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打印2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辞的体裁特点。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②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领略辞中表现的遗世独立、心胸旷达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及志向。 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把握全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导入

在《桃花源记》中,谁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

陶渊明。陶渊明不仅仅为世人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静谧的世外桃源景象,他还带领我们走进了“五柳先生”,感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

1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367-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鼻祖。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晋书》《宋书》均谓其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但是,他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隐居。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三、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四、文体特点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研读并序

1、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品读并序,思考并序写了几层内容?

2

两层内容:①描述了就任彭泽的心境。②交代了弃官归田的缘由。

3、题目“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和“兮”都是语助词。

六、诵读课文

通过听录音使学生深切感受本文语言的流畅清新、音节铿锵,自然成韵的特点,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走近陶渊明这位田园大师,同时也为诵读打下基础。 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三字句2、1顿;四字句2、2顿;五字句2、3顿;六字句3、3顿或1、2、1、2顿。

七、学生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八、再读文章,把握全文的内容。

1、疏理一下全辞的叙事脉络。学生相互讨论。

明确:第一段:辞官——归途(思想斗争)。

第二段: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家庭生活)。

第三段:纵情山水(社会生活)。

第四段:安度余生(反思与感悟)。

2、陶渊明想象自己从辞官回家一直到如何悠游生活,大家觉得他的情感是否也有一个随之变化的过程呢?那这个情感线索又是怎样的?

明确: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以“归去”两字为核心来解读本文。

可以预设以下几个问题:①从何而归去?②为何要归去?③如何归去?④归去以后如何?⑤归去时及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1、从何而归去?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及学案资料,了解陶渊明出仕及归隐情况。) 明确:从官场而归去。

2、为何要归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小结:“归去”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那一份遗世独立的品格。

3、如何归去?(分组讨论研究)

小结:以上几句话写出了作者归家及抵家时的欢快喜悦之情,表现了归家之乐,所以文章在句式有了一定的变化,由六字句至四字句,节奏明显加快。

4、归去以后如何?

①家居生活——“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②田园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小结: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构成了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会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

面对着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和涓涓泉水溪流,作者表现出了无限的向往之 4

情和压抑不住的兴奋,可是毕竟已经老之将至,在激动兴奋的同时又产生出无限的感慨,一种晚境凄凉之感袭上心头。

5、归去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研究)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结: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

二、总结课文内容

全文以“田园将芜胡不归”领起,接着以“归思”、“归途”、“归家”、“归意”为顺序,依次抒写,最后以“乐夫天命”作结,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本文通过脱离官场之后对田园生活乐趣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向往及热爱之情。

三、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比较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中的出仕和本文中的归隐内容。

五、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过的知识,以及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艺术情趣,并形成400字的文章。

2、背诵全文。

5

 

第二篇:归去来兮辞上课教案

归去来兮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辞的文体特点。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文体;诵读课文,把握节奏,学习小序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欧阳修

2、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隐逸诗人之宗,谁?——陶渊明!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特征

2、诵读正音,整体感知

3、研读小序,了解小序的内容和作用

三、解题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祭酒、参军、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其曾祖陶侃,位至大司马。陶潜是第一位田园诗人,创建了“山水田园诗派”。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的代表作: 诗《归园田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

2、写作背景

1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3、解题:来,助词,无义;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吧”、“啊”。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回去啊!”

辞,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赋的一种。文中多用四字或六字的对偶句,从头到尾分别押几个韵,使句式整齐,富有韵律,读起来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序,这篇韵文的序言,对韵文作了说明。

四、诵读感知

1、 正音

(1)字音

瓶无储粟.(sù) 求之靡.(mǐ)途 田园将芜.(wú)胡不归

轻飏〔yáng) 壶觞(miǎn) ..(shāng) 眄.

流憩(xiá)观 .(qì) 矫(jiǎo)首 遐.

出岫(xiù) 景(yǐng)翳(yì)翳 西畴....(chóu)

窈窕(yǎo tiǎo) 遑(huáng)遑 耘耔(yúnzǐ) .....

东皋(gāo) 心惮(rěn) ..(dàn)远役 犹望一稔.

(2)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 .

2、 播放朗读录音

诵读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是原因之一;“心为形役”是原因之二。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 2

“存”“樽”,写刚入家门的热烈场面,充盈着浓郁的亲情和欢悦的气氛;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写回乡定居后的生活情况。“游”“求”两韵述志;“忧”韵乐以忘忧;“畴”“舟”“丘”“流”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休”韵写春来万物复苏,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有“之”“期”“耔”“诗”“疑”,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总之,第一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应读得“气中声硬”。第二、第三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是自得之意,基调是静谥而愉悦的,应读得“气满声高”。第四段乐天安命,有达观之情,读得旷达、悠然。

3、诵读训练

五、研读小序

(一) 展示自学提纲

1、齐读小序,然后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梳理字词句

2、序文说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几点理由?(用原文语句回答)

3、概括小序的内容,并试图说说其作用。

(二)共同明确

1、略

2、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

3、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

六、当堂训练

抽测字词

七、课堂小结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渊明是属于时代的,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八、布置作业

3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梳理1—2自然段,积累文言知识。

2、理解景物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怀。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展示自学提纲

1、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把握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思路

(二)共同明确

1、略

2、理清思路:

序言部分交代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3、“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恨”有什么作用?

5、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二)教学预设

1、略

2、“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

3、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4、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

5、自责、自悔、自觉、自醒。

(三)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表示辞官归田的原因和辞官归田时的欢快心情。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4

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俏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所幸虽已“迷途”,但“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即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秽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官僚制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含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

五、研读第二段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

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字词

2、陶潜归家的迫切体现在哪里?请找出体现抵家欣喜的语句。

3、本段中出现“松”“菊”等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知还”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上有何作用?

5、陶渊明的归隐之乐有哪几个方面?

6、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怎样的隐士情怀?

(二)教学预设

1、略

2、、“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

3、松菊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常是高洁、脱俗的象征,诗人此处写“松菊犹存”实则是表明自己品性仍在,未被世俗污染。

4、借景抒情,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明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5、家人相迎——一乐;居家之乐——二乐;游园之乐——三乐。

(三)小结

这一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和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居室之乐——庭院之乐)。

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

六、当堂训练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田园将芜,胡不归? ..

5

芜:荒芜

胡:疑问代词,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 ...

奚: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谏:劝止,挽回。

追:补救。

(4)舟遥遥以轻飏 .

以:修饰连词。

(5)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征夫:行人。

恨:遗憾。

熹微:天色微明。

(6)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乃:副词,才。

载??载??:一边??一边??

(7)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就:接近,将要。

(8)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拿过来,端起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愉快,使愉快。

(9)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扶老:手杖

流憩: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

矫:翘:抬头的意思

遐”:远,与“迩”相对。

(10)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景”通“影”,“阳光”之间;

“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盘桓:徘徊。

2、翻译下列句子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6

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3)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5)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3、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轻飏吹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归宿。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觅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

七、拓展探究

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撑,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么?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人室,有酒盈樽。”可见,家里为了迎接陶渊明的归来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我们便可以隐然看见妻子的形象了。她既是一个理家抚幼、能干贤淑的人,又是一个善解人意、温柔多情的人。不论陶渊明的辞官归家会给她带来什么,她都没有半句怨言,早早一番忙碌,给丈夫准备好了一壶酒,并且斟好了满满的一杯,只为给丈夫接风洗尘。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背后,面带喜悦的微笑看着他们。她理解丈夫的心理,看见他的眉头是舒展的,自己心里也便感到快慰了。

八、课堂小结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揭示学习目标

1、 研读第3—4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

7

2、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乐天安命”思想和隐居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第三段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

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作者既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是不是矛盾?该如何理解?

3、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4、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教学预设

1、略

2、不矛盾。“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

3、这是作者在领略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返归自然的惋惜之情。

4、(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 (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 (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

这样写为最后一段的议论与抒怀作铺垫。

(三)小结:

第三段再一次以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其后描写了作者的田园生活和感受,叙述其与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接着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然后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

四、研读第四段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

(一)展示自学提纲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教学预设

8

1、略

2、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

(二) 小结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的感慨,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追求的生活境界。最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二句作为结语,点处全篇主旨。作者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

五、当堂检测

1、找出活用字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

眄庭柯以怡颜( )

倚南窗以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

园日涉以成趣( )

乐琴书以消忧( )

或棹孤舟( )

2、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 )。

(2)尝从人事 ( )。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

(4)悦亲戚之情话 ( )。

(5)幼稚盈室 ( )。

(6)于是怅然慷慨 ( )。

(7)恨晨光之熹微 ( )。

(8)将有事于西畴 ( )。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心 因事顺心( )既自以心为形役( )

夫 问征夫以前路( )乐夫天命复奚疑( )

故 故便求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求之靡途( )四方之事( )

奚 奚惆怅而独悲(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而 门虽设而常关(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

4、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皆口腹自役( )

(2)复驾言兮焉求(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5)将有事于西畴(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8)情在骏奔( )

9

(9)寓形宇内复几时( )

(10)稚子候门( )

(11)遂见用于小邑( )

(12)既自以心为形役( )

5、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三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

空; , ; , ; , 。

答案示例:

你是一片青绿的叶,处身于花团之中;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六、拓展探究

结合已学过的《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说说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并谈谈你对古代归隐现象的看法。

七、课堂总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这篇“辞”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八、布置作业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