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设计及反思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及反思

陈玉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科学知识的课文,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使飞机能安全地夜航。文章一开头描述了飞机夜航的情景,通过设问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接着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反复三次试验。发现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然后讲科学家终于揭示出蝙蝠夜间靠嘴和耳朵探路的道理。最后介绍了雷达导航的原理,圆满地回答了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仿生学知道的较少,所以课前让学生预习什么是仿生学,收集仿生学的资料。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学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2、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和爱科学的兴趣,养成为科技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自学性。

3、知道人类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

四、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五、教学媒体

1、教学方法:演示法。

2、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

2.填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继续《蝙蝠和雷达》一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蝙蝠飞行有什么特点?

2.蝙蝠的眼睛真的很敏锐吗?

3.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每次的目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

4.学生找到有关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

5.教师课件演示后填写表格

6.经过科学家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先和同桌说,再汇报。理解“配合”

7.从哪里看出科学家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用“反复??终于”说话。

8.学生找到有段落读一读,说一说,在填写到答题纸上。

9.课件填空

10.飞机在夜里能不能也安装上类似蝙蝠一样的装置,让飞机也安全飞行呢?于是科学家模仿蝙蝠发明了什么?

11.课件填写雷达的工作原理。

12.学生在答题纸上在填写一遍雷达的工作原理。

13.蝙蝠和雷达有什么联系?

14.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在汇报,师板书。

15.根据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完成书上课后的填空题,填好的汇报。

三、拓展

1.说一说什么是仿生学?

2.你知道人们根据动植物还发明了什么?

3.科学家的这种善于观察、思考、研究、发明的这种精神你羡慕吗?

4.你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抄写有关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工作原理的语句。

板书

蝙蝠和雷达

蝙蝠:嘴 超声波 耳 朵

雷达:天线 无线电波 荧光屏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我准备了《蝙蝠和雷达》一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现就教学情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1.电教引路 清晰呈现学习脉络

学生找到蝙蝠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质疑,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我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蝙蝠夜里能安全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蝙蝠飞行的诀窍在于什么呢?学生继续读书找到是蝙蝠的嘴和耳朵配合来探路飞行的。理解“配合”后,继续用课件拖动文字表示飞行的方法。这样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通过读文、演示、讲解、练习,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而且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使学生受到了科学的教育。

2.放手让学生熟悉运用上面所学到的知识规律。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也能夜间飞行,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是:雷达工作的原理。并且总结归纳板书

3.拓展延伸 知识迁移

在学生已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扣住课题进行牵引:“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这时提出这一问题,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都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

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

回顾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多层次、多回合、大面积的语言训练,积累和运用课文语言。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面积的练说,如三次试验的过程,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表格里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对照屏幕进行复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能说充分。既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了说的层次性,帮助学生积累课文语言。

2.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二、不足之处:

对学生的思维素质还需启发,生成性的东西较少,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曾有人说,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一堂课下来,既有令我欣慰的地方,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再接再厉,不断地探究语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方法,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5月28 王富全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试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从中体会科学家执着勤奋的精神及感悟遇到困难向大自然学习的科学意识。

2、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

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一,遇到困难,提出问题

1、师组织学生于课前开展“蒙眼捉人”的游戏,引导学生畅谈游戏心得。

2、设疑、思考:(1)蒙眼捉人时最大的困难时什么?(2)你有什么好办法快速完成任务?

3、谈话:在漆黑的夜里,如果给你一架飞机,你能在黑夜里开到北京,又飞到香港吗?你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可能会向科学家寻求帮助,你会对科学家说——(怎么才能让飞机安全、准确地飞行呢?)

4、师小结导入课题: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借助灯火和物体的接触在黑

暗中前行,但是对于在茫茫夜空中飞行的飞机来说,以上的方法可就不管用了。那究竟是谁帮助人类解决了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师:在漆黑的夜里,怎么才能让飞机安全、准确地飞行呢?这不仅是飞

行员的困难,也是科学家遇到的困难,也是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板书:遇到困难,提出问题),科学家遇到这个难题之后是怎么做的呢?(雷达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蝙蝠和雷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交流:

为了使飞机能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科学家是怎么做的?(雷达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2、自读课文之后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

3、过渡:科学家为了解决遇到到难题——使飞机能在夜里飞行,他们主动向大自然学习,仔细观察大自然。读了课文,你知道科学家观察了什么动物?观察到什么?用波浪线画相关句子读一读。

三,激情朗读,认识蝙蝠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师:从这段话中,大家对蝙蝠有了什么认识?(了不起,本领大、飞行灵巧……)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夜里”“还能”“从来没有”“极细”“无论”等)

3、指导朗读

(1)师:从我们刚才找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的本领可真大的,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佩服、敬佩)

(2)提示:重点词语朗读时语气要加重。

(3)师指名读,集体评议

(4)师: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观察了蝙蝠夜里飞行的情景后,你怎么想?你会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用上“如果……那么……”说说)

(预设:如果模仿蝙蝠发明出一种新型设备,将它安装在飞机上为飞机导航,那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就能安全飞行了吗?)

(5)师:科学家遇到困难后,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观察发现,获得启示)

(6)师:蝙蝠究竟靠什么来探路呢?你想不想知道?如果你是科学家,你用什么办法来揭示蝙蝠探路的秘密?(生答)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100多年前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的吗?(生答:通过实验,板书:实验),那么那几自然段是写做实验?(第4、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第四五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实验,一共进行了几次,每次都是怎么做的?

四、反复实验,揭示秘密

1、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

2、指名交流汇报

3、观看实验动画

4、列表梳理

列表学习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5、通过这三次实验到底能看出什么呢?(生答)请你当一次科学家,你怎么总结这个结论?再读书找找,科学家是怎么总结的?

6、齐读第六自然段,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配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去掉“配合”行不行?去掉“配合”读一读,有什么感受?有了“配合”,读一读又有什么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配合”?这次又感受到了科学家对结论用词的准确与谨慎。

7、师:我们也知道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课文哪个自然段揭示了蝙蝠飞行的秘密,请同学再次自由读课文第4——7自然段。

8、学生读后,指名回答。

9、课件出示: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① 齐读

② 指名读,集体评价

10、师:读到这里,我们就在想——蝙蝠靠什么揭示蝙蝠飞行的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为了弄清这个秘密下了很大功夫!同学们再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那个句子说明了科学家下了很大功夫?

11、学生读后,指名学生回答:你体会到什么?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抓住“反复”、“终于”体会。用“终于”一词造句体会。

12师:科学家对待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态度?做一件事做一次就够了,科学家反复做实验,你体会到什么精神?

未来科学家一定要向科学家——(学习),你们佩服他们吗?那我们就带着佩服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

13、如果你是蝙蝠,你愿不愿意把你是怎么探路的告诉同学们呢?顺便介绍介绍科学家是怎样在你身上做实验的?请以《蝙蝠的自述》为题,根据提供的范例,把自己当做蝙蝠自述:

你们了解我吗?我最擅长在夜里飞行的——

你们知道我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吗?——

我在夜里飞行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他们还在我身上做了三次实验呢!我告诉你吧!——

14、过渡: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又做了什么呢?读了书再告诉大家。

五、发明创造,解决问题

1、读课文

2、齐读第8自然段

3、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学生自由汇报。

4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天线

荧光屏

5、填空梳理: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 。

雷达的 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6、播放飞机在空中飞行的视频。

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解决了吗?是怎么解决的?(板书:发明创造,解决问题)

7、师: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仪,表面上没有关系的,课文却用“和”字连接,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雷达是怎么发明的?(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8、师小结: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的科学叫仿生学

六、科学报告活动,升华主题

模仿绿色空间主持人,请同学们扮演科学家做一个题为《雷达的发明》的科学报告,内容提示:

1、关于飞机在漆黑的夜里飞行,飞行员和科学家同时遇到什么困难?科学家是怎么解决的?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又哪些感受和启发?今后有哪些打算? 要求:任选其中一个汇报;同桌先汇报,然后推荐一名上台汇报。

七、拓展资料,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1、师指着板书小结:为了解决飞机在漆黑的夜里安全飞行的困难,科学家仔细观察蝙蝠飞行,终于获得了启示,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制造了雷达,这在生物学上叫仿生学,

2、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例子吗?

鸟——飞机 松鼠的尾巴——降落伞 鱼——潜水艇

3、读一读仿生学例子

4、师:同学们,自然界有太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等待我们去创造,只要我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悟大自然,以自然为师,我相信同学们将来一定会成为最出色的科学家的!

八、作业设计

1、课后请同学们阅读关于仿生学方面的科普知识,并制作资料卡片在班内交流展示。

2、编演童话故事、整合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

一天晚上,蝙蝠飞出来找吃的。突然,它发现了一架飞机在空中飞翔,蝙蝠非常奇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呢?蝙蝠决定去拜访飞机。见面时,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准备)

(2)学生表演。

九、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5月28日

耳朵

障 碍 物 天线 荧光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