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凤凰池学校  谈红梅

(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

      过程方法目标:

      1、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品读有关语句,领会句子含义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价值及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缺乏了解,教学时要借助感情朗读、想象及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及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唤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三)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措施

1.充分资料,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读《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看废墟图,质疑揭题(悲凉音乐渲染气氛)

      (出示废墟图片)孩子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片满目狼籍的废墟,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圆明园)对,那便是曾经举世闻名,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看着这片废墟,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一起去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以及那段惨痛的历史。生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感悟

      请孩子们翻开书,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生读后回答)

      三、品读赏析

      1、教学1自然段

      师:请孩子们一起读读课文的开头。

      (出示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师:什么叫“不可估量”?(生答)

      师:作者在文章一开头就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读了后心情怎样?有什么滋味?(生答)

      师:谁能把这种无比惋惜、悲伤、痛恨的感情读出来(抽读、齐读)

      2、教学2—4自然段

      (1)抓重点词句,学习2—4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请孩子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昔日美丽辉煌的圆明园。

      请三位孩子起来为大家朗读2、3、4自然段,其余的孩子看着书,边听边想,文中哪些句子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曾经非常有名,非常辉煌,请你把它勾画出来。

      引导学习重点句子:(出示重点句)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齐读

      理解“举世闻名”的意思

      课件出示重点句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板书:宏伟建筑  珍贵文物]

      齐读这一句

      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

      (课件出示3自然段)

      一生读“圆明园中,有……还有西洋景观。”

      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读一读这几个“有”(齐读)

      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美丽)

      想亲眼目睹这些美丽景点吗?(播放美丽风光)

      欣赏完圆明园的美丽风光,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呢?

      师:多美的圆明园啊,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对它的无比热爱与赞美之情来美美地读一读。(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生接)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出示4自然段)

      哪一句话具体写出了圆明园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上自……奇珍异宝)齐读。

      想看看这些珍贵文物、奇珍异宝吗?

      (出示文物珍宝图)

      所以,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生接)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让我们带着无比自豪的感情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的人!

      (生齐读、抽读)所以,它又是……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孩子们,除了书上介绍的这些,你还收集到了哪些介绍圆明园曾经美丽辉煌的资料,大家交流交流,好吗?(生汇报交流)

      (3)师小结,配乐朗诵雨果的诗

      圆明园集天下美景于一身,世间珍宝于一处,它的美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难怪,法国大文豪雨果会说(出示雨果那段配乐文字“……”)

      3、教学5自然段,了解毁灭经过

      师:可惜,这美仑美奂的万圆之园却早被那两个强盗一把火给烧了。(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断)

      师:看了影片,孩子们心情怎样?(生答)

      那就请你们带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出示“1860年……毁掉”这段话)

      (生读)

      师: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接)统统掠走

      什么叫统统掠走?(生答)

      拿不动的——

      (生接)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

      (生接)就任意破坏、毁掉

      什么叫任意破坏、毁掉?(生答)

      师:从带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生答)

      看看侵略者是怎么野蛮、贪婪的吧?

      (出示毁坏圆明园的资料)请学生读

      师:抢了毁了还不够,还得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烧掉了我们多少宏伟建筑,多少名人字画,多少奇珍异宝啊!

      师:最后,(出示这句话)我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生:化成了一片灰烬)

       [师板书:灰烬]

      请大家齐读这一句话,读出无比惋惜、痛心的感觉。(男女比赛读、齐读)

      师: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孩子们,你觉得这把火烧毁了什么?(生答)

      师: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四、拓展延伸,激情升华

      1、师:(出示配乐文字)圆明园里,荒野的风……耻辱,曾经美仑美奂,恍若天宫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毁掉了,只留下残恒断壁,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呀?谁来告诉我(生答)

      2、师:你觉得今天的中国还会被帝国主义欺负吗?为什么?(生答)

      3、师:要想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你打算怎样做?(生答)

      五、结束语

      孩子们,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出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齐读。

      

      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灰烬→不可估量的损失!

珍贵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凤凰池学校  谈红梅

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我以三大学习主题为主线:“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在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点击圆明园概况,或欣赏圆明园风光,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或虚拟走进圆明园……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选择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行积极探讨。在网络上,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交流知识,各取所需,按照自己原有的基础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整个过程,教师随时可以利用屏幕监视、或遥控辅导学生学习。这些完全由学生主动探索、相互协商而学到知识,其价值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灌输,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当学生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后,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急待流落时,我们则设计了一个情感流露的环节:有学生想用优美的语言感情描述;有学生想当导游,更有同学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制成了图文并茂的风光介绍,并辅以导游解说词,这样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角色,感受到了圆明园美至极点的同时学生的情亦至了极点,同时更为后文名园被毁,将内心的愤怒与伤痛发泄至极点奠定情感基调。这样学习者通过将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以及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后,进一步建构了学习者新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系统。

    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问题探索、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老师更新观念,大胆地引进和创新,积极开发学习资源,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

三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

  1.充分资料,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读《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设计特点:

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 也有……,有……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五、教学预设: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读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

(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再从课文中,在朗读中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才会使学生心中的情感来得真实而不空洞,强烈而不肤浅。)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理解“不可估量”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

(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方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可以说,这全场静默的半分钟是情感流淌与撞击的半分钟,是想象的翅膀舒展与翱翔的半分钟,是内心愤怒与惋惜的半分钟……虽然全场静默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心中的情感也一浪高过一浪。)

   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句式回答。

建筑宏伟:

①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 ?――“众星拱月”。

②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③ 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④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

(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而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

珍贵文物:

①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指名读第4段。

②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20##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附图)

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无法想象,不可估量!可是这些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了解了这一切,你是什么心情?

(出示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三、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1.课件展示,展现圆明园的辉煌及今天的残垣断壁,最后定格在残垣断壁画面,同时师配合课件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它化为灰烬。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生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应擦掉黑板上“碧辉煌的殿堂”几个字。同样擦掉黑板上其他板书,留下空白板书。

(明园被烧得什么都没有了,而黑板上也什么都没有了。这样流动的板书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磨灭的印痕。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感悟中激荡,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用笔写下来吧。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读出自己写的话。

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仅是愤恨,更要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师相机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写话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板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

宏伟建筑 →灰烬→不可估量的损失!

珍贵文物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凤凰池学校  谈红梅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它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限仇恨。激发了人们不望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教材的设计意图,我制订学习目标为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所以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这既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许多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自己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以辅助教学。下面就这一节课的教学谈一谈我的教学成功之处:

 一、资料导入课题,整体感悟文本。                                   

     在导入新课时,我引用了法国大作家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中的一句话来引入课题,使学生先在整体上感知圆明园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为后面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都打下伏笔。

                                                                             二、凭借图片,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由于圆明园中的景物早已毁灭,如果光让学生去读文本理解,凭空去想象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学生感悟到的只是存留于表面,情感表达比较空洞、贫乏,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在理解读文的同时,我使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来深化教学,当学生说到圆明园的建筑美,有许多奇珍异宝时,虽然课前学生交流了资料,但这不是都能凭空想象到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图片的使用,使学生在直观上对圆明园产生惊叹,原来圆明园的建筑这么美,有这么多的奇珍异宝,再加上教师语言的描述,一下子就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抽象到直观,由肤浅到具体。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三、使用资料,理解毁灭,提升学生的情感。

    在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文本时结合课前阅读的资料说,如说到“统统掠走”、“任意毁坏”是怎样的?在学生有了感悟之时,我又使用了录相资料,让学生看到英法联军烧、抢、毁的场面,更加直观地让学生感悟到英法联军的野蛮。然后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加以想象,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由于学生有了真实的感悟,情感一下子就会激发出来。所以学生说得比较好,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不是空洞的。

 四、用资料引申,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当学生对英法联军的暴行产生了愤恨之时,我用巧妙的过渡语: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接着又打出了圆明园的废墟图,让学生想象,假如此时,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使得学生面对着废墟产生了思考,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表达出对昔日圆明园被毁灭的可惜,对英法联军的恨,对清政府的恨,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法指导。

    在讲圆明园的景物时,我借助板书总结了写法,文中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景物时运用了“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式,这样写就使很多的景物写的非常有条理,在我们今后写作文时,描写众多景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通过学文向学生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在讲圆明园内有奇珍异宝时,我又让学生模仿第三段的方法,运用“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就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学有所得。

    以上几方面是我在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比如,在学文本时,虽然运用了资料的交流来辅助教学,但有时资料的使用时机把握还不够好,有时干扰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如,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像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的买卖街等这些优美景物的描写还应该抓住一些重点词语来感悟,并让学生在总体上感悟圆明园的建筑美,这些景物学生通过想象就能感受到,就没有必要展示图片。因此,在今后使用图片资料时,还要把握好文本的训练重点,注重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准确。此外,在课前交流资料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要调控好学生交流资料的度,今后还要多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相互自己收集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