一起购物,那孩子远远地跑过来叫我:“熊猫老师,熊猫老师!”四周的人们都好奇地看着我,看得我心里美滋滋的。)在这里,丰富的生活经验化作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他们分工合作,体现了集体的气力。正当孩子们干得起劲的时候,“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我眼前:“熊猫老师,我妈妈说过,多吃蔬菜 身体才会棒,小狗病了,应该多吃一些蔬菜 ,我往买些蔬菜 来吧!”说完,他径直跳到了放蔬菜 的篮子旁,把里面的蔬菜 全都抱了过来。当时,我的思绪似乎一下子被打乱了,由于接下来我设计的环节是大家收拾好房间以后,要一起给小狗表演节目,而那些蔬菜 却是最后亮相的。(由于我的一时疏忽,忘记把预备好的蔬菜 “躲起来”,谁知道会被“小兔子”看见呢。)只见其他孩子一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对啊,蔬菜 里有很(被和谐)生素呢!”“咱们一起来择菜!”他们不由分说,把菜分成几组,蹲下身来,认真地择起菜来??我似乎成了一个局外人,他们全然没有完全按原来的设计进行,但正是由于孩子们的“节外生枝”,而让活动增色不少。现在想来,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正如一棵大树由于枝条旁逸斜出,而有更多的绿阴一样,我们的教育活动,也要为每个孩子提供一片嬉戏游玩的绿阴。教师只有具备了把握课堂的能力、正确判定幼儿对知识的把握情况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角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把那些始料未及的“小插曲”唱好,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冷”,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点点滴滴地积累经验,练习思维的灵活性、灵敏性,“艺”高者言自妙,这样才能保。证每次活动都能顺利进行。试想,当时要是我把“小熊”的话当作耳旁风,接下来的环节依然固守原来的设计,那么“关注每个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发展”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教师预设活动中的幼儿自发天生活动,相对来说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动产生的内容更有爱好性和针对性,也更具有开拓和延伸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预设和天生的关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注幼儿发展的平常时刻,支持和推动幼儿的自发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主动构建者。

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导下,关注与引领幼儿的自发天生活动,已经成了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全新的命题。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幼儿的天生活动,整合幼儿已有的经验,把它和教师的预设有机结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幼教教学反思(二)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分类, 3—6 岁是幼儿期, 6 岁以后就进入童年期了。由于浩然在动手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在我的极力主张下,他要在 7 岁上小学,所以我把浩然的幼儿教育阶定为 4 年。浩然就要进入小学了,幼儿教育阶段也将结束了。虽然在 4 年的时间里我记录的很少,只有区区 130 篇,但也基本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看着长大的孩子,回顾过去的四年,我在反思,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吗?在与孩子共同走过的日子里,作为母亲,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今后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走好童年之路?

从浩然的身体发展状况来看,他的身高和体重均在标准范围之内,但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容易闹点小毛病,今后还要加强锻炼,增强体魄。从早期智育看应该不错,他兴趣广泛,视野开阔,思维也比较敏捷,阅读、弹琴、唱歌、下棋都喜欢。从行为习惯看也不错,基本上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像以前那么爱哭了,还能帮大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作业。从心理发展来看就比较复杂了,可以说喜忧参半,我须注意的地方还很多。

性格:浩然是个慢性子,基本属于粘液质。他的慢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在需动手的地方。如写字、画画、手工等等,为这事我没少着急。但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想改变还需假以时日,想些策略。如时间限制、适当监督、物质奖励等等。粘液质的特征应该有耐心、情绪相对稳定,浩然却偏偏爱发脾气,爱赌气。这可能与大人的负面影响有关,今后又多加注意,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人际交往:仍不能很好的尽快地融入一个新的群体,还需进一步锻炼交往技能。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教孩子学会分享,并在稳固单个朋友的基础上扩大交往圈子。

自信心:若显不足,除非自己有特别的优势,否则不敢表现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缺乏大胆泼辣的人格特质。有待进一步培植自信,甚至有意创设挫折情境,提高心理承受力。

走过的路曲曲折折,今后的路任重道远,愿儿子童年的路充满欢乐。

幼教教学反思(三)

今天电视上播出了台湾教育界关于幼儿教育反思的一个节目,看后,很有感触。

我们许多人容易把幼儿教育简化成“带孩子”,“看孩子”;其实这是很大误解。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甚至比中学、大学阶段更重要。我们不难从身边发现,从事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人的孩子,在其人生成长过程中,要相对比那些父母均是大学教师的孩子更为顺利与更为成功。

在节目中,我看到老师把一个东西装在袋子中,让孩子们猜会是什么东西。孩子们可以提问,比如问老师:它是硬的还是软的?老师就会反问,那些东西是硬的?你为什

么想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最后他们竟然能算出那是一个塑胶恐龙玩具。当然老师没有过多去讲恐龙知识,而是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玩具去让孩子分析判断、自己找出答案,当然中间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孩子们在中间争先恐后,积极参与,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大胆提问以及分析都给予鼓励与表扬;这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幼儿园与小学教育。

他当时所在的幼儿园是当地很不错的一家,但大多是流于背东西、玩玩具,偶尔游戏一下。孩子很开心,但教育的东西不多,孩子参与感不够。在小学,那更是不同,天天大量抄写作业,背诵,如果背不上来,就要父母去学校把孩子领回,当然是让父母去学校接受教育,协助监督孩子。最后孩子们是能背上多篇文章,但孩子们的灵性与个性却渐渐不见了,慢慢就会变成书呆子。走上社会,遇到熟悉的问题,反映快,能背出答案;但遇到不熟悉的,就不知所措,一筹莫展了。

在新西兰,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两种文化下教育思路的碰撞。亚洲人,尤其华人热衷于让孩子考出好成绩,拿奖学金;上硕士,拿博士学位。但当地多数人却不太看中这些,他们期望孩子快乐、健康;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华人喜欢把工作分出三六九等,期望孩子去做教授、当医生,做所谓高级工作;而当地人则看重孩子自身的兴趣,做他们愿意并高兴做的事。说真的,许多当地人佩服华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但等走上社会,这样的状况就不存在了。

一个新西兰朋友跟我讲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孩子从小成长到独立,就象一棵树;它能否成为参天大树,首先取决于他的先天自身条件,包括天资、身体状况等;父母需要给它浇水、上肥,包括剪枝等;但你不能改变他自己选择的合理成长方向,如果硬性扭曲,多数会把它变成供人欣赏的盆景,看起来很美,让主人脸上有光,但其自身的生命力却不强。

 

第二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亚红

[摘要]: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有效提升教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存在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反思零散而不系统,缺乏针对性;反思重教学活动效果,轻活动过程等问题。明确反思目的,提高问题意识,加强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反思是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反思 问题 成因 对策

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就只能是狭隘、片面、肤浅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能停留在经验的积累上。只有经常不断地反思,教师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岁月不断增长。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但在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现就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教学反思意识差,反思公式化

在教学反思中,有的教师把反思作为一种习惯性的经验积累的过程,潜意识地让自己走着一条重复“经验”的道路,“克隆”着同样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错误地将反思理解为活动回忆,只注重复述活动现场与幼儿表现,反思大多停留在对活动后的总结和思考,思考的角 1

度大多从活动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效果是否达成预期目标。将活动反思写成一种公式化的、流水账式的活动记录。而对自己为什么采用某种教法、幼儿为什么有突出表现等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如:上了科学活动《沉浮》,教师反思记录:幼儿对探究活动有兴趣,能大胆尝试,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就是时间拖长了点。

成因分析:一是有的教师把教学反思当成是为了完成课题研究的需求或者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而没认识到教学反思是自觉思考并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方法。二是有的教师在写反思的时候认为教学反思就是一写成功之处,二写不足之处。还有的教师把教学反思误解为是“错误检讨”,把反思活动当成了查找缺点、寻找问题的活动,担心不足之处写出来后,被同事或领导看到后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尽量少写或不写。总是围绕着什么地方理想、什么地方成功、什么地方幼儿感兴趣等问题来展开讨论,却很少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策:转变观念、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首先要让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其次,要充分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以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的过程。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反思 2

中谈到的优点与不足,都是积累的资料、研究的素材。教师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思教学活动,要用学而不厌、从善如流的态度听取同行的意见,收集教学信息,并将同行的意见和自己的感悟一并写入教学反思中。

二、教学反思零散而不系统 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反思内容方面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还有的教师把与反思问题相关的事件都记录下来,反思点没有清晰地呈现出来,导致若干事件描述浮于表面,谈不上对事件的深刻分析。如:在一篇关于幼儿洗手绢问题的反思中,教师开始摘引了蒙台梭利的话,然后提出幼儿通过洗手绢体验快乐.再谈到幼儿听故事,最后又提及幼儿喜欢在操作中学习等。虽然反思中谈到许多问题,但每个问题都是轻描淡写,它们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也没有明确究竟要对哪个问题进行反思。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

成因分析: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接受知识的传授,周而复始,教学工作已经成为毫无新意的机械劳动。诸如“这种方式是否是好的方法?”“能否换种方法效果更好?”“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全班的幼儿?”等等这些问题,未能更深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加上有些幼儿教师反思水平教低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

3

对策:提高问题意识,找好反思点。“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提高问题意识教师要通过学习更新和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教师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找出教学中出现在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找好反思点就是要教师明确反思的问题,教师寻找反思点的方法有:(1)从教育实践的“细微处”人手,找到反思点。如:在教育活动中发现的来自幼儿富有创意的点子、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小方法、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小失误等,都可以成为反思的问题。(2)对照教育理念,发现自身教育实践中的成功或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等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相对照.思考自身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等方面哪些与先进理念和经验相符合.哪些还有差距等,进而阐述个人的反思。

(3)在与他人的对话和交流中发现反思的问题。与幼儿、同事、专家、幼儿家长等进行对话和交流中获得的新的教育信息、新认识,从而发现值得反思的问题。

三、反思重教学活动效果,轻活动过程

有的教师把教学活动看做是一次性完成的活动,因而在反思中注重活动效果的反思,往往将反思停留在对自己教育行为结果的批判上,而对自身教育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教育策略等没有 4

深入的理性分析和建设性思考。缺乏对活动过程的全方位思考,不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实际需求和表现,缺乏对行动过程中自身教学行为、策略的价值性思考,使反思流于表面。如:上了数活动《图形宝宝找朋友》教师的反思记录:在让幼儿根据颜色或形状单一的特征下找图形,他们都找对了。当他们既要根据形状,又要根据颜色找时,有些幼儿找错了,在游戏“找朋友”的环节中找错的幼儿也很多。

成因分析: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有的教师受旧体制旧观念的影响,已经养成教师唯上、唯书的依赖心理,形“灌输式”、“结论式”的教学活动模式,因此,在进行教学反思时教师仅停留在教学活动全程的行动前、行动中或行动后的某一个阶段,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把握以及对问题分析的能力,而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反思途径。

对策:加强对教学活动全程的反思。有效的教学反思必然是对教学行为和活动的价值性反思,这也是一种贯穿教学活动全程的行动前、行动中和行动后的反思。因此,在反思中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活动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再认知,解读自身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与条件,关注幼儿的反应,理解各种教学策略运用的条件性知识,提高教学的决策意识。具体说就是要从教学活动前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前是否考虑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活动中是否注意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幼儿的“智慧火花”、“创 5

新火花”是否得到赞赏和激励;教学是否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还是让幼儿处于专制、服从、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还是“演员”;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教学活动后,反思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教学有效吗;教学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还有哪些瑕疵、败笔。

参考文献:

「1」吴琼 关于提升反思能力 加速教师专业成长(DB/OL)/product.free.10035272.1/ 「2」方海敏 试析开展教学反思的价值及其有效途径(DB/OL) /Age06.Web/Detail.aspx?InfoGuid=c98898c1-b7ee-4638-9c75-4073fe48d443

字数:3260个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