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水》教学反思

《观察水》教学反思

《观察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内容。在这次教学中,我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的想法: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定位在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感知器官认识物体的性质、特点,辨别清晰各种器官对物体观察产生的结果。现对这次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做得比较好得地方:

1、以学生为主体,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思维习惯。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上来寻找水、教师指导认识水的特征,明确了身体各种器官观察产生的结果的描述。通过对水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无色、无嗅、无味、透明等),来归纳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即: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通过分析学生活动前后对水的性质的描述(教学活动前有的学生提到水是白色的,还有容易把透明的和白色两个性质混淆理解的原有认知经验)让学生明确眼睛是我们视觉器官,能帮助我们认识到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鼻子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能嗅出物体的气味;舌头是味觉器官,能尝出物体的味道等。

2、教学中师生互动融洽,学生探究兴趣、欲望持久。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先让学生表达自己理解,同时让其他同学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找出同学发言的不妥和需要补充的内容,教师确实保护好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轻易下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在活动分析、总结中的自己的正确认识。

二、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未能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科学活动。

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科学有规律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好奇心比较强烈和积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完整、高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去。

具体体现在:在让每一个小组到讲台前面来找水的过程中,教师没能照顾到台下更多的学生都只能进行等待,在压抑着自己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就让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学生充分应用自身感知手段认识事物特征的过程就显得“苍白”、“消瘦”。

因此,在以后教学预期学习目标定位上要有足够高度,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选择更优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科学能力。

2、教学内容偏少,活动主题不足以使学生全面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本课内容除了包括学习认识物体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等),还应该包含对水的流动性、没有固定形状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但是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到关于水的流动性的内容和活动,就显得这节课不够丰富。

因此日后还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感知更多的科学。

 

第二篇:我的教学反思-

追忆我在教学中的三两事

——我的教学反思

柳京

执教三年,从一个站在讲台上无所适从的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站在讲台上可以有条不紊的讲出一堂课的英语教师,中间的进步离不开马长新校长与李春华老师的信任与指导。

一堂课从准备到实践再到反思,每一个环节的用心都是不可缺的。针对之前所准备的一节优质课 Grade 7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A(1a-2c)(七年级下第五单元 你为什么喜欢熊猫?)现从三个阶段做如下反思:

(一)准备阶段

1.板书设计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

问题:本节课的第一次板书设计,只是将本节课最基本的句型展示在黑板上,没有突出重点难点,没有加亮关键词,而且由于多媒体,黑板的利用率几乎为零,只是成为了课堂中一个摆设。

改正: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结合查阅资料和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将课堂板书设计修改为“填空式”与“提问式”,让学生观看板书时,可以获得再次思考与反复思考的机会,且尽量将问题书面化,让学生的思考方向更精确,学习任务更明确。

(二)实践阶段

1.学生关注

问题:在初次试讲这节课时,由于经验不足加上紧张,在课堂上只要听到部分学习优秀学生的“课堂回声”,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地继续讲下去。或者在提问问题之前或者提出问题的同时,还未给出学生思考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指定个别学生回答。

改正:当然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剥夺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思考权。因此,在备课时应该科学设置课堂问题,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如:Do you

like…? 等一般疑问句,而较难的问题则可以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如:What do they like to eat?/ Why do you like …? 等特殊疑问句。这样的设置不但让课堂具有由易到难的梯度性,而且也为学生创造平等,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成功,诞生自信,从而产生学习的快乐。在经过反复的修改与斟酌后,在比赛中,这样的安排让十五中7(11)班全班60多位学生都积极的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在他们的脸上和眼睛里我看到了在这堂课中他们所体验到的学习的快乐。

2.PPT的设计与使用 问题:平时由于条件的限制,使用PPT授课的机会很少。在这次优质课中,PPT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工具。虽然经过自己的反复斟酌,但是第一次设计的PPT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字体,文字颜色,图片,动画,PPT背景设置,顺序问题。有些看似小的问题却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整体性,如字体大小,文字颜色与PPT背景搭配不一致,导致学生看不清PPT内容,或者在PPT中出现的文字,图片过于新颖,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等等。

除了PPT的设计问题,使用问题也是我这类经验不足老师的重大问题。由于PPT是多媒体课堂的主要教学工具,所以在授课时严重依赖PPT,我的授课思维被PPT所牵引,所局限,而没有把PPT当成我课堂的工具。 改正:对于PPT的细节问题,电脑上所显示的PPT完全和投影仪上所显示的不同,所以我在投影仪上通过观察,反复修改字体大小,文字颜色,背景颜色,又经过同组其他老师的指导,对PPT上出现的动画,图片进行斟酌修改,删除一些“过度”的图片,加入一些“适度”的图片,同时把PPT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也明白了之后的教学中,PPT的设计以“简”为主,简单的文字图片搭配,简要的知识主线设计,不能让PPT变成我的“领导”,而要让PPT变成我课堂的得力助手。

3.情感教育 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却容易被忽略,我常常习惯把知识目标等当做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本课中,动物外貌,性格,喜好等信息是本课的关键,而当时备课时,只考虑到知识目标的设定却忽略了通过动物来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目标。 改正:这一问题被发现后,我认识到在每节课中除了知识目标的达成,情感目标同样重要。事实上,把知识的重难点等同于教学的重难点,这是以来的教学误区。把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并重,并且主动把知识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建立于情感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于是,我把本课中的笔头练习以及家庭作业设计为与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有关,要求学生设计一张动物海报,呼吁大家珍爱动物。

4.双重训练设计 问题: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针对学生对于动物的喜好展开教学,围绕这一话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从小到大,我印象中的英语课堂都是老师说完学生说,因此我的课堂我也给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情景,在口头方面充分练习语言目标。但是,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非常扎实的句型,到了作业上或者卷子上就什么都不会了。或者说,平时在课堂上反复讲过甚至重复多次的问题,在考试中遇到同样或者类似问题时,学生仍然会做错或者无从下手。这让我十分质疑我的课堂实效性。

改正:课堂实效性其实就是课堂的落实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当堂练习,加强技能训练。想要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实效性,双重训练就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知识的理解,新技能的形成,新方法的掌握,至少要经过两次类似训练。这两次类似训练,第一次是模仿性训练,第二次是巩固性训练,无论是学生学习一种新文体,一种新句型,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一种作图新技能,都需要进行双重训练。比如说,口语练习完成后,可以进行与口语练习相仿的习题进行笔头练习。因此,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将双重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稍后在进行与之相关的笔头练习,这样可以保证新知识形成的准确性,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反思阶段 问题: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比赛,也许我都不会如此系统详细的整理我的教学反思,也许我都不会将教学反思放在改进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位置。平时我的教学反思只是三言两语,没有教育理论的支撑,而是全凭自己的想法。 改正: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三流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二流教师满足于积累,一流教师勤于思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教学反思工作视为重要的教学工作部分,勤于反思,并且在反思之后,善于寻找相应的教学理论知识来支撑我的想法。除了在课后反思每节课或每个单元甚至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之外,我认为反思学生在这节课,这个单元甚至这个阶段的表现也同样重要。

总结:让原始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思考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升,得到升华。这次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年轻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且有恒心有毅力把这个好的习惯落实并坚持下去,这必将成为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相关推荐