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中心小学 赵XX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好掌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红旗为例,指出了长与宽的比可以说成是3比2 ,宽与长的比可以说成是2比3,从而引出了比的概念,师生共同由具体的实例抽象的概括,通过从同类量的比到不同类量的比,通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到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让学生加深了对比的理解,让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从使学生把比的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结构中。 接着,又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分三个层次分别教学比的读写。首先用讲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比的读写,又根据比各部分的名称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最后用分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对比与除法和分数进行对比,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忆、讨论等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巩固练习中增加是非题,揭示比的后项不能是0,使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又以趣味思考的形式提醒学生,体育比赛中的比与本节课所学的不同,使学生弄清体育比赛中的“比”是记录得分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第二篇:《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高香娥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灵石县王禹小学 任柳燕

【案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的意义”。

课始,激发学生进行四局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比赛,比赛结束后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片断一>

师:谁愿意把比赛结果说给大家听?

生1:我和同桌比赛,我得了1分,我同桌得了3分。

生2:我和小丽比赛我得了2分,她也得了2分,我们是平手。 师:奥运期间,大家一定看过许多场比赛,在那些比赛中,是怎么表示比赛情况的?你能不能也采用正规比赛中的计分形式来表示你们的比赛结果呢?

生3:我和同桌的比赛结果是3比1.

师:从这位同学的汇报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他得了3分,他的同桌得了1分。

师:谁还会采用这样的形式汇报比赛情况?

生:我和王璐的比赛结果是4比0。

师:(把学生汇报的比赛结果板书)这一组数据是刚才同学们比赛结果的表示形式,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比,你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吗?<生沉默>,学习了“比的意义”你一定会明白的。

??

1

<片断二>

师:要想认识数学中的比,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制作过程中应用了比的知识的五星红旗。经了解,有的五星红旗长3米,宽2米,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说出长和宽的关系吗?

生1:长与宽的比是3比2.

师:你的3比2是怎么来的?

生:把长与宽作比较。

师:长与宽作比较,我们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也可以说长是宽的3/2倍,即3÷2=3/2

师:那么3比2实际上表示的是3和2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2:3和2有相除的关系。

师:宽和长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3:宽是长的2/3,也可以说宽与长的比是2比3。

师 :那么,大家认为什么叫做比?

??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学开始,我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比赛中的比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不由的产生疑问,继而通过“两者是一回事吗?”这一 2

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非常有利于学生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和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第二片断中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利用“你能说出五星红旗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吗?”这一探究性的问题,恰当的引领学生感知两个量的本源关系,从数量关系的分析中理清两者相除的关系,为学生学习“比的意义”做了铺垫。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一知识基础,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生长点,使学生在深化旧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的理解新知识,从而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第二片断的教学中,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我在备课时只想到学生有之前的知识基础。当我提出“你能根据这两条信息,说出长与宽的关系吗?”学生一定会说出长是宽的3/2倍,或者是宽是长的2/3,然后由我自己说出长是宽的3/2倍,也可以说长与宽的比是3比2。没有想到第一位学生站起来直接就说长与宽的比是3比2,超出了我的预设,差点让我慌了手脚。看来我们在进行课堂预设时,要全方位的进行思考。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经验走进课堂的,新知识学生也不一定一无所知,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进行换位思考,把学生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加以预设,才可能让教师更加自如的调控课堂,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的同时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