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模块通用技术教学反思

高一《通用技术》模块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第二个学期,本学期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技术与设计2”方面的知识,应该说难度比较大,如何让较难的知识被学生更好的理解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本次课程改革是国家历次课改中动作较大的一次,通用技术学科是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的新兴学科,而且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方面也有了很多新的提法。可以说,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按新课程的要求去做,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能力上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当前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会落到实处。转眼一个学期又接近尾声,回想自己在探索新课改方面的一些做法感触颇多,这里既有值得骄傲的可喜成绩,也有令人反思的不成熟做法,今天一并把这些都提出来以便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新课程到底对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它既对传统课程有选择的进行了继承,同时又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思想,旨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型的人才。但不管怎么改,我始终认为做为教师应明确一个教学过程:新课程让教师用什么去教;要求教师怎样去教;要教会学生什么。如果我们能把这几个问题处理好,可以说在新课程教学中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用什么去教

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用教材教了。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人不是在用教材教而是在教教材。甚至有个别教师还提出以不变应万变的观点,不管你课程怎么改,走进教室我就说了算,我怎么讲学生就的怎么听。正所谓新课程口号喊的轰轰烈

烈,而应试教法抓的扎扎实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他把国家关于课改的宗旨给扭曲了,结果是毁掉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把书本知识从书上般到学生脑子里去应付考试,而后者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使学生在获得现有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听到老师反映新课程教学课时不够用,很多老教师感触更深,经常找领导要课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通过听一些课终于找到了答案,新教材在编写上把原来旧教材中一些偏难的内容给删去了,而老教师受旧教材的影响又在课上给加了回来,就怕考试在这里要是出题。教材有的要讲,没有的又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加了回来,这直接导致了课时紧张,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此外我们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上不能够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有选择的使用。比如对教材中的探究性问题,有时一节课教材设计了三四个问题,有的老师毫无遗漏的“面面俱到”,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导致课时不够。比如在讲《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一课时,书中的很多案例的知识点离学生比较远,很不好理解,我就尽量去查找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材料来丰富该理论知识,力争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我想我们在授课时,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参照的标准就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它要求讲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教到什么程度,教材没提的坚决不讲,真正做到精讲。我们始终应明确,教材只是我们传授知识和能力的一个媒介,切不可以他为中心,给自己加上包袱,给学生增加负担。

(二)教师应该怎样去教

通用技术课难教,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技术课程所设涉及的知

识面很广,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同时也需要我们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而且因为是“小科”经常被学生看不起。如果能增添课堂活力效果就大可改观。那什么是它的活力源泉?我个人认为就是技术课的时效性,要想让技术课活起来就不能离开生活材料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反馈,我经常把现在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电视上播放的产品广告引进课堂,我也常要求学生关注生活,而学生关注的正是我们所要解决的。学生带着问题问,老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去讲,这样的课才会有的放矢,老师讲的有劲,学生听的过瘾。经过我这样处理,大部分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技术课程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的条件下,组织学生按课标要求搞一些模型制作,并进行相应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观,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授课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就不是一节好课。我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把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又要让他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教学中,我既注重对预设问题的设计,又很注重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它有时会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一定要备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只有心中有学生才会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此外,在预设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精心思考,对那些没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远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最好不要问。因为前者会让学生懒的回答,而后者又会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从何答起,

这都是不利于教学的。

(三)要教会学生什么

作为教师必须要明确,我们教给学生多少书本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培养他们的能力,几个概念、几个名词可能没过几天就忘了,而培养一种能力则会受用一生,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的课堂大多是复习上一节课内容,接着是教师讲解新内容,最后是布置作业。如果学生能够把老师设计的问题都答对一节课的任务就完成了。试想这种填鸭式、机械式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吗?新课程正是在认识到这一弊端后才要进行一次跨越性的改革,但改革决不是对传统课程的彻底否定,而是对它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扬弃。新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有些课直接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生活的,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利用这样的好课提高自身能力。 我在给学生讲《简单结构设计》一节时,对该课的理解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简单模型的制作能力和对产品进行正确评价审美能力才是本节课的宗旨。为此,在讲完这节课时,我特意将学生上学期制作的产品引入课堂,让他们对以往自己制作的产品重新进行评价,从而达到进行简单结构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的目的。

教然后知困,由于新课改在我省刚刚起步,我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有时也常用老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在加上我面对的是普通层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授课时如果我讲的太多就犯了喧宾夺主的错误,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如果少讲学生又理解不了,对这个尺度的把握还不能恰到好处。另外在对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上还不够机智,感觉自己

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

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我会不断的努力学习,力争早日掌握她的精神实质,在实际教学中创造出佳绩。

题目:高一《通用技术》模块教学反思

姓名:王正强

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分局高级中学 时间:20xx年7月9日

 

第二篇:通用技术教学点评与教学反思

几位老师的教学点评与我的思考

邢台外国语学校 张兆祥

对于别的老师来说可能有过一些听课的经历啦。我虽然也听过别的老师讲课,可是听通用技术老师的课还真的没有。原因很简单,我们学校教这科的就我一人儿,开课时间又短,也还没机会去别的学校听。

听课的感觉非常好,主要是观摩和学习机会难得。再有,看别人讲课其实也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当做自己教学的一面镜子。

王老师说选择一位老师的课做点评,我回来看自己的听课记录,记得不是很多,所以只针对一个老师的一节课恐怕写不出来多少东西。所以,我把三位老师的课都说说吧。算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有不妥,留言讨论。

张伟 衡水中学 体验设计实践

好的方面:

1、能充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表达,课程总体上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或学生去学、去思考、想象、画图、表达。

2、课堂导入好 采用网络图片展示多种异形台灯,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没见识过这些造型迥异的台灯,并很感兴趣。

3、从时间上估计,有30分钟以上是学生在思考、讨论他们的设计方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作为学生的学堂,这一点我很认同。

4、老师的巡视辅导比较到位,能做到“通观全局,个别关注”。 不好的方面:

第五部分---电路设计方案实践 也许我没看太懂,印象中有灯口、开关按钮、插头、电线等散件,但是给学生的时间很短,难度不好判断,应该是难度不大。感觉课堂最后安排的电路实践操作这部分有些突然,好像与这节课的主题不太相容。毕竟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觉得这节课就围绕着造型设计展开就行了,毕竟我们的学生只是初学,不太可能就功能的实现问题展开。最后的这第五部分就不要在这节课中安排了吧,如果物理老师安排实验课应该更合适,而且,我觉得学生应该在初中就做过类似的简易电路组装试验了。 我周围的听课老师大致也有类似的感觉。

建议把这部分内容另行安排,或者不要在这节课安排成实践操作了。 建议:

1、为什么不带两个日常使用的台灯呢?可以将日常的台灯与异形台灯做对照啊。也许该老师强调的就是让学生去创新,去充分的想象。或者为什么不带两个造型较奇特,市面上又能见到的灯具或灯饰呢?再告诉学生这些灯具的价位。要知道,学生普遍对价格很关注。

2、除了老师点评学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安排其他组的同学也参与点评。如果学生能客观、条理的点评别人的设计,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完善。

师海谦 邢台一中 设计的基本原则

好的方面:

1、 讲授比较到位

通过一个吹哨护手水壶的造型、功能评价,讲出了多条原则,思路很连贯。

2、 教学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用实物的三视图图片加标注进行讲解,很形象、直观。用列图表的方式比较了塑料桶和木桶的功能、成本等,比较有条理。

3、通过展示几款swatch,问“你喜欢哪款?”,展示中国管得设计video,看得学生都“哇、啊”,说明他们很喜欢所展示的设计。

不好的方面:

1、讲授设计原则和学生设计实践的时间比例大概1:1或2:3,感觉比较强调设计实践,比较强调学生的设计思考,可是设计原则应该是偏重于识记和理解的。当然,设计原则最终要在设计实践中得以体现,可是,这毕竟是让学生了解设计原则为主的一节课。

2、可能录像的效果不太好 我感觉老师在学生的设计实践环节缺少对学习小组单独的辅导或者关注,或者说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关注不太够。

建议:除了展示成功的设计之外,还可以展示不成功的设计。通过对比,说明设计原则是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则或者常用规则;强调原则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今后设计实践中要体现这些原则。

王亚 保定七中 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好的方面:

1、从发现到讨论,从实践到理论---授课理念非常好

通过对报纸、纸牌等材料的拆分、重组等操作,使得学生有非常直观的强度与稳定性的感受。怎样做结实,怎样做稳当,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获得切身的体验,比老师的说讲更直接。这充分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变成学堂。

2、在充分强调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过程中,能始终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展开,课程的难度很合适,可见该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非常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去学习。

建议: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学习小组的实验结果做点评,作为实验体会与理论讲解之间的过渡。

我从这几位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有理念上的,也有教学技巧方面的。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课堂交给学生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自觉地产生动手制作,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的有序。 多媒体技术是图、文、声、像的集成,把它用于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作为现阶段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不齐全的有效补充,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主动性和生动性。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纲要》为课程改革确立了6

项目标。其中第四项目是使学生的过程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探索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的,除课堂讲授外还应分组讨论,分组检测,实验,操作实践等。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自愿组合方式4–6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学习,设计制作作品。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创新思维。在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小组学习为教学主体。这对于动手操作的繁简人员配置,同学之间可自愿找合作者。这样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新课标教育文明的“支点”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教育爱的内在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居高临下的旧思想,引导、关怀、鼓励,学生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找到“主体感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像朋友那样尊重和 相信每个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师生间相互配合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譬如:教师对作品制作优秀者的充分地肯定与鼓励。对于在制作中失败的学生要给予支持与帮助。从而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使师生都感到教与学的无穷乐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