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矛盾

由温岭杀医案看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

中师131 许流青 近日,伤医事件屡有发生,即使出台了不少加强医院安保防范的措施,不断上升的医患矛盾依旧使医生的职业环境陷入极端恶劣的状况。十月二十日,沈阳骨科大夫被刺六刀;十月二十一日,广州ICU大夫遭遇群殴;十月二十四日,北京120大夫被打;十月二十六日,温岭杀医事件造成一死两重伤,不到一周时间发生四起严重的伤医事件,尤其是温岭杀医案引起轩然大波,造成社会轰动,医生群体游行,媒体追访,政府部门紧急讨论并起草相关草案,医患矛盾的突然大爆发引发了我们的深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尖锐的医患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为中国的这个顽疾,开一剂药到病除的良方呢?

一. 引起轩然大波的温岭杀医案起始

20xx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刺伤医生案件,因对之前在该院的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结果持有异议,一名男子闯入医院将3名门诊医生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另外2人还在抢救中。

二. 由温岭杀医案揭开空鼻症神秘面纱 1. 患者日积月累的不满爆发与精神崩溃。据悉,嫌犯连某某出生于农

村,知识水平不高,自从在温岭第一人民医院接受鼻腔微创手术后出现头痛和呼吸不顺畅,再三去原医院复查拍CT都被医生告知手术没有问题,虽辗转多家医院,连某某依旧得到相同的答案,身体与精神的折磨与医生不耐烦的态度,使连某某变得暴躁易怒,并深信医生串通好骗他,最终家人将其送至精神病医院治疗两个月,出院不到10天,连某某的精神彻底崩溃,闯入医院行凶。

2. 耳鼻喉科屡屡发生惨剧。回想之前发生在北京同仁医院的暴力伤医

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温岭伤医案,受伤者大多是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为什么耳鼻喉科的医护人员成为最易受伤的人?有业内人士深度剖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并将矛头直指一个公众尚比较陌生的病症——空鼻症。根据空鼻症患者的陈述,指向了一段大致相同的经历:首先,是他们去医院看鼻炎;然后,是做了微创等需要修除鼻甲的手术,但术后出现鼻咽干燥、肺部难受、鼻子堵塞、精神不济、睡不着觉等症状;接着,各种复查,诊断均为正常,于是出现家人不理解,被怀疑精神病等情况;再往后,有些人为了求医全国医院到处跑、并上网查询,用了各种办法后,知道自己患了空鼻症,于是又各种投诉仲裁,但往往无果。最后,有的人抑郁,真的得了精神疾病;有的自杀;有的则嚷嚷着要杀医生。这些人在描述自己的状况时,几乎都用了“生不如死”这个词——“你想想,呼吸是每时每刻都要进行的,而每一次呼吸都是我的一次痛苦”。

3. 屡查不出的空鼻症。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论文指出,“很多时

候,空鼻症的症状易被医务人员忽视,因为医生无法清楚解释这种宽阔鼻腔的患者岀现这种矛盾的鼻塞的原因”。而且CT检查也是正常的,只会显示患者鼻腔在术后变大。永川医院的论文则更直接的指出,空鼻症是一种主观性

疾病,需要依靠患者对症状的描述才能确定,单靠检查是检查不出来的。所以连某某在经历了数十次检查后依旧无法查去其患有空鼻症既体现了医生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也体现了中国医生对此类敏感事件的讳莫如深,从未溯源求根,因为医疗仲裁机构被认为缺乏中立;因为媒体可能怕惹麻烦,这使医疗机构对此类病症三缄其口,民间无法得知。

三. 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的原因

1. 患者专业知识的缺乏。当今医院治疗模式依旧是医生说,患者听,

医生开药,患者花钱吃药。患者只能从医生口中得到大量专业名词,但是患者大部分都不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当医生用昂贵的药物代替能够治疗其病症的廉价药时,患者只能选择尊崇医嘱,花大价钱治小毛病,越来越多这类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对医生的话一律抱有疑惑,不明真假,从而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加深。并且,在很多病患眼里,医患双方只是金钱关系,但看病救人却不同于市场里使用金钱的一般交易。这种交易天然有风险,不能提供三包也无法保证售后。患者花了钱,却不一定能买到健康。对于一般商品,消费者可以鉴别是否为假冒伪劣;对于“治疗”这件特殊的商品,患者却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估,且具备判断和评估能力的医疗鉴定机构往往不被患者受信赖。这就造成,一旦出现治疗情况不理想,无法从专业角度来看医生是否有失误的患者都会主观认定是医生的责任。

2. 医生的职业素养和医德有待提高。西方医学家常常在这样阐释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是当下的社会,却给了医生如此多的不能承受之重,由于患者多,专家少,再加上医患之间的金钱概念成为共识,形成当下排队一小时,医生看病5分钟的看病怪相,医患的沟通交流少了,医生的不耐烦和患者的焦躁多了,使患者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安慰与关爱。并且,近年来报到的医生红包门和以药养医事件都表现出当今医生医德仍有待加强,虽然医生是人不是神,难免有治不好的病救不了的人,但是医生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必须有的,患者躺在手术台上,竟会有一种待宰的猪一样担惊受怕感,这为医患矛盾埋下了一颗深水鱼雷,让医患双方都如履薄冰。

3.媒体与舆论的渲染愚民。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见死不救等等,各种医疗行业负面事件时常见诸媒体。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一些医生的不端行为使得医疗行业整体被污名化,但也有一些负面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乃至无中生有。患者眼中的医生,从白衣天使跌落成白眼狼,媒体“功不可没”。

有些媒体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对医院进行有罪推定,进行大肆批判,纵然事后澄清,也难以弥补对医疗行业的名誉伤害但是网络于报刊上只是单方面渲染医德的缺失,医生的失职,对于不实新闻的澄清却少有人关注,民众被传媒牵着鼻子走,使仇医之风盛行。例如去年哈尔滨杀医事件,凶手是受强直性脊柱炎和肺结核双重病痛折磨的17岁少年李梦南,死者却是与凶手毫无关系,并未给其治疗的年轻大夫,对于这么一名无辜的死者,网上居然程大幅度为凶手点赞的趋势,这让观者痛心,医者心寒的现象,将患者对医生的仇视与偏激展现的淋漓尽致。在一起起或真或假的医疗行业负面事件中,媒体裹挟着公众的批判热情席卷而过,赢得了关注,留下了愈加破碎的医患关系。

4.政府部门推卸责任,体制缺失。

中国的新医改行至今天,“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如愿缓解,公立医院的医改迟迟没有真正拉开帷幕。医改缓行,受害的不只是患者,也是医生。畸形的“以药养医”制度让医生患者走向对立,使得医生为体制背黑锅,为体制缺陷承担了其不应该也无法承担的责任。并且在温岭杀医事件发生不久前,政府部门刚提出每20张病床配备一位保安的加强医院安保防范机制的措施,但是嫌犯仍如出入无人之境般的进入医院杀人,这无疑讽刺了政府面对问题只会纸上谈兵,实践汪汪胎死腹中的可悲现实。就算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这条措施实施了,病患进医院看病,面对全副武装的保安们,压抑紧张的看病氛围中,只会没病也吓出病来吧。

医患纠纷的解决和医患沟通,不能只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事,更不能在医患矛盾激化时让医生暴露在第一线。现在有些患者动辄将矛头指向医生,拿医生出气,实质是医院管理方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失职,可是政府部门却推卸责任,每次出了问题出来呼吁两下,就拍拍屁股走人,坐回自己那高高的楼台上。

制度的缺失,保障的无力,公众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连某某几次投诉无果,酿成血案,正如俗话说的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政府在医患矛盾这件事情上,无疑是又洒下了火种,又火上浇了油,但当大型火灾爆发时,又把大顶的黑锅扣向的医生与患者,坐看锅底下的医患打的你死我活。民众们只能看着遥遥无期的医改,摇头叹息。

四. 建议--给医患矛盾一剂指标又治本的良药

1. 加强医疗公益性。

医院不是慈善机构,这是一句我们常常听到的话。但是作为一个治病救

人的场所,我们难道要把它当做一个商业贸易机构么?上文早已提到,医患之间的金钱关系愈演愈烈,从某方面来说正是为医患矛盾添柴加火,为解决医院商业化,以药养医等问题,政府无疑是要出大力,出资为医院的设施,医资力量提供经济基础,营造更好的医生职业环境,使医生能心无旁骛的做好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

2. 加强病人对医疗的认识。

医疗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但是现今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为增长患者的专业知识而进行一定的宣传教育迫在眉睫,只有在知识专业层面了解了医生,才能促进病患信任医生,那样病患才能从心底生出对医者的尊敬,使医患之间形成和谐良好的关系。

3. 加快医改步伐,促进医疗人文关系。

就改不致的医改,伤了多少医患们的身和心,医改不仅要科学,全面,

更得深入群众,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进步,开不完的研讨会和领导班子说不完的场面话只会让群众对医改失望然后绝望。医疗机构的完善,必须医院和政府协同合作,让救死扶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医务工作者心中,而金钱利益纠纷则应交给相应政府机构去管理,这样才能建成一个稳定和谐人文的医疗关系,根除医患矛盾。

 

第二篇: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浅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摘要】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为战

胜一个共同的敌人——“病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医者提供

技术支持,患者按照医者之方案,配合医者取得身心健康。整个过

程中,既要靠“医者”精湛的医术,又要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

心与积极配合。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矛盾起源 解决思路

医患关系这样一支互惠互利的“友军”,缘何变为成“敌我”矛盾,

甚至于医院要配备武装防暴治安队针锋相对,何也?利益冲突作怪

也。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社会“诚信”之缺失。

一、矛盾起源

1、过度检查令人不满。在治疗前的检查项目多,有些项目,看似

根本与病症无关,造成患者极度反感。其实,病症表象与病因并不

一定相关,甚至患者有可能患有其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疾病。如今年

4月发生在广州的中大博士因感冒看急诊打吊针次日便离奇过世事

件,死因是患者心肌出现了细胞浸润,心脏的传导系统已全部坏死,

简单地说,患者真正的死因是“急性重症心肌炎”,该病能抢救过

来的机率微乎其微,死亡率非常之高。如果,现在也许只能说如果

了,治疗该患者的感冒症状之前,医院对其多做几项检查,也许结

果就不是这样了,至少,医院可以不用面对死者家属的索赔申诉。

但是,假如医院对每一位感冒患者都要求做心电图亦或其他检查,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治疗,又会不会引发医院“过度检查”的争议?类似患者

在因手术、输血、输液等医疗行为后,造成身心受损而向医院索赔,

医院却无法证明患者之前的状况,导致百口莫辨的事件比比皆是且

屡屡发生,可以说,医院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无休止的医疗责任纠

纷中,医者不得不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那就是“可查可不查的一定

要查”、“宁可全查,也不敢漏查”,为的就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正是患者的过激行为,助长了医院过度检查“需求”。

2、双方缺乏信任,沟通不足产生积怨。医生,一种曾经无限风光

的职业,在患者面前有着绝对的权威,曾几何时,沦落为了一种“危

险”职业,刁难、责问、屠刀均指向了这个“救死扶伤”的职业。

在“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常见的医患纠纷中,“沟通不足”

是主因。如青岛有位72岁老太做微创术前被强制化验梅毒,引发

家属不满,专家解释确有必要进行化验,为的是防止交叉感染,但

医生有提前告知病人的义务;今年3月的哈医大血案,医生在做了

充分沟通解释的情况下,患者家属仍“觉得医生是在故意刁难他,

不给他看病”,心生不满造成了血案。但是,如果医生要向每一位

患者详细解释病理和检查、治疗方案,做足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满意,

在医疗资源配置不足的今天,其结果有两个,一是急症患者恐延误

治疗,造成更大的损害;二是延长了其他患者候诊时间,加剧“看

病难”现象。这就要求双方相互信任。

3、看病贵令人“病不起”。现在在医院做检查,b超能解决的要做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彩超,ct可解决有用mr,基本上动则使用先进的大型设备,用药

则合资生产、原装进口,一个普通感冒下来,一、二百元是常事,

原先用开的国产便宜药品大多“绝迹”,使得工薪阶层大有“辛辛

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公立医院的牟利性,引发

社会公众的不满情绪,不都说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性”的机构吗?

其实不然,以某县级医院为例,全院职工总数355人,其中:在职

261人,离退休94人。人均工资1800余元/月,在职职工工资不过

近1700元/月、人,离退休人员退休金2200元/月、人,单是发工

资,一年就要770万元左右,而财政预算年度拨款仅200余万元,

资金缺口500多万元要靠自己挣,还有基本的办公用具、水电、医

用设备保养维护等费用从何来?并且,各省均设有省级药品招标采

购委员会,公立医疗单位必须在该机构确定的药品品种和价格之内

采购,价格只能低不得高。“看病贵”,谁之错?

二、深层原因

大检查、大处方的确存在,让患者“吃不消”,对医院来说,除了

可以更清晰地确诊病情、为医疗纠纷“举证倒置”做足准备之外,

经济利益是一大因素,但更多的是制度的问题。在日益紧张的医患

关系中,有两大幕后推手,有意无意地将医患关系矛盾化。

1、政府。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理念、淡薄的法治观念、维稳的政

绩需求,导致了医患纠纷频发。表现在:一是政府职能市场化。将

原本“公益”性质的大众利益,交由市场决定其“生死存亡”,推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高了医疗价格,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二是有法不依、违法不惩,

助长了患者不论有理无理、不循法律途径进行“讨说法”的“嚣张”

气焰;三是以“维稳”之名,不论是非,凡医疗纠纷,一概以“锄

强扶弱”的“侠义”心肠,责令医院赔款了结,在某种程度上是在

“鼓励”患者寻求“医闹”机会。最明显的是今年6月下旬发生福

建南平的严重医患冲突并引发械斗事件,缘起于一“肾积水并尿毒

症”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

死亡,其后家属聚纵闹事,扣押并殴打砍伤医护人员,打砸科室使

整个医院陷于瘫痪状态,导致6人受伤。市政府出面的结果,是第

一时间要求医方立即支付患者家属21万元,并退还死者家属所交

的全部医疗费用6000元。理由便是:鉴于再不尽快解决此恶性纠

纷,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群体性事件。这是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纠

纷不断的典型事件,该事件进一步论证了患者得到政府“鼓励”后

产生的不良心态:尽量将事情闹大,越大越可以引起政府领导“重

视”; “法不责众”,人越多参加越安全,得到的“赔偿”就越多;

无论有理无理、亦或是非对错,只要敢闹,就能得到“赔偿”。俗

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是这个道理。

2、媒体。在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监督方面,媒体做了大量

卓有成效的工作,增加了社会透明度,使得社会公众明其然并知其

所以然。但在医患纠纷中,大量为吸引眼球而不负责任的报道太多,

正如去年深圳“八毛门”事件中,社会公众从媒体中得到的信息是: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院建议患儿做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遭到了家长的拒绝,

到另外一所医院仅以0.8元的代价,即缓解了孩子症状。10万元与

0.8元的巨大反差,引起公众对医院“过度治疗”的高度质疑,“看

病贵”、“过度治疗”再次成为焦点,从媒体到社会公众,基本上都

是一边倒地指责医院,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整个事件中,

媒体不是做一个合法权益应循合法途径维护的“善者”,而是充当

了一个围观、起哄,甚至煽动不良情绪的推手,可以说,在愈演愈

烈的医患纠纷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解决思路

诚然,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医德缺失、责任心下降

等不良现象确实存在,为逐利而枉顾患者身心健康,无论患者是否

需要、能否负担,大检查、大处方照开,只要未交钱,手术免谈(急

诊除外)等行为,极大地伤害了患者的自尊心与经济利益,加剧了

医患对立情绪。改变,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

建设和法律知识宣传,以诚信体系为基石,以法律为基础,严惩违

法违规行为,倡导诚信守法意识;其次,是媒体,要正确把握社会

舆论导向,以扬善谴恶为宗旨,引导合法权益的合理寻求途径。同

时,还必须从完善制度和执行力度上下功夫。

1、保障财政供给,斩断医疗单位的“盈利”冲动。医疗单位的盈

利性,是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的源头,也违背了“非盈利性”的基本

定义。矛盾皆因利起,为利不择手段,由此产生了“利字当头、良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心价几何”的乱象,大检查、大处方满天飞,给社会公众产生了医

院只为谋利,生命只能用钱衡量,根本无道义可言的“恶者”形象。

2、提高职业待遇,保障职业尊严。有调查显示,48.51%的医疗工

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职称级别越高对医疗执业环境不

满意比例逐级上升,执业环境的不满意率为48.51%,95.66%的被调

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相符(不相符+很不相符),而其中

选择“很不相符”的比例高达占51.00%,但要使人热爱自己的职业,

首先就是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成就职业荣誉感;其次就是这个

职业,至少可以让执业者养家糊口,在西方国家,医学生刚毕业最

起码比工科出身的学生薪水要高20%~30%,在美国,医师属于收入

最高的行业之一,平均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的2—4倍,如果连自

己都养不活,何谈职业道德?

3、加强执业水平综合素质教育,提高执业医师准入门槛。在注重

专科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全科基础知识教育,必须要让医者熟知,

不同的病因,其表症可能类似,但不同等于。如在正常的治疗过程

中,出现任何异常,可当即判明属于何种病变或潜在病因。经验来

自于他人或自行积累,在医疗系统内部,应着重加强经验交流,通

过交流学习、自我总结,从执业角度出发,主动提高执业水平和职

业地位。

4、严格执业管理,提高执业医师违规成本。在国内现今阶段,医

师执业约束不多,强制力少,造成了医师执业的“违法违规成本”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低,要改变这种现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强化执业考核要求,提高

执业违规成本,对于无心之失,可警戒、罚款、暂停执业资格,直

至吊销执业资格并终生不得从事相关职业。以身试法者,一经立案,

必受严惩。通过对执业行为的监管,强化医者为民服务之理念,避

免伤民之举。

5、强化依法行政,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政府、媒体应加强对遵章

守法意识的宣传和引导,着重谴责和打击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公众

以合法途径争取合法权益,从法律和社会舆论两个方面,遏制社会

乱象。

四、结语

医患关系的恶化,非医者单方面的责任,医患矛盾的受害最大的

是患者和社会秩序,伤害的是国民信心。医生和患者不是天生的敌

人,政府一味地为了社会稳定,利用公权力强出头,一味追求稳定、

和谐的表象,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无异于饮鸩止渴,后患无穷。医

患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出了单纯的医患纠纷,是许多社会冲

突的矛盾之一,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医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

矛盾中,更显其积极意义,尤其是在社会信任体系没有完善之前,

制度的公平性不尽人意的环境下,单纯一味指责闹事者为什么不依

法律程序,理智平和地维权,或是指责医者为何只顾利益无视社会

公德,多少有些“遥不可及”且“高不可攀”的意味。

【参考文献】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1] 深圳八毛门事件与评论[db/ol].深圳新闻网,2011-11-03.

[2] 中大博士生治感冒猝死事件与评论[db/ol].搜狐新闻,

2012-05-25.

[3] 青岛72岁老太做微创术前强制化验梅毒事件[db/ol].大众网

——齐鲁晚报,2012-04-23.

[4] 福建南平医患冲突事件[eb/ol].腾讯网,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