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运算律教学反思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反思

姚坪中学 刘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等能力;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率;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回顾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法则,并回忆了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接着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发现小学是学过的乘法的三种运算律仍然成立。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乘法运算律进行归纳总结,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新的课改模式下,作为老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高效课堂。学生对运算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可用起来确实是学生们的一大难点。首先我选择了课本上一道关于用于乘法分配律的例题,采用两种方法计算, 让学生体会了一运用运算律解题的方便,感受学习运算律的用处和数学的灵活性。过后又让学生进行了三道题的训练,并找了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出过程。 通过做题我发现漏洞百出,主要的错误有:在交换完结合时不自主要加上括号来表示结合,可是一加括号整个式子变得乱七八糟。

我感觉这节课同学们虽然已经知道乘法的三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适用,但是由于负数的存在往往由于不理解或粗心而把题目做的乱七八糟,错误百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之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自己才是学习主人,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第二篇: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课题

鲁教版 六年级上册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二、   教学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的回顾,学习包括分数和小数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其方法;应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会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并会用运算律进行简                 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类比学习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学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五、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解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并且在本节课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因此复习时间应比较少,并且七年级的学生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所以应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方法

(一)情境体验:通过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会到课堂中去,产生共鸣,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加深其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发现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巩固性、可接受性、教学与发展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等原则。引导发现法的关键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讨论:通过合作讨论,使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形成合作的意识,产生合作的愿望。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探索、交流等,灵活的应用旧知识去发现新知识,从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八、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    a+b=b+a          

 (2)结合律   (a+b)+c=a+(b+c)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给出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通过观察求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解:小颖  12.5-(-0.5)=12.8(米)

            小明  12.5+0.3=12.8(米)

   提出问题 : 你知道小颖和小明分别是怎么想的?他们的结果为什么相同?

   设计意图  : 通过这道题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来计算,                                            

                得到得结果是一样的。  

     2.多媒体演示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高度变化的意义;(2)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4.5+(-3.2)+1.1+(-1.4)              (2)4.5-3.2+1.1-1.4

=1.3+1.1+(-1.4)                            =1.3+1.1-1.4

=2.4+(-1.4)                               =2.4-1.4

=1(千米)                                =1(千米)

师: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知道

                      (1)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2)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    (2)(-)++(-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题让同学们对刚学的知识加以理解

扑克游戏:

       (1)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游戏规则

       (2)然后小组内进行游戏;获胜者再在全班游戏。

   设计意图: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对待学习的积极主动意识,让同学们

              对这节课产生兴趣。

           例2 计算-(-)+(-

                要求:(1)计算结果

                 (2)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看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运算 

                      方法

                  解:-(-)+(-

                    =+(-)++(-

                    =()+[(-)+(-)]

                    =1-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回顾 

          知识点:

           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

           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

              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

              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两个课时进行教学.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通过教学实践,在本节课上不足的地方是:

1.时间掌握的不好有一些前松后紧,以至于后面没有时间来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就显得有一些虎头蛇尾了。

2、练习的形式还有些单调,如时间富裕还可以准备一些判断练习,把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写出来,让学生来进行判断,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强化来练习,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