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区 县:长安区

学 校:长安第一小学

姓 名:胡婵

学 科:数学

学 段:小学

指导教师:罗慧莲

课程改革后,估算受到普遍的重视。小学教材中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四舍五入法,估算时,大多数学生都采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探索。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乘法估算”一课中只有一个例题“四年级同学去秋游.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买票?”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为了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生活化,我选择了以“游动物园”为主线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①在课的开始,我创设了老师买饮料和水果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加法估算知识自然导入新课。(② 在课的中心环节,我又利用准备多少钱来购买车票和门票的问题吸引学生。③在课的结尾,我又创设了游动物园和返程的情境。创设这些情境目的是使学生从游动物活动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 1

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整节课情境过度自然,知识结构完整,这就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上,我以解决问题为纽带为学生搭建“说”“算”“选”三个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在例题以及课堂练习的计算中,也给学生创设了体会算法多样化的空间。例如在解决车票和门票用钱的问题时需要用到进一法估大些,解决游玩和返程问题时可以估大也可以估小。学生凭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①大部分学生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的“去尾法”估算:把49看成50,104看成100,50×100=5000(元),应该准备5000元。但也有学生运用进一法估算的,出现两种估算策略②把49看成50,104看成110,50×110=5500元,应该准备5500元,③把49看成50,104看成105,50×105=5250(元)。应该准备5250元。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呢?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值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104看成10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接近精确值的“进一法”进行估算是最好的。“把104看成11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又如: 2

在解决游玩的问题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根据学生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喜欢的数学问题来解答,,这样把学生对游玩项目的兴趣引导到估算的运算上。

三、自主探究、交流辩析、培养估算能力。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基于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阅读观察——收集信息——独立估算——交流辩析——选择方法的教学程序。在解决准备多少钱购买车票和门票的问题时,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独立估算,然后小组交流,并把重点放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的辩析和选择方法上。最后达成共识, 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要选择合理的、符号实际、计算简便的方法来估算。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方面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计算思想和解题思维时所用的语言不够精练和明确;二、感觉在解决游动物园和返程问题这一部分,上得有些乏味,明显感觉自己不 3

进入状态,这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把计算课上活、上扎实、上的更有趣,将是我以后要着重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4

 

第二篇: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更应该培养学生争辩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当别人不认同时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观点争辩,哪怕是错误的观点,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体验更深,记忆更牢固,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在设计本节课时 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估算,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创设 一定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无形中使学生感受着学习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巨大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问“每种方法都有理有据,对于这个问题来讲,到底哪种估算方法更好一些?”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比较出最合适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再次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