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盐城市登瀛小学 潘海燕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位(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的物体,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他们建立了空间观念。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主要先从学生熟悉的美化教室开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图书柜的正面、上面、侧面 ,接着让学生猜猜生活中的家用电器以吸引他们的兴趣,接着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此活动促使学生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然后通过小小摄影师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最后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

摆,看一看,说一说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让学生感受到玩中有乐。 教学观察长方体时,我主要采用先让学生坐在位置上观察,接着换个位置观察,由于坐在正对面的四个同学正好看到两个面,而坐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同学正好能看到三个面,便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由于经验有限,还有许多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第二篇:9海燕

9、海 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初步了解散文诗体裁特点。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训练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载体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落实双基(读一读,写一写)

1.生字词认读,多媒体展示,学生分小组填写

呻吟 胆怯 翡翠

掠起 蜿蜒

2.多音字辨识

号 混 吓

3.作者介绍

高尔基(1868--1936)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4.背景介绍

高尔基在19xx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5.了解海燕

海燕是一种水鸟,体色苍灰,两翼细长,常掠海面疾飞。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构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己练读

3问题探究

①.这篇课文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哪几个时刻海面景象的变化?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暴风雨将要来临

? 暴风雨逼近之时

? 暴风雨即临之时

? 线索:以暴风雨渐次迫近为线索

②文中描写的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斗志昂扬、勇往直前、英勇无比

高傲地飞翔、碰着、直冲、叫喊、勇敢、欢乐 叫喊、飞翔、穿、飞舞、精灵、大笑、号叫

四、作业:

生字词默写

配套练习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内容,回忆背景

二、 再读课文品析文章象征意义

1学生分段

2问题赏析

1.文章出现了哪些象征意象?

大海、狂风、乌云、海燕、暴风雨、海鸥、海鸭、企鹅、波浪、太阳、闪电

2.圈出这些象征意象描写的词语

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

暴风雨:象征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

海鸭、海鸥、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

乌云、闪电 狂风:象征一切反动的黑暗势力

海燕: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3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反复,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经近在眼前,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呼应前文,有力收束全文;点明中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革命,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分析文章的对比、烘托的手法

1写其他海鸟有什么作用?

对比,反衬海燕的高大形象

2为什么要写风、云、雷、电?

烘托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的高大形象以及发出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

四、拓展延伸,体验升华

斗转星移,逝者如水。转瞬间,一百多年过去了。而今,俄国的革命形势与百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就连国家名称也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独联体(包括俄罗斯)”的变化,真是风云变幻、世事沧桑!但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仍有不朽的生命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让海燕的积极、勇敢、乐观的战斗精神在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下面请大家以“暴风雨”为话题讲述自己的故事,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遭遇过怎样的暴风雨,又是如何战胜暴风雨并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

五作业

以“暴风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板书设计

海燕

高尔基

象征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对比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波浪 革命先驱者

狂风乌云闪电 烘托 假革命不革命者

暴风雨 革命力量

《海燕》

公 开 课 教 案

讲课人:孙发坤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海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地位

《海燕》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要求是: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掌握象征手法。

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借助海燕赞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教学课时为两课时。

八年级的学生,感悟能力偏低。再加上《海燕》象征手法的运用,学生对当时写作背景的陌生,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

根据以上特点和教学目标必须三个维度融为一体的要求,我把教学目标设计为: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海燕的形象,感悟文章主旨。

2、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象征的作用。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一为教学重点。目标二为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这首散文诗充满激情非常适合朗读,所以我采用朗读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的把握,让学生读出海燕的精神,以各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

采用点拨法。在突破教学难点 “海燕的象征意义”时,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进行适当的点拨,弱化教学难点。

学法: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所以采用多形式诵读法。学生通过听老师范读、自由朗读、上台表演朗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感受文章内涵。

合作探究法。 在分析“海燕象征意义”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效分解教学难点。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为五个部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走进文本,把握形象

★合作探究,领悟主旨

★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精选作业, 思考提升。

其中第二和第三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播放海燕在大海中飞翔的短片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然后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进入

㈡、走进文本,把握形象

这一环节是落实目标一,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活动设计:

①听一听。听师范读,说说听出了怎样的画面。这个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的初读体验,所有的初读体验都是值得珍视的,即使是错误的,学生也会在深入文本后自我修正,教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

②品一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海燕?结合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重读关键词语,读出海燕的精神。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先请中下游的学生回答,因为勇敢、高傲、欢乐等词语在文中有,这类同学应该能够找出来,然后再请优秀的学生来概括乐观、自信、坚强、富于献身精神这些特点,这样就增加了课堂的参与面,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的多边互动。

③读一读。美文需要美读,举行小型的朗读比赛。学生各选其长,擅长朗读的做选手,擅长评价的做评委,比较认真的同学专门负责听字音。这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最后评出最佳朗诵者。最后齐读描写海燕的段落,教师带领着学生读出气势,读出精神。

“品一品、读一读”是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握“海燕”形象。落实学习目标一,渗透目标三。

④写一写。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明确海燕形象。这时教师提高难度,进入“写一写”阶段,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表现海燕的形象和特点。

这个步骤,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状态,一发现有学生写完并且写的不错的话,马上请他写在黑板上,给其他同学一个例子。接近一分钟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写,那么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例句,给学生一个思路。

写一写是既是教学反馈的环节,反馈海燕的形象和特点,又是提升文本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优良训练。读写结合,体现了课标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到此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走进文本,把握形象”就全部完成了。这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听说读写的多层次训练,多变互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把握海燕形象,落实学习目标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三个教学过程是

(三)合作探究、领悟主旨

这一环节主要落实目标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海燕、其它海鸟、狂风雷电乌云、大海破浪、暴风雨这些形象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以下活动:

首先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中关键性的语句教师用红色部分显示,这样就弱化了教学难点。师生回忆象征的含义。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为这样几步:

1、找出描写各类形象的语句。

2、根据写作背景的提示小组进行探究。明确各类形象的象征意义

3、小组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各类形象的特点。也可以自行改编教材。

准备好后师生交流。

在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合作探究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联系生活 拓展迁移

拓展迁移的环节是走出文本的过程,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主要落实目标三。

我给学生提供几种生活情景:有考试的失利、家境的贫寒、与父母的代沟、突发的天灾,飞来的人祸等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感悟的生活情景,说说自己如何面对生活的暴风雨。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总结: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要做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最后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五)精选作业、思考提升

必做题: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面上振翅飞翔时会有什么想法,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设题意图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像,深入体味作品中的形象。

选做题:准备散文诗《海燕》朗诵比赛。选做题可以放大部分学生对朗诵的热爱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

1. 以学生为主体,还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听说读写的多层次训练,多边互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把握海燕形象。

2.多形式的诵读和合作探究的有机整合,很好的完成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语文的魅力!

《海燕》

稿

讲课人:孙发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