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反思

洪溪小学 沈春林

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线段的计算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在这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学习兴趣也很浓厚。我用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这样贴近生活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学习起来不吃力。而且,我始终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辅以钟面,始终在钟面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又比如,在反馈时,我没有抓住一些典型的错例在反馈。一般,这样的学生是有一定的想法的,如果没有反馈出来,没有进行引导、纠正,那么对他的这堂课的学习是有阻碍的。所以,在反馈时,还要做到反馈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错例。

最后,我还有一些始终没有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如何使学生脱离钟面后,能很好的计算经过时间。我想,这是我在这堂课后还需要去研究的地方。

总之,这堂课带给我收获是丰富的、巨大的。

 

第二篇:时间的计算反思

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时间的计算》教后反思

尉犁县第一小学 董桂萍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2及练习十四有关的练习题 授课时数:1课时。

学生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时间对于他们已不算陌生。我所教班级有93%的学生懂得看钟表。时间、钟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面已用了三节课的时间来认识学习了时、分、秒,所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觉得学生应该可以顺利掌握。

教材分析: 例2(一般的时间计算)教材提供了学生从家出发去上学的情景图,利用钟面给出时间的起点

和终点,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刻之间的

时间段。计算时,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

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看分针走过了多

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计算的方法来计

算,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

可以直接数分针走过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5计算。本节课的学习上承一二年级关于时间的认识,下启相关应用题的解答及实际生活相关问题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知道1小时=60分,1分=60

时间的计算反思

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

间的简单计算。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3、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本课重难点:

1、学生掌握换算的方法并进行正确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学生学会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3、计算间隔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问: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1分=( )秒 1时=( )分,今天我们来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时间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有关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例2图,问:①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②你能提出一个关于时间的问题吗?(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同时多找出几组学生汇报,得出计算经过时间的多种想法。

①分针从6起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分-30分=15分

2、练一练P62第2题。

师问:①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②还要等多长时间,是指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所经过的时间?③怎样计算从8:40到9:00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并汇报。

时间的计算反思

④拓展:

A、如果这个同学到达商店门口是早晨9:40,那么商店已经开门多长时间?

B、如果这个同学到达商店门口是晚上7:40,那么商店离关门时间还有多长时间?

C、如果这个同学到达商店门口时是晚上8:40,那么商店已经关门多长时间?

3、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三、巩固:教材P63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交流。) 引导学生练习本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当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在同一个整时内所经过时间的算法,有时可以利用钟面理解。

四、全课总结。

五、 课后作业:教材P64第5—6题。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结合我班的实际,我把例1和例2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教材只设计了1个例题——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在教学例2之前,进行了简单的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复习,主要是为例2做好新课教学的铺垫。

一、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我从一开始问学生每天早晨你们几时几分出门来学校?到达学校时走了多长时间?你知道到达学校的时间吗?从此入手,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紧接着抛出问题,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这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我还注重将新课的教学与课堂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如:对于例2的教学,我将题目变成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学生便发现了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有的学生利用我手中的钟表,发现了用“数大格”的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对于例2的教学,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机会将练习P62的第2题放到新课教学

中,提出3个拓展问题要求学生计算。这样,学生在学习例2的基础上又将知识有了进一步拓展,认识了“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数量关系。并且很快就发现了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节课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2,复习中引出1小时等于60分,1分钟等于60秒的进率关系,这是计算的基础。教学例2时,学生集中出现了列式计算的方法,因而只渗透了到钟面上数格子的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P63练习十四第4题中有这样的题,我就在课堂上稍加渗透,即由看从8:40到9:00,学生得出可把9时看作8: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5:00至6:05分呢?即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6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60+5等于6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5:20到6:15呢,5:20到6:20呢,5:20到6: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即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同时,还可进行一些小活动,如一个同学说前一个时刻,后一个同学说出与前一同学时刻相隔20分的时刻,这样,同学们就可能会有更高的参与积极性,在玩中学。同时,还应该即时抓学生在课堂

上的精彩回答和思想上的闪光点,进行一步拓展,或给于肯定和评价,会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

通过上面的反思,我想一节好课一定有这样一个重要指标:学生在学习时轻松、投入,在他们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个性发展。当然,利用多种媒体或教具优化教学环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一直在努力探究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在今后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究一条新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