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我带领学生学习了两篇课文:抒情散文《怒吼吧,黄河》和现代诗《一句话》,感觉教学效果很一般,自己的准备,也算是比较充分,可老是感觉学生兴趣不大,学习很机械、被动。

讲解《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时,我在课前特地下载了《黄河大合唱》的mp3,并对歌曲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进行了精心组织,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到了课堂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儿:学生对歌曲只新鲜了一会儿,甚至连歌词都没听进去。我只得把歌词逐句解释给他们,并再三提示其中的象征意义,但是收效不大。

讲解课文时,光未然朗诵诗歌那一段,是全文的精华部分,四个气势磅礴的排比,结合优美的比喻,真是文采飞扬,我原打算结合作文训练,精讲细讲,但近一半学生却不知所云,结果只得草草了事。课后很是郁闷:我讲的并不算深,也结合了历史故事,力求使课堂精彩,可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讲解闻一多的现代诗《一句话》时,我仍然心有余悸,生怕讲得过深,使学生又“敬而远之”;更怕课堂单调,学生没兴趣。课前,我找了大量关于闻一多的资料,特别是他遇害的原因、经过,让学生从内心尊敬、喜欢他,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再学习作品时,就是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课堂上,我始终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暗示学生该怎么理解、该怎么学,让他们自己感知作者的爱国情怀、放开总结。虽然课堂上“冷场”了几次,归纳出的答案也并不完美,但至少学生动脑子了,比起上一课的讲解,自我感觉也舒服一些了。

2011.11.18

 

第二篇:《黄河》教学反思

《黄河》教后反思

袁华能

作为一名老教师,在教学工作的第七年,能有机会再次上公开课,既感到很兴奋,也感到压力很大,在这种心情下完成了本节公开课。通过备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从中给我很大的启发。

本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充分使用

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将教材钻研透彻、学习明白,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到授课时条理清楚,课件切实结合教材内容,使得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不会出现脱节现象。

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是一个美丽的音符

音乐永远不分年龄和国度,因此,我在导课时选择《黄河大合唱》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结尾阶段使用歌颂黄河的歌曲、诗歌的艺术方法作为收尾,能够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对祖国的山河更加关注、热爱。

三、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动脑。

在这节课中我针对黄河中游多泥沙的原因的分析我接连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何处?为什么?我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学生从黄土高原的性质、植被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如,黄河的治理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怎样治理黄河?”让学生分析、讨论,集思广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不同的说法交流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四、真枪实弹的练习,促使学生动手

为巩固黄河源流概况这个重点,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把黄河的形状及主要支流、城市、画出来,并且标注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河流所流经的地形区,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不仅突破了重难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奇思妙想的快记,刺激学生的记忆快感

源于巴颜喀拉山 黄河东流渤海湾

河口孟津分三段 塞上江南好风光

水土流失国民叹 综合治理最适当

上游调水种草树 中游水土要保护

下游固堤分洪流 治凌爆破水就出

本节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得过多。

2.课堂容量过大,展现的知识点过多。

3.地理术语和上课的措辞不够专业。例如干流支流要给学生解释,对于黄河的忧患主要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提出的“黄河生病了”不够贴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