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八年级数学上册《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第二节中的内容,前一节已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课主要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及应用。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几何背景,并能准确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后我进行反思如下:本课的知识要点是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会应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能突出重点,兼顾难点。本节课上学生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并知道猜想的结论必须要加以验证;授课思维流畅,知识发生发展过渡自然,学生容易得到一些结论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使问题的探讨得以不断深入,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采用以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各小组展开激烈的比赛。整节课都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生非常活跃。人人都能积极参与。先从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出发,激发学生的图形观,利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公式,然后强调数值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计算技巧。从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让学生自编符合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结构的计算题,从而有效地将两类公式区分开,深刻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同时课后感觉应该引导学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较少。对于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应让学生自己纠错,教师不应全权代劳。如利用两数和的公式计算环节,两位学生分别讲述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根据其方法进行计算,自主验证,即使有些学生写不出来,也会因为经过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己代劳,那样就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效果也较前者差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1、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我们要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

2.必须强调学生时刻把握公式的特征及用途:

特征:左边是两个相同的二项式相乘,右边是一个三项式,其中两项是二项式中每

一项的平方和,另一项是二项式中项的乘积的2倍或其相反式。用途:用于解决两个完全相同的二项式乘积运算. 应在课堂上大力推行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原则..既讲“法”,又讲“理”:在教学中要讲法则、公式的应用,也要讲公式的推导,使学生在理解公式,法则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比如:我们要借助面积图形对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观说明.

3.讲联系、讲对比、讲特征.学生在运用公式时出现的错误,其原因是把完全平方公式和旧知识及分配律弄混淆,要善于排除新旧知识间互相干扰的作用. 规范板书。每节课的板书尽量坚持做到三保留:重要知识点保留,典型例题保留,学生易错点保留。

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反思

张天余

 

第二篇:完全平方公式的课后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的课后反思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邱诚娟 准考证号252510290088《完全平方公式》一节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八节内容。本节属于概念课。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概念教学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新课标指出:数学概念的产生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发现和探索的过程。概念是教学的纲,只有概念清楚了,才能纲举目章。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一下这节课。一、关于本节整体教案的成功之处:(1)本节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能用图形面积关系认识完全平方公式。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在培养目标上,本节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从授课的效果上看,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同时有一定生成性目标。(2)基于以上三维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代数运算角度的推理,揭示公式的结构特点,然后达到合理、熟练地应用。在学法指导上,本节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3)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节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比如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引出下文(4)在教学手段上,本节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5)在教学评价上,本节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以及参与度)。] 二、具体从教学过程反思如下:针对本节课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从三式与多式的关系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出线索展开数学活动。采用了“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

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较直观地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学生对所学公式有一个探究、认识的过程。(一)、课堂关键事件反思整个课堂中,能让学生汇报展示的尽可能让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让同学们尽可能地获得成功的体验。把探究式教学和传统的讲授式、启发式教学结合,既注重学生的体验,又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应用新知方面:我设计了三组题:第一组:走进知识平台,在学生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学会辨析。第二组:跨进知识阶段,在学生经历公式探究后,进一步尝试着运用公式,并自己总结出运用公式的方法步骤。第三组:攀登知识高峰,由易到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这种设置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完成建构的过程,即调动、顺应、扩充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二)、学生学习效果反思“你认为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在那里的运用”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读一读内容的重视,这一环节可深可浅,这是教学中“弹性”的一种表现,这个内容是课堂向课外的延伸,让我们知道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未知的世界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进而让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做学习的主人。(三)、课堂在设计的思考课后,我对照课堂录像做了个统计:这一节课中有15人上黑板演板或上讲台上讲题,提问到的同学达35人次,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整个课堂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三、不足之处:我对这一节课,只能是基本满意。不足之处,也恰是一种理念与另一种理念的碰撞结果。如当我提问到班上倒数的学生答题答不出时,我没有换人,而是尽量引导着她答,尽量照顾程度差的学生,这一点体现“尊重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要有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当让学生做题时,尽量去等他们全做完,再进行下一个环节,没有为了完成预设内容而不顾学生是否学会,这一点体现“面向全体教学。”虽然,处处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最后拖堂50秒,这一点我深感遗憾。尽管是借班上课,但作为一名老教师,虽然面对课堂上的非预设性生成能泰然处之,也应该做到:“说不拖堂就不拖堂。”另外,我还需要增加教学智慧,进一步让课堂再活跃一些,再生动一些。总之,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用心

、用毕生去研究课堂,去成就学生的未来,直到教育生涯的终点。不当之处,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